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理测量能力测量

千****8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613KB
约113页
文档ID:117244409
心理测量能力测量_第1页
1/113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 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 * 1 1 智能测验 智力测验的发展 l对智力的看法 n智力是学习的能力 n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桑代克 n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比奈、推孟 n智力是信息加工的能力:斯滕伯格 n对智力的综合理解 l智力测验的发展 n高尔顿和生理计量法 n比奈和智力年龄 n推孟和比率智商 n韦克斯勒与离差智商 n皮亚杰与认知发展测验 n斯滕伯格与智力三元论 个别与团体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可分为团体智力测验和个别智 力测验两类团体智力测验在同一时间内 测验许多被试,省时、经济,但结果不如 个别测验准确可靠;个别智力测验在一定 时间内只能测量一个被试,其优点在于测 量形式多样,手段精密,反馈及时,但与 团体测验相比,较费时费力,不适于大规 模测试 比奈智力量表 l比奈量表 n1905年量表 1905年量表是出于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需要 编制的,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的智力量表它包 括了30个由易到难排列的项目,可以测量到智力 多方面的表现,比如记忆、理解、手工操作等该 量表虽然没有将智力年龄作为测量智力的单位,但 是,它是根据被试通过项目的多少来评估被试智力 水平的,这表明该量表已经有了年龄量表的雏形。

n1908年量表 1908年量表是对1905年量表的第一次 修订,量表项目由30个增至59个,并且项 目以年龄分组(3~13岁,每岁一组),以 智力年龄来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不管被 试的实际年龄是多大,都以他实际通过的 项目组所代表的智力年龄作为他的智力水 平,因此,这是第一个年龄量表 n1911年量表 1911年量表是比奈量表的第二次修订 ,主要对1908年量表中的项目做了修改, 并按修改后的项目难度重新安排了项目顺 序量表的适用范围有所扩大,增设了一 个成人题目组除4岁组为四个项目外,其 余每个年龄组均有5个项目组成,总项目数 仍是59项 l3岁 指鼻子、眼睛和嘴 复述2位数字 列举图片中的物体 说出自己的姓 复述有6个音节的句子 l4岁 说出自己的性别 说出钥匙、小刀、和硬币的名称 复述3位数字 比较2条线段 l 5岁 比较2个物体的重量 临摹1个正方形 复述有10个音节的句子 数4个硬币 组合分成两半的长方形 l 6岁 区分上午和下午 根据用途解释熟悉的词语 临摹一个菱形 数13个硬币 区分难看和美丽的脸部图形 l7岁 出示右手并指出左耳 描述一幅图片 执行3个同时发出的指示 计算6个苏的价值,其中3个是双倍面值 说出4中主要颜色的名称 l成人组 n解决剪纸问题 n通过想象重新排列1个三角形 n说出成对的抽象词语之间的差别 n说出总统和国王之间的3个差别 n阅读一段文章片段,说出它的中心思想 比奈量表虽然编制比较粗糙,施测 和记分手续都还没有标准化,但它采 用复杂的任务,以智力的G因素作为测 量目标,用年龄作为智力测量单位, 这些均意味着科学的智力测验找到了 正确的前进方向,因而具有重要的历 史贡献。

l斯坦福-比奈量表 比奈量表问世后,很快传到世界各国, 各国的心理学工作者都根据本国的社会文 化特点进行了修订其中,最富盛名的是 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等人的修订版本 ,称为斯坦福-比奈量表,该量表于1916年 发表,并在实际使用中不断提高标准化程 度1937年、1960年、1972年该量表又做 了三次有效的修订 n1916年量表 1916年发表的斯坦福-比奈量表中,推孟 教授根据美国的社会文化特点,对比奈量 表中的部分项目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非 文字操作性项目,扩大了量表的适用范围 总项目数增加到90个为了使其标准化 ,推孟教授对每一个项目的实测都规定了 具体的指导语和记分标准 由于人类智力发展在其一生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而且存在一个发展的年龄极限,因此,到了成年之 后,就不宜用智力年龄来表示承认智力的水平与差异 ,而且,运用智力年龄也难以客观地比较实足年龄不 同的人的聪明程度,为此,推孟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 础上首次引入了智力商数的概念,其公式为: 1916年的斯坦福-比奈量表,测试对象的年龄范 围为3-13岁计算被试的智商的方法如下:若被试 甲接受测验时的实际年龄是7岁5个月,该被试通过 7岁组的全部6个项目,又通过8岁组的4个项目和9 岁组的1个项目,未通过10岁组的任何项目(每个 年龄组6个项目),那么甲的智力年龄是: 如果规定智商在90-110的区间为中 等智力,则甲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以智商表示被试的智力水平,这在一 定程度上客服了比奈来那个表中运用 智力年龄评估被试智力发展水平的缺 陷,使智力评估更趋科学性和标准化 。

