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3466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摘要: 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 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及人文修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要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将素质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中,注重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各种有效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关键词: 语文学科;培养; 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要将素质教育理念寓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要学、爱学、会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这

2、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谈谈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语文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注重整体性 从语文学科内容来看,从包容的内容的多方面性看,它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从语言形式看,有字、词、句、段篇;从语言的应用规律看,语文讲究修辞逻辑;从语言的运用过程看, 有听、说、读、写。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整体性。笔者尝试着从引导学会学生独立阅读入手, 首先让学生对作品建立起第一个印象,尽量减少对学生阅读第一2印象的干扰,少一些扶手和拐杖, 让学生自己“学步” 。语文是作者心灵, 语感对象化的一个整体性反映, 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只有

3、学生对课文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并被学生整体性占有,作者的语感、心灵才会不觉地被渗入到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积淀为语文素质、人文素质, 最终形成自身的语文能力与修养。 文本是审美愉悦的最初源泉,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大多是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统一,文体范式与人文意蕴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鲁讯的祝福通过倒叙结构来引发悬念,引导读者去思考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产生的社会根源。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三顾茅庐,是通过烘托, 引导读者去感受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一字一句构成的文体范式中去感受一种内在的生机、精神,结合自身的先天素质、人格素质、审美素质,内化为一种语文素质,语文能力。这说明了语文的工具性和

4、人文性是不能机械地割裂和对立的。 二、语文知识范围的广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语文学科的知识范围广博,语文自然是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生活的时空涵盖着历史的时空,范围极其广泛。语文是作者对生活的反映,是在微观上较为清晰地表现生活的。语文教学也同样只能建立在每个学生个体微观清晰的理解上,教师一家之言不能代替学生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讲多少,应突出哪些知识点,难以前篇一律地由教师来代替。由于教师所受的教育,生活阅历,审美爱好等千差万别,在理解能力与欣赏性上难以达到一致。但在现实中却是统一3的教材,统一的教参 ,统一的教法 ,统一的作业内容及统一的答案, 把学生严格地限制在一定

5、的框架和模式之中,很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的诵读吟咏, 强调的是“师傅领过门,修行在个人”,似乎是自然无为的, 并未抹杀学习者的自主性。试想在所有这些格式化的、整齐划一的现成的东西面前,学生还能有求知的欲望吗?教师还能有钻研教材的热情吗?长此以往,只能导致语文教学的僵化,教学质量的每况愈下, 导致恶性循环的出现。因此,要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使学生融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及语言美于一体化的语文学习环境之中,让他们进行愉快地诵读、充分地咀嚼、自由地讨论、优美地欣赏,使之陶冶情操,提升境界。老师不当裁判, 不轻易地下结论, 不做具体分析,只进行恰到好处地点拨、引

6、导,或只发表一家之言,而应更多地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地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想象, 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寻找答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师只是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要注意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 要从学习态度, 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上进行扶持。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发展学生个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深入到学生实际, 全面了解和发现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不同要求。要对学生不同特点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才能见效。学校不是工厂, 教学不可能如加试零件那

7、样格式好化,而应试教育的结果,使最有活力, 最有美感,最有兴趣的语文学习完全4僵化, 使受教育者深受其害。语文学科作为一个最具有个性化的学科,每一篇课文作为感情智慧的凝结,在每一个读者头脑中都会留下不同的印象,每一个读者会有从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产生兴趣,为他们创设富有想象力驰骋的天宇,创造力萌发的摇篮。 三、语文知识内涵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方式的活动性 在语文知识中不仅充满了对真理的探索,对美的追求和对善的向往, 而且还充满了强烈的人文性。即便是应用文,也表达着人与人之间的商业信誉,契约关系, 法律关系等,反

8、映着了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交往以及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等。因此好的文章都是对人们的生活和活动内容和相互关系的真实反映。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创设从事各种活动的大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达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完善。 要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走向社会大课堂。如春游,参与社会调查,教育调查 ,关心社会热点问题 ,与学生交友, 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在无限宽广, 美好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大氛围中,使学生经受锻炼,培养各种能力、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修养等。因此,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课内要鼓励学生产生质疑、提出提问、进行讨论,利用三分钟的小演讲、十分钟小辩论等

9、活动,这样往往能使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 引起他们创造的活力。如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经常性的十分钟的小辩论活动。每次指定一个小组,让学生自己确定主持人、辩题、正5反方辩手,笔者只在辩论后略作评说。辩题大多涉及学生生活中的敏感话题,如“ 校园文明警示牌多好还是少好”,“当今社会是需要通才还是专才”,“成功主要是靠机遇还是靠能力”等。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积极参与的热情,同学们在唇枪舌剑中思维异常活跃, 思维灵感得到了激发。这些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喜爱,学生借助这个活动载体,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可见,语文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大舞台上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 语文学科教学必须将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放在第一位。语文课改的根本点是强调学生对语文的体验、感悟和积累,强调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修养。语文素质和语文修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语文教师在培养高素质的语文人才方面负有重大的责任。因此,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只有实现平等的、有个性的、自主性的对话、才能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体现语文学科特点,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高素质语文人才而做出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