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中学语文教学思想的大解放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3333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讲,中学语文教学思想的大解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讲,中学语文教学思想的大解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讲,中学语文教学思想的大解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讲,中学语文教学思想的大解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讲,中学语文教学思想的大解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讲,中学语文教学思想的大解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讲,中学语文教学思想的大解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精讲,中学语文教学思想的大解放精讲,即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精确、精练、精彩。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真正能够抛开旧有的讲课观念的束缚,高屋建瓴般地把握住教材进行精讲,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显然是语文教改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不揣浅陋,谈谈对精讲的一点认识和在教学过程的若干实践,以求教于方家。一、精讲是对僵化、落后的旧教学模式的挑战早在七十年代末,吕叔湘先生就指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这无疑是对语文教学缺少效果和效率的指责。一直以来,教学观念陈旧是一个老问题,教学中“满堂灌”的幽灵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投下了阴影,给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发育造成严重的

2、束缚。在 45 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在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语文教师的教育手段主要是依靠教授和讲授,但教学方法呈现出来的往往是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即是把知识过细地分割出来,事无巨微,一概讲之,以“地毯式”将教学内容倾泻给学生,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旧的教学思想忽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学生被迫在烦闷、冗滞、散漫的气氛中学习语文,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难怪我们的2语文教学一直不断受到指责。社会在呼吁:语文课是时候应该拐个弯了。劳动密集型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可能再适应新时代的语文教育了。那么,这个弯怎样拐呢?语文界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美国卡内基促进教育基

3、金会主席欧也斯波伊尔认为:面对 21 世纪的教育改革首先应进行教育思想的转化。我国语文界的有识之士也已经看出了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出路重点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上,而精讲则是教革迈出的关键步子。这是由语文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随机性、艺术性都很强的信息活动,所以,长篇大论的、面面俱到的讲授是不科学的。我们的任务是让学生学得知识,获得能力,发展智力。语文课堂上分析过多太滥就是喧宾夺主,降低教学效率。教学本身又是一个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不应是全息,而是通过必要的精彩恰当的讲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优化认知结构,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

4、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点叶圣陶先生早已经作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作用, “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 ”3可见,一个真正有才干的语文教师并不在于课堂上表现其有多少学问,而在于是否在课堂上讲得精,讲得巧。二、语文教学中精讲的若干实践至于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施精讲,达到教与学相长的目的,笔者从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所面对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作了初步的探索。第一、转变旧的教学思想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着重于思维和能力训练的教学形式。过去,垄断语文教坛的是一种比较落后、封闭的教学结构模式串讲分析,教师开篇即“讲” ,一灌到底,分段,概括

5、段落大意、归纳中心,逐句逐段“全方面的卷地毯式”的分析。教师引古援今,微言大义,刻意追求分析的深透,知识的广博,形式的严谨,似乎舍此则无可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挖掘得不深,拓展得不广就难以显示出真功夫。但事实上,效果并非尽人意,教师在课堂上即使讲得更深更广,学生的接收却始终甚微。因此,实施精讲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要的就是走出旧教学思想拘囿,敢于舍弃那种“卷地式”过细过死的传授,空中楼阁的架空分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4教师精确的指导,学生主动求学,整个教学过程,革除以教师为中心的陈规陋习,着重对学生思维和能力方面的训练,避免“小学而大遗” ,培养真正的语文能力。现我以朱自清先生的威尼斯一课的结构

6、安排为例说说。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扫清“外围” ,即是把历来靠教师传授的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放在课前预习解决。开篇先以威尼斯旖旎的风光录像引入,为课堂教学设置特定的情境。教学时,从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特点入手,启发学生紧紧扣住本文的文眼“别致”来大作文章。通过讨论分析,明确威尼斯作为“水上城市”其自然风光“明媚”的特点,及其作为历史名城其人文景观“华妙庄严”的特点。就这样,在共同的讨论,共同分析中,仅用了大半节课就完成了这篇两千多字的讲读名篇。教学目的、教学难点、重点也一一落实了。接着下来,是安排阅读训练。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把握住散文的文眼的作用和形散神聚的特点来阅读散文。由

