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生成 着力于设计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2944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着眼于生成 着力于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着眼于生成 着力于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着眼于生成 着力于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着眼于生成 着力于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着眼于生成 着力于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着眼于生成 着力于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着眼于生成 着力于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着眼于生成 着力于设计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这是由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也是由课堂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要使语文教学设计适应课堂教学,就必须着眼于生成,着力作好教学设计。一、概念的辨析(一)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的全称应是“课堂动态生成教学” ,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及教学策略方法的形成是在动态中生成的。所谓“动态” ,即“运动变化状态” ,课堂中的运动变化是由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老师、学生与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所谓“生成” ,就是“形成” “达成” 。 “课堂动态生成教学” ,就是在上述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中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二)

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对课堂教学所做的预设,它是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入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准确的分析上,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2程和教学策略所做的预设。(三)动态生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叶澜指出“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 ”可见,教学设计要为动态生成而设计,使教学尽可能的在预设之内生成,在一般情况下,做到教学目标基本不变,教学内容基本不变,教学重点基本不变,教学策略基本不变,教学流程基本不变。同时,必须认识到,课堂又是复杂

3、的,老师在预设时,不可能穷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可能的变化,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机智中生成。有的时候,预设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教学重点可以在生成中调整,探究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时替换,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二、关系的处理(一)主观能动性与教育规律的关系教学设计中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和主动性,使教学设计尽可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课堂变化的因应措施大3都能在预设之内。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是能根据复杂的课堂动态,调整教学目标,改变教学重点,变换教学策略和调整教学过程。不管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教学,老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而是要受到教育规律的制

4、约。教育规律是老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首先是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动态生成的起点,教学中无视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只能使教学事倍功半。比如同是寓言教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寓意主要是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而不必进行理性的分析概括;中年级学生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寓意的感知,就可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稍做少许的分析;到了高年级,寓言教学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训练概括能力,理性地认识寓意,而不仅仅是感性的认识。其次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性质,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关注课堂生成的时候,要发挥学科性质的基石作

5、用,侧重人文的生成或工具性的生成,或把两者割裂开来的生成都是不可取的。再次是课堂教学特有的规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一定,新课程追求的是有效的课堂,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恰当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和接受学习,而不是只有接受学习或只有探究。4(二)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在有关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的讨论中,一味强调课堂的生成是不可知的观点未必可取,它可能导致对教学设计的漠视。从认识论的观点来说,课堂生成是可知的,因为有规律可寻。语文新课程的课堂动态生成,要朝着促进语文素养的的形成发展,要在读书、思考、想象、体验和练习等语文实践中形成。认为课堂生成是可知的,才会自觉地“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

6、案。 ”同时又必须承认课堂生成是不可知的,老师不是算命先生,无法预知课堂生成的细节。承认课堂生成的不可知,就会有意识地培养教育智慧,用教学机智去解决预设之外遇到的问题。(三)理想状态与意外因素之间的关系课堂生成的理想状态,就是老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保证,教学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三维教学目标得以落实。意外因素指的是不在老师预设之内的课堂上发生的因素。有课堂环境的意外因素,比如,一只小鸟或一只蝴蝶什么的飞进教室,引起课堂的骚动。也有来自学生认识活动的意外因素,或者是明显低于多数学生认识水平的发问,或者是明显高于多数学生认识水平的5质疑,或者是不明原因的学生的怪问。预设内生成想教

7、学的理想状态,在对发生的意外以教学机智略做处理后,仍然按预设教学,预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学策略如鱼得水。预设外生成性教学的理想状态,会因无法预约的意外而精彩。预设之外的意外因素,我们不必都把它作为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也不必刻意追求无法预约的精彩,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策略不要因之而轻易改变。无法预约的精彩应是教育智慧的结晶,是神来之笔,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四)主体信息和多元信息之间的关系一是文本的信息,有主体信息也有多元信息,表达文章主旨的信息是主体信息,其他的文化因素是多元信息。二是课堂的信息,围绕文本主旨解读的信息是主体信息,用各自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去丰富解读是

8、多元信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佛雷特” 。 “哈佛雷特”就是主体信息, “一千个”就是多元信息。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主体“哈佛雷特” ,然后才是个性化的理解和体验,假如热衷于“一千个” ,学生的基本的语文能力-6-概括能力将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三、实践的操作要为有效生成做好设计,使每次的生成都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一)教学目标要有意义透视课堂一书特别强调有意义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明确指出:“为采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需要设立有意义的目标,并在发展和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让教学目标看得见。 ”有意义的教学目标必须是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这是由新课程所决定

9、的,更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有意义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定位准确的。课程标准只是制定了学段的教学目标,把学段教学目标作为每课的教学目标是笼统的、模糊的,是不好把握的。因此,还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起点,每课课文的特点和体现在思考?练习(或“练习” )中的导学要求,制定教学目标。7有意义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才方便落实。在教学目标中要写清楚 1、教学对象;2 、学生的行为; 3、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4、程度。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如 荷花三维教学目标拟订如下:1、通过学习,学生能读准 12 个生字的读音,并能正确听写。条件对象程

10、度行为程度行为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条件对象程度行为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想象中感悟荷花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荷花的独特条件对象程度行为行为感受。8(二)教学内容要寻找生长点一是从文本寻找三维教学目标的生长点。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长点,如时代精神、人生智慧、人生价值的感悟;知识与能力的生长点,如,识字与识字方法,词句的感悟与积累,篇章的整体把握与诵读等;方法的生长点,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质疑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体验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比较揣摩、归纳概括的方法等。特别是要寻找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的精神与语言同构共生的最佳结合点。如, 她是我的朋友 ,阮恒献

11、血时的神情、动作就是语文素养动态生成的的最佳结合点,运用质疑、朗读的方法去感悟,体现的是方法,能找出重点语句,理解句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段的意思,体现的是知识与能力,感悟到阮恒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找到语言与精神同生共构的最佳结合点,课堂的动态生成才有可靠的生长点。生长点在文本中的位置,可能是言外之意蕴藏丰富处,感情抒发强烈浓郁处,表达描写突破常规处(如用语看似矛盾处,用词造句反复处等) ,遣词造句准确精妙处,空白省略展开想像处等。二是从课内与课外结合方面去寻找生长点;如,课文背景的补充,与课文同题材不同思想的文章的比较,或与课文同思想不同题材不同表达方法的比较等。9三从师生

12、的教学相长去寻找生长点,老师与学生用不同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文本意思,可以相互从中得到启发,丰富对文本的体验。(三)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抓住生成点达到生成的办法也应是实践,引导学生在诵读、体验中领会情感,在思考想象中领悟语言的内涵,在比较揣摩中欣赏语言的神韵,在熟读背诵中积淀语言的材料,在读写结合中完成语言从内化到外化的转变。4、教学策略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动态生成的主体,老师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培育语文素养和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首先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减少动态生成的障碍。其次是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中,老师通过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10兴趣,做好思维导向,澄清模糊认识,消除思维障碍;通过引导讨论,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和交锋中促进生成。再次是恰当运用评价方法,适时应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要结合运用实事求是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学习中的不足,学习能得以深入。总之,做好生成性教学设计,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的需要,我们要用预设去促进生成,高效地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