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作文一点灿烂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3480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作文一点灿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给作文一点灿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给作文一点灿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给作文一点灿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给作文一点灿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作文一点灿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作文一点灿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给作文一点灿烂作文,在中考中几乎占了比分的半壁江山,它又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息息相关,但是学生谈作文而色变,教师看作文就头疼,无论课堂、作业还是考试,都有意无意地淡化作文,作文教学几乎成了语文教学的盲点,正在逐渐淡出语文教学的领域,究其原因不能不让人深思: 一、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 1作文评卷缺乏客观依据 作文评卷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不好把握分寸,常规考试往往是根据统一的作文得分底线,加上评卷教师自己的评判给分,至于立意,构思,语言这些要素没有细化的标准,即使有了量化标准,也很空洞,操作性不强。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不知道写什么样的

2、作文才是高分作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作文更是随便胡诌,整体能达到不写错别字,字数够,不严重偏题就不错了,甚至很多时候,作文就纯粹打书写分,打字数分。长此下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灵感就会慢慢退化,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就真成了一句空话。 2作文教学缺乏系统目标 在如今强化基础而忽略写作的教学背景下,作文教学成了基础教学之外附带完成的无法量化的指标,更没有制定阶段性写作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在作文教学中,2老师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关系明显,只要是平时老师讲到的内容,在考试中学生会立竿见影得分,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因而把基础教学当

3、作重中之重。而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而对于考试成绩来说,无论学生写的作文如何不好,也能得一点分数,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作文阅卷主观随意性较大,同样水平的作文在分数上可能有较大的差距,增加了作文成绩的风险性,进一步消减了老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所以,每学期七次常规作文也流于形式,常常被周记日记所代替,这里并不是说写周记日记不好,而是由此代替作文教学就是舍本逐末,还会误导学生,认为作文就是像周记和日记一样的琐碎的记叙,作文从而变得没有深度,没有思想,语言贫乏。一篇叙事性作文就成了几件不相干的事件相加,看得教师一头雾水。 3作文评改缺乏针对性的指导

4、批阅作文确实要耗费语文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学生未必重视教师的评语,所以作文评改被放水也不可避免,作文教学也得不到保证,一是时间上的保证,教师用了大量时间夯实学生的基础,而对作文训练评讲却不是十分重视,二是质量上的保证,许多教师致力于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和组材等传统模式的讲解,甚至直接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注重教师“一言堂” ,企望走捷径,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没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收效甚微。一言以蔽之,作文教学只注重教师教学,却忽视了3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学理论和方式的影响,过分的看重老师的主导作用,而没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5、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而常规的作文评讲课就是叫学生读读自己的作文,同学间互评一下,教者再不痛不痒、大而言之地评个一句半句,而没有对个性化作文有针对有指导性的点拨。不可忽视的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的认可和鼓励实实在在只有通过评改来实现。 二、点燃写作灵感的火花 依据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主要要求:“写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 “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

6、;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 综上所述,感情真挚,合理的想象,有创意地再现生活是作文教学的基础目标,作文教学应该围绕课标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 1.引导学生选取作文素材 要写真事,要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事,我手抒我情。要说心里话,说实话,说非说不可的话。这样,文章才会情真意切,才会感4人。作文应该是描绘“我”眼中的生活,抒写“我”内心的世界。但是,这些年学生作文在写假话、空话、大话、套话,作文在远离生活,漠视心灵。 有一首歌谣概括了一些学生的现状:“一看题目就摇头,摊开稿纸咬笔头,苦思冥想皱眉头,一个小时没开

7、头。 ”原因何在?学生们说:“总是没什么可写的。 ”即没有话可说,没有素材。 学生的作文乏味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因为没有新鲜的感人的事情。那么,新鲜的感人的事情哪里来呢? 其实,教师应更新一种观念,作文的素材来自于生活中的平凡点滴的小事,它本身并不“新鲜” ,写作就是挖掘“小事”中的深刻意义,这就是我们提倡的以小见大。排斥和否定学生写“陈旧”话题就是有意阻碍学生写作思路。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在平凡中找点滴,在小事中见价值。 我在 让世界充满爱的作文教学中载入了一篇教师的日记以示范: 从北京到纽约要飞整整十三个半小时。庞大的波音 747 满载了600 多个乘客。我只看到了一个黑人和几个白人,

