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2761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摘要初中数学新课程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说教模式,更注重让学生在生产实践的大背景中学习数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形式也变得灵活多样,尤其是数学活动课的开展,给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使数学的教与学变成了一种乐趣,教学的效果明显增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活动教学参与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活动课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它可以弥补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

2、,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一、数学活动课的地位、作用与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完全改革了过去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的单一课程结构,将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加强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笔者认为,2新增实践活动课内容,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现状,改“学数学”为“做数学” ,与国际教学接轨,是

3、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展数学活动课,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重新审视“素质教育”口号下的中学数学教学,不难发现,我们的数学课堂仍难以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传统的教学目标、陈旧的教学方法、单调的课堂交流、枯燥的教学训练,都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育理念,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也促进教育教学行为的巨大变化。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创新,

4、在活动中得到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情感、观念及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同时也为活动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即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活动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充分而各有特色的发展,而不是片面地强调为活动而活动、为竞赛而竞赛、为发展特长而发展特长。 二、用新课程理念丰富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过程 数学活动课,突出表现为数学教学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活动” 。活动是载体,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必须贯穿始终。活动中既包3括操作性活动(动手) ,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 ,学生通过“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等形式,在“做中学”

5、 、 “学中做”,导、学、做三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说明了这一道理:“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学生在活动中,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实践与自主是数学活动课的精髓,因而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核心要素。就活动课而言,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需根据学生的要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尊重学生新颖的思维方式,给他们较多的自由,让他们自主、独立地活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如:笔者在设计截一个几何体这

6、一活动课时,做了一个前期准备:即在上课之前,便引导学生准备一些易切割的立方体材料,如萝卜、马铃薯、粘土等。在做立方体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空间图形及实践操作经验。在截几何体的活动中,笔者没有直接将书上给出的结果展示出来,而是通过学生的切与截,让他们在操作中寻求结果。然后,再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填写活动报告,总结活动过程。自始至终,都由学生占主导地位,让他们在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 在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中,注重形式的多样是必不可少的,笔者根4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实际, 采用多种多样的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 1、寓教于

7、乐,增强趣味性。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例如: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笔者设计了一节24 点游戏的活动课,要求学生分别抽取四张 1(A)13( J 表示 11,Q 表示 12,K 表示 13)的扑克牌,其中, 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 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请先算出24 点的同学任意抽出四张扑克牌,然后当众公布,想好 24 的同学马上到黑板写出过程。也可组织活动比赛,如:可以是二人或四人进行小组比赛,也可搞面向全班、全年级的擂台赛,学生经常玩这种游戏,对他们运算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在游戏过程中,快乐、

8、竞赛的气氛,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还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故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讲故事不但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促使他们学习数学家严谨、刻苦、勤奋的作风,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配合已学过的数学基础知识,设计“数学故事会”活动,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有趣的数学知识,介绍好的学习经验,指导学法。如“棋盘上的学问” 、 “代数的由来” 、 “七巧板的来历” 、 “瞎转圈的道理”等,都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精选内容,注重普及性。数学活动课既然列入了课程计5划,就应当使全体

9、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因此所选的活动内容既要拓宽知识面,突出重点,又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普及性;内容既要有科普知识方面的,又要有科技活动方面的;既要突出操作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动手做一做,又要有阶梯性,以利于因材施教。例如,在教学了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后,笔者安排了一节电脑操作的活动课,让每个学生自己上机操作“七巧板的拼图”及“图案设计”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并把他们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创造园地” ,让同学们及教师进行投票评价。由于注重普及,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学活动课中,也应考虑到异步性原则,提倡保留“异步” 。数学活动课不象数学学科课,要求学生考

10、试成绩至少“及格” ,最好“优秀” ,师生都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分数”包袱。活动课师生均可“放开” ,同一年级同一内容,在培养层次上可以不同,效果上允许差异,发展上不受限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兴趣转移,以满足学生多种兴趣爱好的需求,适应每个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有所得。3、精心设计,渗透创新性。 “思维就是操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 ”思维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操作,才能树立清晰明确的具体思维形象,使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例如:笔者在教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时,精心设计,力图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意识。如:问题 :

11、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6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本环节设计三道思考题:1.通过动手,你得到了怎样的规律?学生经过动手操作 ,发现了几个规律:如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边,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个;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数2 等。2. 引申: 从一个圆的圆心出发,引 n条不重合的半径,圆被分割成多少个扇形?学生通过上题的活动经验, 马上得出结论。3. 动手设计、创意:用圆、多边形等你所熟悉的图形拼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并写出贴切的解说词。学生想象丰富,设计作品多达 30 余幅,解说词更是各有千秋,如: “宁静的夜晚”

12、“鱼儿你慢些游” “争分夺秒(没有时针的闹钟) ”等。整堂课学生学得既活跃又有创意。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既要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数学活动课,可以安排大量的思维训练内容和动手操作内容,通过这些充满了数学逻辑的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励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勤思、善思,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三、用新课程理念丰富数学活动教学的评价数学评价是数学活动能否真正开展的重要保证。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铺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了出来,以往数学学科对学生的评价

13、主要取决于学业成绩;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7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学习评价体系,已经非常迫切、非常必要了。数学活动课为教师评价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平台和窗口,站在这个平台,透过这个窗口,教师可以看到学生活动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所需要的学习评价里,是

14、对学生过去和现在做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同时,在评价中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新课程需要的学习评价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

15、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了对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8兴趣、行为等等的考查。用一句话说,就是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总而言之,数学活动课是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因此,活动内容对每个学生来说不是绝对划一的,而是会存在明显的弹性。所以一节成功的数学活动课应着眼于给学生创设探索、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愉悦身心,激发潜能。允许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组织能力、知识的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考文献 1.叶尧城 .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彭钢,张晓东.课程理念的更新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3.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4.圣济.初中数学活动课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