n1937年量表 由于1916年的斯坦福-比奈量表测试对 象的年龄范围有限,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而且在对同一被试智力发展的追踪研究中 ,因重复使用会产生练习和记忆效应,影 响研究中测量的准确性,因此,推孟教授 于1937年对其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这次修订扩大了测量的范围和水平,从 1916年的3~13岁托大到1937年的2~18岁, 其中从2岁至5岁,每半岁设置一个分测验 ,每个分测验有六个项目,每个项目代表1 个月的智力;从6岁至14岁,每岁设置一个 分测验,每个分测验中也是六个项目,每 个项目代表2个月的智力此外,还设置了 一个普通成人组合三个不同水平优秀成人 组的项目,使测验对象扩展到18岁的成年 人 在这次修订中,还编制了测验复本,由 L型和M型两个等值的量表构成L型基本上 使用1916年原版的测验内容与方法,M型 以动手操作的内容为主这样就为实际应 用提供了方便但是这次修订中的取样仍 然局限为白种人,而且偏重于经济地位较 高的家庭的儿童少年和成人,因而未能全 面反映美国当时人口状况 n1960年量表 这是推孟教授对斯坦福-比奈量表的第二 次修订版本这次修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变 动:一是将1937年量表的L型和M型中最优 秀的项目组合在一起,建构成LM型单一量 表,适用于2岁至成人;而是舍弃了传统的 比率智商,采用了离差智商。

1960年量表共有100多个项目,分属于 20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除正式项目外, 还有一个备用项目,有些项目中包含一系 列内容,类似一个分测验在每个年龄组 内,项目的难度大致相同有些项目只在 一个年龄组中出现,有些项目则同时在几 个年龄组中出现,但要求的能力水平不同 ,比如,词汇测验在几个年龄组中都有, 但6岁年龄组的被试只要正确解释6个就算 通过,最优秀成人组被试必须正确解释30 个才算通过 n1972年量表 该量表保持1960年LM型量表的测验内 容不变,但进一步作了标准化处理,主要 是重新修订了常模常模选自美国各地区 、各社会阶层和各种经济状况的成员,包 括黑人、白人、美籍墨西哥人和波多黎各 人,总计2100名,与过去相比,量表常模 取样的代表性有了显著提高 n信度与效度 信度:斯坦福-比奈量表的信度比较高, 绝大多数年龄组都在0.90以上,一般来说, 斯坦福-比奈量表对于年龄大的被试比年龄 小的被试信度高,智商低的被试比智商高 的被试信度高 比如,1937年修订的L型和M型两个等 值的量表,其等值性系数,在2.5~5.5岁为 0.83~0.91,在6~13岁0.91~0.97,在14 岁~18岁为0.95~0.98,各年龄段的低信 度值在各年龄阶段的IQ为140~149的被试 样本中获得的,高信度值是在IQ为60~69 的被试样本中获得的。

