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吸引眼球五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2698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课堂吸引眼球五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课堂吸引眼球五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物课堂吸引眼球五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物课堂吸引眼球五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课堂吸引眼球五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课堂吸引眼球五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物课堂吸引眼球五法北宋程颐语:“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歌德也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由于生物学在中考成绩中所占比例不大,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不够高;加之生物学科介于文理科之间,也使学生面临学习方法方面的困惑。人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往往存在误区,认为无非就是死记硬背,其实不然。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感受到生物学科的魅力,是提高学习成绩、提高科学素养的前提。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课堂上吸引学生眼球的点滴。 一、感情投资,回报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因此,适当的感情投资是很有必要的,课余时间多和学生们聊聊天,讲讲生物

2、趣闻,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问(如植物为何会烧苗、黄豆为何不需施化肥等) ,未尝不可。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指出,人只有在基本满足了低一级的需要后,才会产生高一级的需要。所以我们在教学之外,还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中可能影响学习的因素,比如是否吃得饱、穿得暖,是否家庭和睦、有安全感等。总之,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我们要不吝啬自己的爱,用真情感化,借真理指引。 二、 “甜言蜜语”展风采 1.善用比喻 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在2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巧妙运用比喻修辞法化解。我把绿叶比作“工厂” ,叶肉细胞比作“车间” ,叶绿体比作“机器” ,光能比作机器生产所需的“燃料” ,

3、那二氧化碳和水就是“原料” ,有机物和氧气即“产品” 。经过如此一比,棘手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2.妙用谜语 猜谜语是少年儿童特别喜爱的一项有趣的文娱活动,它可以锻炼人的思维,启迪智慧,增加知识,促进学习。上课伊始,可先来个猜谜游戏,调节一下气氛。如教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时,我先吟诵了毛泽东的一则诗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谜底揭晓,切入正题。而“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则是讲解果实的发育和种子的结构的很好素材。 3.巧用诗词、成语、俗语 在教学中,有时妙用一句诗词,就会涂抹一丝灵动;巧借一句俗语,就会增添几分诙谐。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

4、桃花始盛开”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说明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展示了无性繁殖的魅力;“背靠大树好乘凉” ,投射出植物的蒸腾作用在降低大气温度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演绎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教学中适时引用诗词和谚语,成了学生津津乐道、久久难忘之事,也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生物道理,促使知识的迁移,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三、知识3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许多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如学习“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时,我指出了一个生活现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已经走上

5、了我们的餐桌,但很多人的早餐用鸡蛋、牛奶取代了馒头、米饭,这种做法科学吗?学生先各抒己见,然后教师解惑:这样牛奶的营养都浪费了,正确的做法应是先吃点面食再喝牛奶。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想到自己也常这样喝牛奶,为什么不健康呢?我引导学生从蛋白质代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学生恍然大悟,既增长了知识,又能改变不科学的生活习惯,使各种营养“物尽其用” 。所有这些,都将大大吸引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欲望。 四、竞争让课堂大放异彩 课堂训练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的手段,还是教学反馈的一个重要途径。练习设置较难,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培养生物兴趣。我设计练习紧扣重、难点,面向大多数学生,难、中、易的比例

6、掌握在 131,让多数同学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成就感有了,劲头也足了。课堂训练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学生可以对自己进行纵向比较,便于发现不足,不断超越。 五、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和难点说拜拜 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使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更加容易。知识被征服了,兴趣也就来了。高楼大厦减少了学生与大自然的接触机会,加之缺少专业的指导,以致于学生4对鸭趾草等常见植物都不知所云。在课上适时地给学生投影一些图片或展示实物,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周末可让学生捕捉各种小动物(如蝗虫、蝴蝶、蛐蛐、蜘蛛等) ,并提醒学生留意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然后,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观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类,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各纲的特征。整个过程学生始终积极参与探究,情绪高涨。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生殖方面的知识一直被半遮半掩,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放映了人的出生过程,神秘的面纱被揭开了。尽管对提高考试成绩关系不大,但是学生看到母亲分娩时经受的巨大痛苦都受到了震撼,感叹生命的来之不易!孩子们反思自己对家长及生活的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已然水到渠成,这岂是分数所能简单体现的! 让我们扣紧有神的目光,引舞灵巧的双手,萦振敏感的鼓膜,激起情感的浪花,叩响智慧的音符,引领孩子们迈入生物学的殿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