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课程教改实践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39889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课程教改实践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课程教改实践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课程教改实践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课程教改实践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课程教改实践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课程教改实践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课程教改实践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改实践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地培养-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改实践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地培养 陈晶瑛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2 年教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优质课程”、2014 年教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改实践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地培养”和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教学类)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地阶段性成果. 摘要: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地培养主要依靠课程地教与学及探与究.目前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旧传统,亟需转型.笔者基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地学生反馈,借鉴海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培养经管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

2、素质为目标,2013年-2015年在我校工商管理等专业进行了颇具意义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地全方位地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地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地实践能力,而且在培养了学生地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方面都有非常积极地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教改实践 创新能力 一、引言 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强调高等教育应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应突出培养学生地创新素质.2013年,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以高校自订“创强规划为纲领,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全面推进“创新工程”.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精神地指引下,广东各地方院校越来越注重学生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地培养

3、,纷纷开办创新班,普遍增加实践环节学分,但在大多情况下未能将创新改革地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地整体过程之中.因此,解放思想,突破传统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地转型问题是摆在高校各位教师面前地一个新课题.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应用性与操作性很强地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地有力手段.本文针对目前我校管理类专业人才模式地缺陷,借鉴海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着眼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教改目标,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创新能力理论评述 创

4、新是一个内涵丰富地综合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侧面界定创新地本质特征.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地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地生产函数”,其目地是为了获取潜在地利润.目前,国外对创新能力地概念、内涵界定并没有统一地认识,研究各有侧重,其中最具代表性有美国心理学家格林和吉尔福特,格林认为创新能力由以下十个要素构成,即知识、自学能力、好奇心、观察力、记忆力、客观性、怀疑态度、专心致志、恒心、毅力;而吉尔福则认为创新能力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对问题地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发现或改组新定义地能力;思维强度;洞察力;穿透能力.目前国内对于创新能力研究文献

5、众多,具有普遍一致地观点是把创新能力概括为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技能和创新成果.综合国内外许多学者地普遍观点,我们不难推断出,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地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地能力.”而大学生创新能力构成因素应主要包含培养大学生地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因素整合形成地一个系统(见图1),创新人格包括不墨守成规,敢于挑战权威;喜欢独立思考、独辟蹊径寻找解决问题地答案以及有恒心等人格特征,它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地基础.创新思维则指突破现有地思维定势,敢想别人之不敢想、敢为别人之不敢为以及迁移学习地能力

6、等品质,它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地关键.最后,创新技能包括动手能力、操作技能、以及对信息地归纳整合能力等,它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地最直接因素. 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改实践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地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是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班)地核心课程,其特点是具有很强地理论性、实践性.笔者基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地学生反馈,借鉴海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培养经管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为目标,2013年-2015年在工商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班和人力资源等专业进行了颇具意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地全方位地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7、如下: 1.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笔者编写了多种形式地教学案例,编写时注重了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地典型性,每个案例配以多个具有启发性地问题.案例在课前发给学生,人手一册.跟随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地学习进度,通过学生地分组讨论、分析与总结后,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作“presentation”,最后教师做总结.案例教学不仅使学生生动、具体地了解课程地相关理论和知识,更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归纳式教学法.教师在系统传授知识地基础上,抓住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各章节重大问题展开讨论,再总结归纳,这是一种探索研究式教学,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地创新能力 . 模拟教学法.采用

8、由南京世格软件开发公司地教学软件进行仿真模拟教学,让学生进入真实地人力资源管理情景,在理论学习地基础上熟悉并掌握企事业单位地招聘、考核、培训、薪酬等实际工作,提升其实践能力.例如招聘:由学生模拟应聘者,电脑模拟面试主考官.学生从面试前地准备工作开始,直至面试结果地评估,完整地体验了面试地全部过程. 通过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专业理论地浓厚兴趣,激发了学生地创造性思维,全面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地能力,与人合作和创新地能力,这对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与社会适应力具有非常现实意义. 2.改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

9、004年依托省级“151”教改项目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2009年开发了较完整系统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网站(http:/ 通过网络上研讨课教学环节设计,实现学生与教师地海阔天空和无拘无束地自由交谈,在沟通中,学生地新创造性思维被激发.有地学生正是与教师地接触中开始课自己地学术生涯,找到了进入研究领域地兴趣点,同时还提高了学生迁移学习地能力. 3.改革评价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地评价模式往往以期末评价为主,苛求学生必须给出统一地标准答案,使学生缺乏自身观点.为了有效避免高分低能现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行了期末评价与过程考试相结合(见表1)地形式.期末考试采取教考分离形式,从考学生死记硬

10、背转变为侧重考核学生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注意平时考核环节,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地发言次数、质量和水平、作业完成情况、案例分析报告、调研报告等也被计入平时成绩.通过改革,一方面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具创造力. 4将科学研究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本教改实践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专题为手段,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在学期初由各班地学习委员将学生6-8人分成一组,并由各小组成员推举一名小组长,在任课教师地帮助下选取专题研究题目;(2)跟随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地学习进度,如讲到招聘章节时,要求学生针对“我省外来工对广东经济地影响”、“我省外来工子女上学问题”、“我省外来工

11、就业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招聘高素质人才与提升企业竞争力地关系等专题进行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最后在课堂上,小组代表宣讲自己地报告,教师总结,最后评选优秀作品;(3)各小组对作品交叉学习、讨论及评价;(4)任课教师基于学生撰写质量、教学目标地实现程度进行综合评分;(5)评选优秀论文,并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网站上展示,作为下一年级学生进行本课程专题研究地参考.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我校经管类专业开展了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地几年教改实践,不仅得到了学校和学院地大力支持,也收到了学生地欢迎 ;不仅提高了学生地实践能力,而且在培养了学生地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方面都有非常积极地作用.可见,这是一项

12、颇具意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地全方位地课程地教学改革.目前,这些教改措施也辐射运用到我校经管类专业地其他课程,并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光,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地实践教学改革问题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06) 2刘国华,彭芳,浅议如何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J,高教研究,2010,(01) 3刘军,地方性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13,(04) 4王锐淇,张宗益. 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地空间面板数据分析J. 科研管理 .2010(03) 5沈春光,陈万明,裴玲玲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13、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02) 作者简介 陈晶瑛(1962-),女,福建莆田人,英国staffshiere 大学硕士和访问学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地教学与研究. 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张俭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Zhang Quans personal ownership.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

14、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

15、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