(教育精品)乡村四月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7412379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乡村四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育精品)乡村四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育精品)乡村四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教育精品)乡村四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教育精品)乡村四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乡村四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乡村四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村四月,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所描写的美景、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情感。(重、难点) 2.在诵读中体会劳动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二思: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3.三品:诗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乡村生活? 4.四探: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gu)

2、声里雨如烟。,这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绿原、白川、子规、烟雨,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江南水乡初夏特有的景色。,什么是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 即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景象。 白描手法有什么作用? 让被描写的对象主体突出,简洁明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再创造空间。,认识白描手法,乡村四月闲人少。,“闲人少”一词,用得很好,诗人没有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是故意说得委婉、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才了蚕桑又插(

3、ch)田。,“才”“又”用词平实,充分地说明了农民劳动的繁忙紧张,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拓展: 请写一句描写夏季农忙的诗句。_,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相信你还能说出更多这样的诗句,试一试吧!,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一读:读课文,这首诗是按照由什么到什么的顺序写的?,这首诗是按照先写景物再写人物的顺序写的。,串珠问题:,2.二思: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诗中描写了山原、白

4、川 、子规 、 烟雨等景物,描绘出了一幅江南水乡农村初夏时节的美丽图画。,3.三品:诗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乡村生活?,诗中的人们刚忙完了蚕桑,又在水田忙着插秧,从中感受到人们在劳动的紧张与繁忙中还有一种从容与恬静。,4.四探: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忙碌而恬静的江南水乡景色图。,乡村四月,写景,闲人少 蚕桑、插田,山原绿 稻田白 子规叫 雨如烟,写人,爱美景 赞劳动,景色优美 动静结合,紧张忙碌 和谐统一,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人们劳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5、。,雨过山村 唐代: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诗文翻译,古诗的前两句写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 第三句转而写农事,“妇姑相唤”,透着亲切,可以想见家庭邻里关系的和睦;夏日雨中,仍要“浴蚕去”,则可知农事的繁忙。妇姑浴蚕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栀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一个“闲”字,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静气氛。全诗处处扣住山村景象,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

6、;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诗文赏析,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赵师秀),【关于农业的谚语】,1. 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 2.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刨红薯。,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7、,拄杖无时夜叩门。,四月的江南,山原葱绿、畦水泛白、杜鹃声声、细雨霏霏。江南的四月是一个忙碌的季节,插秧采桑,紧张快乐,忙碌和谐。水乡景美,劳动的人们更美。是啊,劳动创造了生活,劳动创造了美。热爱劳动吧!因为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点拨:朗读古诗,把握好诗的节奏。背诵时,先将古诗多读几遍,然后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边背诵。,朗读并背诵古诗。,参考答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参考答案:“白满川”指河里的水色映着天光。,思考与交流。 1你知道“白满川”是什么意思吗?,参考答案:因为雨丝太细,细得像雾、像烟,而且下雨的时候,会有一

8、些小水滴飘浮在空中,看上去像烟一样。,2雨为什么会像烟呢?,点拨:比如要理解“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意思,就要通过查工具书明白“了”是结束之意,“蚕桑”是指养蚕采桑的农活,这样,本句诗的意思就好理解了:才结束了养蚕采桑的活计,又开始了插秧的农活儿。,3用工具书查找诗中不懂的字、词,我们就能了解诗句的意思了。,参考答案:“插田”指的是插秧。,4“插田”指的是什么?,拓展与运用。 在相应的画面下写上合适的诗句,再讲一讲。,点拨:先认真观察图画,看画中有哪些景物,描绘的是什么情景,再填入合适的诗句,并结合画面,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参考答案:(1)诗句:绿遍山原白满川。诗意:山坡田野间,草木十分茂盛,河里

9、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2)诗句:子规声里雨如烟。诗意: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着,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3)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诗意:四月的乡村,人们都很忙碌,没有人闲着。(4)诗句:才了蚕桑又插田。诗意:刚刚结束了养蚕采桑的事,又要插秧了。,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被饿死。,积累。 悯农(其一) 唐李绅(shn) 春种一粒粟 (s),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 (yu)饿死。,赏析:这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之景,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展现出四海之内

10、,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连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丰收景象。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和劳动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最后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全诗揭露了社会的不平,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讨论。,1. 交流内容:运用多种方法学习古诗。可以运用字典等工具书查找古诗词中字词的意思,然后再体会诗句的意思。 2. 交流方法: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集体交流。 3. 交流展示: 同学甲: 我联系上下文,明白了“白满川”的意思是: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

11、流淌着,白茫茫的。 同学乙:雨为什么会像烟呢? 同学丙: 我查阅资料,了解到,江南乡村的四月里, 蒙蒙细雨就好像轻薄的烟雾一样。还有那次旅游,我也亲身感受到了。我还查到“插田”就是在水田里插秧的意思。,同学丁: 我借助工具书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然后仔细看图,加以对照,我觉得这四幅图正好就是书上的四句诗。图1:绿遍山原白满川。 图2:子规声里雨如烟。图3:乡村四月闲人少。图4: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一幅图描绘了四月的江南到处皆绿的景色。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绿色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

12、田,也是白茫茫的。 第二幅图描绘了烟雨笼罩下的江南景色。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中。不时有几声杜鹃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第三、四幅图描绘了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农民采桑养蚕、水田插秧,家家户户都忙个不停。,一、看拼音,写词语。 sng sh xin rn l y ch tin,习题源于典中点的“基础练习”,桑 树,绿 叶,闲 人,插 田,二、比一比,再组词。 规( ) 闲( ) 现( ) 闭( ) 村( ) 遍( ) 衬( ) 偏( ),闲人 闭口 遍地 偏旁,正规 现在 农村 衬衣,三、查字典,填空。 1“川”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川”在字典里的解释有:河流;平地,平原;指四川。“川”在“白满川”中应选解释( ),在“一马平川”中应选解释( )。 2“了”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了”有le和lio两个读音,在“才了”一词中读( ),在“有了”一词中读( )。,乛 1 lio,C chun ,l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