稳定性系数研究的 结果与等值性系数大体相同 信度系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这是一 般智力测验的共同特点,这主要是由于智 力发展的速率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逐渐 减缓的缘故当然,年龄较小的被试不容 易控制无关变量对测验结果的影响也是一 个制约因素 效度: 从内容效度上来说,量表中包括词汇、类比推 理、理解、区别异同、记忆、空间关系等多种项 目,而这些内容都被学术界公认为智力技能的范 围 构想效度:理论基础为斯皮尔曼的G因素理论 ;斯坦福-比奈量表的信度随年龄而提高,表明智 力发展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 效标效度 由斯坦福-比奈量表获得的智商分数与 被试的学业成绩、受教育年限、教师评定 等外在效标都存在着显著相关(0.40~0.75 ),与文科类成绩的相关高于理科成绩的 相关这表明,斯坦福-比奈量表对文科类 成绩预测的有效性更高 中国比奈量表 比奈量表1922年传入我国,已经经过 三次修订第一次是1924年,当时南京高 等师范学校陆志韦先生发表了他所修订的 《中国比奈西蒙智力测验》这套测验是 根据1916年的斯坦福-比奈量表修订的,适 合于江浙一带儿童使用 1936年陆志韦又与吴天敏合作,进行了 第二次修订,使用范围扩大到北方。

该量 表适用于3~18岁的儿童少年,共有75个项 目,其中3~11岁每岁有6个项目,每个项目 代表两个月智龄,12~18岁每岁3个项目, 每项代表四个月的智龄 1982年,吴天敏教授又作了第三次修订 ,称作《中国比奈量表》该量表共有51 个项目,从易到难排列,测试对象为2~18 岁的儿童少年,每岁3个项目,每个项目代 表4个月的智龄在成绩评定上,该量表放 弃了传统的比率智商,使用了离差智商, 即以个人成绩与他所在群体中的成绩相比 较的结果为智商 《中国比奈测验》是一个标准化的智力 测验,对主试须知、施测必备、施测方法 、具体的记分方法及各年龄开始测验的项 目、结束项目、IQ表查法、年龄计算方法 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在使用时,必须严格 遵守 施测时应当首先计算被试的实足年龄, 然后根据实足年龄从测验指导书附表中查 询开始题目(例如实足年龄是10岁,就应 当从18题开始),并严格遵守指导书的计 分标准记分答对一题得1分,连续5题未 通过即停止计算测验总分时,除了累加 答对的题目外,还要补加一定的分数(例 如对于10岁儿童,就应当加上18题前的17 分)最后,根据实足年龄和总分,从智 商表中查出相应的智商分数。

l此外,吴天敏又根据临床的实际需要,编 制了《中国比奈测验简编》,由8个题目组 成,专供急于了解被试智力概况用,测验 一人只需20分钟 l中国比奈测验使用简便,易于操作学习, 但该测验不能具体地诊断出儿童智力发展 的各个方面,这是我们在学习中应当注意 的 中国比内测验的内容 1. 比圆形 2. 说出物名 3. 比长短线 4. 拼长方形 5. 辨别图形 6. 数纽扣13个 7. 问手指数 8. 上午和下午 9. 简单迷津 10. 解说图画 11. 找寻失物 12. 倒数20至1 13. 心算(一) 14. 说反义词 15. 推断情景 16. 指出缺点 17. 心算(二) 18.找寻数目 19. 找寻图样 20. 对比 21. 造语句 22. 正确答案 23. 对答问句 24. 描画图样 25. 剪纸 26. 指出谬误 27. 数学技巧 28. 方形分析(一) 29. 心算(三) 30. 迷津 31. 时间计算 32. 填字 33. 盒子计算 34. 对比关系 35. 方形分析(二 ) 36.记故事 37. 说出共同点 38. 语句重组(一 )39. 倒背数目 40. 说反义词(二) 41. 拼字 42. 评判语句 43. 数立方体 44.几何形分析 45. 说明含义 46. 填数 47. 语句重组(二) 48. 校正错误 49. 解释成语 50. 区别词义 51. 明确对比关系 l1比圆形 你看这三个圆哪个最大?如果答对了, 就接着问哪个最小? l说出物名 l爸爸写字用什么? l妈妈切菜用什么? l缝衣服用什么? l中国比奈测验的内容 l见教材P112 l例27 :数学技巧 要求被试填出空缺的数字,使数字矩阵 中每行与每一列的和都相等 * 7 * * * 3 9 6 4 * * * * * * 0 8 5 l例28:方形分析 要求被试在方形上划线,分割成指定形 状的部分,共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