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一中分校实验中学中考模拟生物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1739528 上传时间:2017-10-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一中分校实验中学中考模拟生物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南京市一中分校实验中学中考模拟生物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南京市一中分校实验中学中考模拟生物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南京市一中分校实验中学中考模拟生物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南京市一中分校实验中学中考模拟生物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一中分校实验中学中考模拟生物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一中分校实验中学中考模拟生物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年中考模拟练习生 物注意事项:1本卷面总分 5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做在试卷上无效。2每题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的规定范围内。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 1 分,共 20 分)1下列关于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开花传粉受精果实种子形成 B传粉开花受精果实种子形成C开花受精传粉果实种子形成 D受精开花传粉果实种子形成2右图是叶蝉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动物中与叶蝉的发育过程相同的是A青蛙 B家蚕C蝗虫 D鱼类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一项是A变色龙体色由褐色变成绿色B青蛙的高昂呜叫C猫静伏在老鼠出没的洞口D猪会产生唾

2、液淀粉酶,在口腔里即开始了淀粉的消化4细菌性痢疾、血吸虫病、甲型 H1N1 型流感、乙型肝炎分别归类于A呼吸道传染病、体表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B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C消化道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D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5下列属于自然因素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是A玉树地震 B山东毒韭菜 C引进水葫芦 D修建大型工程6某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项目组别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A 组 河水 500 mL 23 30 个 28 只B 组 蒸馏水 500 mL

3、10 30 个 9 只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7观察右图,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A有种子B种子有果皮包被C种子无果皮包被D叶形为针形叶8近期随着气温逐渐转暖,全国各地的手足口病疫情出现上升趋势。专家指出,讲究卫生勤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首要的措施。 “勤洗手”这种预防措施属于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接种疫苗9用基因组成是 Aa 的红色番茄枝条为接穗,用基因组成为 aa 的黄色番茄做砧木,该枝条所结番茄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组成为 Aa 的几率是A25% B50% C75% D100%10红豆杉是我

4、国的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 50 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现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这种对红豆杉的保护措施属于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人为保护 D美化环境11右图表示某淡水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为一氧化碳B该食物网获得能量最多的生物是丙C该食物网中有五条食物链D若使用了农药 DDT,最终戊体内 DDT 含量最高1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B “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C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是脑容量增加D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13公

5、安部公布新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今年 4 月 1 日起实施,其中规定驾驶员酒后驾车一次性扣满 12 分。禁止酒后驾车的原因是过量饮用酒精会使人的A循环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 B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C消化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 D呼吸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14下列是应用生物工程生产乙肝疫苗的示意图,其中运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A 发酵技术 B克隆技术 C细胞培养技术 D转基因技术15下列不能正确表示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是选项 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 男性 女性A 体细胞中染色体 22 对常染色体+XY 22 对常染色体+XXB 体细胞中性染色体 XY XXC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 22 条

6、常染色体+X 和 Y 22 条常染色体+X 和 XD 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 X 或 Y X16人类染色体上控制耳垂的基因中,有耳垂由显性基因“A”控制,无耳垂由隐性基因 “a”控制。右图为某人细胞中染色体上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人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型为有耳垂B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C每条染色体上分别只有 A 和 a 一个基因D该图表示的是某人的生殖细胞17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整容做出来的双眼皮C长期室外工作,皮肤较黑 D由于车祸导致的右腿残疾18下列各组中,染色体数目相同的是A精子和受精卵 B卵细胞和体细胞 C体细胞和受精卵 D精子和

7、体细胞19已知物种 A 的化石比物种 B 的化石在地层里出现晚得多,由此可见A物种 A 比物种 B 数量多 B物种 A 比物种 B 结构复杂C物种 A 一定从物种 B 进化而来 D物种 B 一定从物种 A 进化而来20对人体无害的现代食品保存方法是A糖渍 B酒泡 C添加防腐剂 D利用溶菌酶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选 A,错误的选 B。每题 1 分,共 5 分)21 “体强无病”就是健康。 ( )22大麻、海洛因、摇头丸、烈性酒都是毒品。 ( ) 23人类起源于古猿。人类的进化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四个阶段。 ( )24在家庭药箱中配备外用药和内服药时应遵循针对性、

8、实用性、急救性等基本原则,不必面面俱到。 ( )252009 年 12 月,我国首度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安全证书由农业部批准发放,但并不说明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 ( )三、配伍题(将下列左右侧的内容进行合理搭配,在括号内填上相应字母,每题 1 分,共 5分)26糖尿病( ) A发病与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等有关27先天性聋哑( ) B主要通过血液传播28白血病( ) C近亲结婚的后代发病率高29艾滋病( ) D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30冠心病( ) E可用骨髓移植的方法治疗四、简答题(共 20 分)31(4 分)请完善右图桃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概念图。A B C D 32(4 分)下图为部分生物图片

9、,阅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右图中 C 和 F 分别代表了上图中的 和 ;(2)在上述生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 ;(填字母代号)(3)在生物分类学上,水稻与水杉同门不同纲,水稻与葫芦藓同界不同门,草履虫与水稻、水杉不同界。其中共同特征较多的一组是。A水稻与水杉 B水稻与葫芦藓C水杉与葫芦藓 D草履虫与水杉33(4 分)豌豆的茎有高茎和矮茎之分,下表是几组豌豆杂交后产生后代的性状表现情况统计。请分析回答:亲代组合 子代性状表现 高茎高茎 有高茎,也有矮茎 高茎矮茎 有高茎,也有矮茎 矮茎矮茎 全是矮茎(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在遗传学上称为 。(2)由表中第组可以判断出 是显性性状。(3

10、)若显性基因用 R 表示,隐性基囚用 r 表示,则第组亲代中高茎的基因组成为。(4)从理论上推算第组产生的子代中矮茎所占的比例是 。34(4 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新鲜程度相同的馒头片,分别置于相同的、干净的培养皿中(加盖)。A 组放在 25的环境中,B 组放在冰箱冷藏室中(2)。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 5 天,并记录现象。组别 环境条件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A 25 没有发霉 少许霉菌 很多霉菌 非常多霉菌 长满了霉菌B 2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1)该实验的变量为 。(2)

1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兴趣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将馒头上长出的霉菌做成涂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图像如右图所示。霉菌与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是霉菌有 。(4)青霉素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有人在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即体内产生了抵抗青霉素的抗体),所以注射青霉素前要进行皮试。从免疫类型分析,注射青霉素引发过敏反应属于 免疫。35(4 分)南京的秦淮河曾因污染而失去应有的生态功能。近年来,市政府加强了对秦淮河的综合治理,使该河的生态系统又得到了重新恢复和改善。为探究该河生态恢复状况,某中学的几位同学开展了一项调查。他们首先选取该河中 5 种不同的生物,对它们消化道内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又请当地环保部门的专家对这 5 种生物体内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最后将研究数据整理绘制成下表,请根据表中内容,分析回答: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千克体重某种有毒物质含量mgA 某鱼 小虾 97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55C 小球藻 / 4D 小虾 水蚤 32E 水蚤 小球藻 16(1)能正确表示这 5 种生物之间营养关系的是 。(2)该生态系统中能将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的生物成分是 。(3)小虾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 营养级。(4)如果人们在该河中大量地捕鱼捉虾,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将会造成的后果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