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蒙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十二课 《草船借箭》(第三课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1736688 上传时间:2017-10-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巴州蒙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十二课 《草船借箭》(第三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疆巴州蒙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十二课 《草船借箭》(第三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疆巴州蒙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十二课 《草船借箭》(第三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疆巴州蒙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十二课 《草船借箭》(第三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巴州蒙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十二课 《草船借箭》(第三课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过程与方法: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情感与价值观:4、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课时重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课时难点: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学法引导:教师教法:谈话法,演示法,导读法。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2、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第三部分学习。1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构机妙算使周瑜改变的。什么叫“神机妙算”?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学了课文的第三部分,我们就会知道。二、学习第三部分1一生读第三部分。其它同学一边听,边找:哪些事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2找出来划好后,分小小组讨论,3哪里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天时? (第三天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齐读。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地利? (顺风顺水撤得快)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人心?

3、(知道曹操的脾气,多疑多虑 )读有关句子从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道曹操不会出兵? (读有关句子)齐读曹操下令说的一段话。进一步理解诸葛亮知道曹操多疑多虑,不敢出兵。小结:由于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所以向曹操借到了 1 0 万枝箭;4诸葛亮是怎样向曹操借箭的?(1)生自由读课文,划出写诸葛亮指挥船上军士的词语。(“吩咐”“下令”“又叫”“又下令”“吩咐”)(2)分五步说说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经过。(向北靠近曹军船头朝西船尾东 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继续受箭顺风顺水驶回。)先讨论交流,再请学生讲,让全体学生更深一层地理解课文内容,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3)江上雾很大,为什

4、么曹操的军士能那么准地射中诸葛亮的草把子呢?(因为诸葛亮的 30 个军士在四更时分擂鼓呐喊,曹军不习水战,不敢出来。于是多疑的曹操在大雾之中只好下令朝擂鼓呐喊声处放箭,这时箭像雨点一样射过去,草把子上很快就插满了箭。)从这里,说明了什么? ( 诸葛亮安排得很巧妙)(4)船头第一次朝西,第二次朝东。不这样可以吗?为什么?(学生用手操作讨论,后交流)(5)完成作业 本上的第 4 题,(6J 大雾还没散完,诸葛亮就带船队走了,临走之前还怎么说?,(“ 谢谢曹丞相的箭”)指导读这一句。是真谢吗?(7)曹操听后,会怎么样?为什么不追? (因为诸葛亮的船队顺风顺水走远了。)三、练习作业 。1诸葛亮知天知地

5、知人,他神吗? (神)诸葛亮是神吗? ( 不是神,是人)他的神机妙算是从哪儿来的? (从书中学来的) (平时多观察,多思考)2诸葛亮不是( )是( )。他的神机妙算并不是( )而是( )。四、再次理解课题,总结谈话,1体会神机妙算,能用“神机妙算”说一句话,然后朗读全文。课题为什么叫“草船借箭”?(“借”字概括了事情的经过,又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课文从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起因,到周瑜自叹不如的结果这一强烈的对比中,衬托了诸葛亮惊人的胆量,闻人的智慧。本文写了一场智斗,全文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紧紧围绕“神机妙算”来写的。在事件层层发展,人物性格对比中,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四朗读全文,思考问

6、题。1、全文用什么形式来到划人物的性格?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而诸葛亮呢?课文中血肉丰满的人物性格是通过精炼传神的对话描写反映出来的。周瑜:心胸狭窄,阴险毒辣。“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活脱脱一个小肚鸡肠的人, “让军匠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更昭示了他的心胸狭窄。一心想陷害诸葛亮,却给自己不仁不义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里共商军事,暗里下套害人,明知故问。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学生不要推却。 ”假借“ 公事” 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还以 “军情紧急” 逼迫诸葛

7、亮“立下军令状”,阴险毒辣之心昭然若揭。诸葛亮:有胆有识,神机妙算。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己知彼,周密谋划。他足智多谋,具有非凡的才干。 )当周瑜询问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回答说“只要三天”,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表明诸葛亮早已识破周瑜的伎俩,胸有成竹,将计就计。诸葛亮的胆识更表现在他的神机妙算,而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 知人”,他深知周瑜的气量狭窄,阴险狡诈,所以借箭的计划对周瑜是守口如瓶;他深知鲁肃的忠厚诚实,大胆请鲁肃帮忙准备“借箭”用的船只和物品,并请鲁肃随行“借箭”,好回来后如实向周瑜汇报借箭经过;他深知曹操生性多疑,谨小慎微,借箭时才故意虚张声势,引

8、曹军放箭,自己放心笑饮美酒。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表现在“ 通晓天文地理 ”,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表明诸葛亮早料到此时会“大雾漫天” ,适合借箭。借箭成功后敢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是因为他深知“这边的船顺风顺水” ,曹军“ 要追也来不及了”。2、引导归纳中心,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

9、3、总结课文内容、课文主题。课文草船借箭以“借箭” 为明线,以“ 斗智”为暗线,课文讲述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五、拓展阅读。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他的本事从何而来,想知道吗?请大家阅读诸葛亮全转 、 三国演义的 46 等相关章节。六、完成作业1、熟读课文,背会生字词语。2、做课后练习三、四、五。3、预习课文二。板书设计草船借箭周瑜 派其探听 鲁肃(气量小、忌妒) (正直老实、顾全大局)妒忌 造箭 请他帮忙借船和军士诸葛亮 “借” 箭 曹操(神机妙算)知人、识天 (多疑、用兵谨慎)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