8、在大量的黄种人中间,他们就像洒落在黄豆缸子中的黑豆和白豆。乘客中有不少六七十岁的老人,操着祖国各地的口音。他们要么去同儿女团聚过春节,要么去帮儿女带孩子。与我同行的王玉华老人拖着长满骨刺和增生的腿,肿胀的手拖着重重的行李,带着满眼的焦虑和语言不通的迷茫。孩子们也许是说让他们去开开眼,享享福,可他们怀揣的5是一颗颗天下父母之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熟悉的画面,老旧的话题,但是日记却抓住了飞机上的几个特写镜头:“大量的黄种人,不少六七十岁操着祖国各地口音的老人,王玉华老人拖着长满骨刺和增生的腿,肿胀的手拖着重重的行李,带着满眼的焦虑和语言不通的迷茫” 。感人的力量就来自于这些生活中有目共睹的平凡小

9、事,来自于这些小事中真实的生活细节, “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作文就是再现生活的细节,让这些点滴情节映照感人的色彩。 2保护学生合理的想象 观察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翅膀。前不久一位小学家长给我说,她孩子不会写作文,明明是冬天,却说小草郁郁葱葱的。争论了半天,孩子把她拉到操场让她看那些在冬天还“郁郁葱葱”的小草,让她很是生气,责怪孩子不会写冬天。我告诫她说:不是孩子错了,是你错了,在南中国的冬天,由于季节没有北方分明,冬天植物的颜色未必都是枯黄的,这恰恰说明她的孩子很善于观察生活,还能在作文中真实地表达。作为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损毁孩子的童真。 又想到了自己孩子刚

10、开始写作文的一件事。那一次,孩子在他的作文中写到:冬天的早晨,雾真大,我走在上学的路上,就像拨开一层一层的珠帘一样。我看了一阵惊喜,感叹于只有孩子也许才有这样奇特的想象。没想到老师却给了一个大叉,下面一段批语:雾怎么会像珠帘呢?从此孩子不敢想象! 6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想象是创造教育的素质目标之一。著名教育家改革家魏书生老师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会使学生变得更聪明,想问题思路更开阔,能激发学生学文化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战胜自我与改造世界的决心。 ”顺理成章,培养学生作文的想象力应成为作文教学的核

11、心,按照这个要求,才有可能使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尽快提高,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 3让学生有创意地表现生活 我始终认为,作文不是教师能教出来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作文有灵动感,让学生的作文都能保持自己的个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 “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它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沉,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要的时候可以查考:为了这个缘故,作者才提起笔来写

12、文章。 ”叶老说的“经验和意思” ,其实就是作者的感悟,而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写在作文里,就会使作文充满个性。 写父爱的文章很多,多了就难见其独特,也写不出新意,有个学生由父亲的华发引发了父爱的独特感悟: 7几年前,我第一次从父亲头上看到几丝苍暮的白发。我靠着他的肩问:父亲安恙否?他笑了,笑的那么灿烂豪爽。人不服老,烈士暮年,仍壮心不已,何如? 可是这似乎是一夜之间,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斜射入窗时,父亲两鬓就斑白了。我曾听说过伍子胥一夜平添华发的故事,但我怎知道如此之快,让父亲突显老气。 这几年,父亲为了让我读好书,磨掉了太多精力,我却如此笨拙,始终不能如他所愿光耀前列。可谓东风无力百花残,残了

13、他的年轮,也残了我的心。 父亲沉默片刻,对我说,李商隐的诗句还有下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完不禁又笑了,掩门而去,只留下不悟的我。 父亲的背影远去,矮小,略胖,不甚修饰。天气格外的好,阳光又一次映上他的白发,显出平常而又耀眼的金色光芒。 读了这样的文章,我们内心的父爱情节很快就能被唤醒。几乎人人都从父亲的华发、母亲的手中针线延伸出了深沉而含蓄的父爱母爱! 作文教学,就是充分发挥其激励功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能充分展示其写作才华的空间,鼓励学生打破束缚思想的框架,给他们思想、言论以自由,使他们毫无顾忌地道出自己的心声,讲出自己要讲的话,这样写出文章才有个性,才能创出新意为学生提供了一片自由飞翔的天地,也就为学生打造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学8生写作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许学生作文中某种表述不合常规甚至有与老师思想观点相左的地方,老师应该有包容、宽容之心,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孩子与成人之间的差异,蹲下身来和学生一样看世界,用一颗爱心想学生之所想,这样我们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性,他们才愿意在作文中表现出他的独特性。作文教学应该像那根在黑暗中轻轻擦亮的火柴,从此点燃学生创作的浪漫与激情,让他们在灿烂星空下自由翱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