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罗辀重“素养教育”设备论思想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19680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247 大小:3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罗辀重“素养教育”设备论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247页
浅析罗辀重“素养教育”设备论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247页
浅析罗辀重“素养教育”设备论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247页
浅析罗辀重“素养教育”设备论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247页
浅析罗辀重“素养教育”设备论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2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罗辀重“素养教育”设备论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罗辀重“素养教育”设备论思想(2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罗辀重“素养教育”设备论思想1、相关定义1.1、关于童年的定义 3.1.1 “童年”的建构与再现3.1.1 “童年”的建构与再现 帕金翰认为童年的观念本身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建构。这个观念的核心前 提是:”儿童”并不是一个纯粹由生物学所决定的自然或普遍的范畴。它也不是 具有固定意义的事物,让人们可以借助其名义轻而易举地提出各种诉求。相反, 28 童年的概念在历史上、文化上,以及社会上都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的文化与不同的社会群体中,儿童曾被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也以不同的方式 看待自己。进一步说,甚至这些定义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管是在公开讨论中(例 如在媒体中、学院里、或是社会

2、政策上),还是在同辈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 系中,”童年”的意义遭受了一个持续的斗争与协商过程。 针对于”童年”这个 定义,帕金翰是站在社会发展进程的高度进行讨论的,在整个”童年”的历史中, 它呈现出一种”变”的特质,社会生活中的人们按照自己的目的进行着建构与再 现。 帕金翰认为”童年”这个范畴的定义与维持完全决定于两种话语的产制,首 先,有一些关于儿童的话语,主要是为成人而生产出来;其次,有一些为儿童而 生产出来的,这些话语大多以儿童文学、电视节目和其他媒体等形式再现出来, 它们尽管贴着儿童的标签,却很少是由儿童自己制作的。我们别具特色的关于童 年的现代性定义出现于 19 世纪后半叶,在这段

3、时间内,儿童被逐渐而有系统地 与成人的世界中分离出来。这种对于儿童自身独一无二的品质与需要规定,其自 身也是文化与历史的产制,而且,它们必然意味着政治与社会组织特殊形式。”童 年”是一个变化的、相对的词汇,它的意义主要是通过它与另一变化的词汇 “成年”之间的比较而被定义的。因此,帕金翰认为对于儿童的任何描述都 不可能是中立的,任何对于童年的定义都是怀有各式各样动机的,通过对于童年 的描述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甚至成人的政治策略通常是借童年的名义来旅行。 也许不可避免的是,成年人一直垄断了定义童年的权力。采用何种方式、何 种标准来评判儿童的好与坏都是成年人说了算,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他们 规定了

4、各种对于他们合适的或妥当的行为。在近代工业化国家的历史中,童年在 本质上一直被定义为一个排除性的问题。不是从儿童是什么与能做什么,而主要 是从儿童不是什么与儿童不能做什么的观点来定义他们。总得来说,社会拒绝给 予儿童自我决定的权利:这个权利被成人剥夺了,他们必须依赖成人替他们表述 权益,并且为了他们的权益争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用某种”非社 会性的”方式来定义儿童或者是更精确地说,是以一种”前社会性的”方式 。 帕金翰认为将儿童建构为前社会性的个体主流做法,没有将他们看作是社会 人或者甚至是公民。不管是对儿童还是成人,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与再现都是关键 性的方面。由于一系列各种不同的理由

5、,电子媒体在定义当代童年的文化经验时 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它们已经是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所以试 图以限制儿童接近媒体来保护儿童的努力注定会失败。相反,我们现在需要密切 地注意如何为儿童做准备,使他们具备应付这些经验的能力,就像书本的读写教 英大卫 帕金翰.童年之死在电子媒体时代成长的儿童.张建中译M.华夏出版社,2005:45 29 育一样,也要有针对于媒体文本的教育措施,以帮助他们学会在媒介社会中更好 的生活;而且在这么做的时候,我们需要停止单纯地依据他们所缺乏的性质来定 义儿童的做法。关于”童年”这个概念,帕金翰没有具体探讨它的具体内容,没 有停留在现实社会中”童年”到底是什

6、么的层面,而是深入到它为什么如是以及 如何如是的层面,即从它的产制谈起,从社会文化的角度,从成人与儿童的关系 角度探究”童年”这个概念产生的背后机制,使我们对于”童年”的了解能够跳 出就事论事的局限。 1.2、四个关键概念 在媒介素养教育领域,帕金翰提出了著名的四个关键概念,即产品、语言、 再现、受众。这些概念提供了一个理论的框架,即适用于当代的新媒体也适用于 更”老”的媒体。 1.产品 “产品”即意味着媒介文本是被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媒介产品包含经济利 益,学习媒介”产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产和销售媒介文本运用的技术、制 作文本的专业实践、产业、媒介之间的联系、管理、流通与销售、评价与参与