7、此看来,优化课堂结构,变“繁”为“精” ,变“教”室为“学”室,师生合作,可以达到不教之教的理想效果。那些“讲少了不放5心” , “讲漏了不能应会考试”的种种顾虑大可不必要。因为我们以前存在的问题不是老师教得不够,而是学生学得不牢。现在讲精了,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效率反而提高了。第二、巧设空白, “授之以渔” 。巧设空白,即是为学生留出对问题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填补知识的空白,构成教学的“阴暗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质疑,思考,练习,消化,理解,吸收。教师完全可以省去全方面的分析,讲授之辛劳,只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则可,这正

8、是孙子兵法上所说“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的道理。在精讲的课堂上如何巧设空白,吸引学生的进行积极的思考呢?1、设计悬念空白教师在精讲的过程中,可以巧妙设疑,有意识的制造悬念,布下空白。例如在这了忘却的记念一课的导入时,抓住“忘却”和“纪念”这一对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词巧设悬念。 “鲁迅先生是一代伟大文学家,为什么他的文章题目却矛盾不一呢?为什么既是记念6又是为了忘却呢?希望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来研读课文, ”学生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被这个问题紧紧吸引住,也带着渴望知道答案的心理在阅读中探索,填补老师有意设下的空白区。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强了,这样的课上起来也容易上活了。2、为尾声设置空白一

9、节课的结尾,在曲终之时,也可以设置一定的空白,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作更进一步的推理延伸。因为精讲过程首先是一个少讲的过程,推理延伸可使到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在继续。这样便可以达到言已尽而味无穷的理想效果。例如在讲授项链之后,教师可设置这样的尾声空白, “玛蒂尔德得知项链其实是假的之后,她的反应会是怎样呢?这对于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这种尾声的空白艺术处理,就是从旧知中引发出新知的生长点,学生的思维即使在少讲的课堂上也可以得到不断延伸,把所学的知识推向深度和广度。当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许多其它途径巧设空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能动性,这是配合精讲

10、过程的顺利完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进行情境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使语文课上得精彩。7一般的课文,特别是散文,通常就是通过教师讲解来分析文章,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如果能在课堂上营造一个与文章感情基调相和谐一致的情境,使学生仿似置其间,并体会到作者独运的匠心。这样的课也容易上得精彩,引人入胜。首先,在教学过程中精美巧妙的导语设计是不容忽视的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主题内容,感情基调和写作对象。所以,在设计导语时,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为了六十一位阶级弟兄是一篇表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主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报告文学,那就可以采用对比法契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

11、,善良和蔼可亲的刘和珍为了追求真理徒手请愿却遭枪杀。旧社会里,反动政府草菅人命。新社会,人民当家作主,政府时刻在关心百姓疾苦,人民从心底里唱出社会主义好 共产党好的颂歌。六十一位民工的生命危在旦夕,文章由此勾画一幅幅怎样感人的画面呢?”于是学生带着对新旧社会的对比情感进入了课文的学习。利用影碟机、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更是可以为课文设置与之相一致的情境,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笔者发现凡是在运用现代化科技教具上课的课堂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都特别高,8效果也特别好,因为学生对现代高新科技充满着好奇和渴望认识的心理,故此也就刺激了课堂的活跃气氛,使语文课上得精彩。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为课堂设置

12、特定的情境。如茅盾先生的风景谈一文,为了突出人的活动,就是以平板、枯燥的大自然环境为衬托的。通过精简的语言让学生悟出了作画与写文这一相通的道理后,我鼓励学生积极拿起画笔为课文的几幅图景片断作画,让学生在作画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并且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人的活动可使大自然改观。三、实施精讲教学的功效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过:“最优化向教师指出了费力较少而又能达到较高教学效果的捷径,它使教师从许多习以为常,但效益很少的行动中解放出来。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上,最优化的捷径就是精讲。这无论是从作为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角度来分析,还是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来说,都是有非浅功效的。其一,

13、对于语文教师而言,精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精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精神饱满地讲,精简地讲,精心地讲,少讲或9者该讲多少就讲多少。要求教师把握好教学分析的限度。要达到这些要求,语文教师就必须胸有成竹。这是对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动力。其二,精讲可以让学生从繁琐枯燥、过细的知识全盘接收活动中解脱出来,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迫充当课堂的傀儡。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培养真正的语文能力。这正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平时我非常注意与学生交谈,收集所反馈回来的信息。学生普遍认为,在课堂上老师如果讲得太多了,分析得太深了,自己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消化,上语文课总是想打瞌睡,现在老师讲得少了,我们却反倒来劲了,懂得了学习的径,会独立思考些问题了,学习的兴趣也浓了。成绩也提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