7、 。 技术:生产和销售媒介文本运用了哪些技术?它们使得产品有哪些不同? 专业实践:谁制作的媒介文本?他们都做了什么,是如何合作的? 产业:谁拥有买卖媒介的公司,他们如何谋利的? 媒介之间的联系:公司是如何在不同种类的媒介中销售同一个产品的? 管理:谁控制着媒介的生产和销售,有哪些相关法律,这些法律又是如何起 作用的? 流通与销售:媒介文本是如何接触到受众的,受众又能选择和控制多少? 38 评价与参与:媒介中能够听到谁的声音,而谁的声音是被排除在外的,为什 么? 在分析产品时,学生可能对某些媒介组织或公司进行个案研究,也可能去调 查某些电视节目的国际销售情况,此外包括学生自己的制作经验等等。 2

8、.语言 每种媒介都是由它自己的语言组合形成,以用于传达意义,例如,电视运用 运动图像和声音语言。由于运用熟悉的代码和惯例而被理解,在这个意义上来说 它们被视为语言。学习媒介语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媒介如何使用不同形式的语 言来传达思想和意义、语言使用的惯例、语言的代码、种类、选择、合并和技术 。 意义:媒介如何使用不同形式的语言来传达思想和意义的? 惯例:这些语言的使用是如何被熟悉和接受的? 代码:媒介的语法规则是如何确立的,如果它们被破坏又会发生什么? 种类:这些传统和代码在不同的媒介文本中是如何操作的如新闻或恐怖 节目? 选择:选择某些语言形式有什么效果比如某种摄像机镜头? 合并:如何通过图

9、像、声音、文字的组合和排列来传达意义的? 技术:技术如何影响意义的生成? 研究媒介语言要对某一文本进行仔细地观察和分析,通过详细了解文本如何 被组织到一起而经过一个”由熟悉到陌生的过程”,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对比各 种媒介文本中惯用的编辑手法,从而看出幕后操作的真相,此外,亲自制作文本 的经历也可以提供一些新的见解,系统地实验媒介语言的规则是一个更加直接的 方法。 3.再现 “再现”是媒介素养教育中一个基础性的原理,媒介并不是我们认识世界的 透明窗口,而是认识世界的中介,包含着对现实世界的选择、组合,甚至被编成 故事,塑造角色。学习媒介的再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媒介文本的现实主义、媒 介真实、媒介

10、内容中的在场与不在场、偏见与客观、刻板印象、受众的解释、影 响。 现实主义:这个广西是不是努力表现得很真实,为什么有些文本看起来经其 它的更接近现实? 讲述真理:媒介是如何声称它们在讲述有关世界的真理的,为了看起来真实 它们是如何努力的? 在场与不在场:在媒介世界中包括了什么而又排除了什么,谁在说,谁在沉 默? 39 偏见与客观:媒体是否支持某一种观点,它们是否在努力使某些道德观和政 治出被接受? 刻板印象:媒介是如何再现某一社会群体的,这些再现是否准确? 解释:受众为什么把某些媒介再现内容当作正确的而接受,而把其它的当作 错误的而排斥? 影响:媒介再现的内容是否影响我们对某些社会群体或社会问

11、题的看法? 研究媒介再现不可避免地会对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提出质疑,同样,将不同报 纸内容进行对比是一个有效地鉴别手段,此外,要求学生熟悉再现的另一种方面 即刻板印象,正像我们看到的,学生们经常由于媒介再现内容的”现实性”而容 易接受它们,但是应该鼓励学生反思这些判断并采用不同的标准作出评价,媒介 制作的经历同样能够获得对这些问题的深刻见解。 4.受众 研究受众是研究受众如何被定位和调查的,媒介是如何流通和分布的,个体 和社会组织在使用,解释媒介以及对媒介的反应方面有哪些不同。研究媒介受众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媒介的目标受众定位、媒介对受众的致辞、媒介在受众中的 流通、使用、解释意义、受众得到了哪些

12、快乐、社会差别在受众行为方面扮演的 角色。 目标定位:媒体如何锁定受众目标的,如何努力地吸引住他们? 致辞:媒体如何对受众宣传的,媒介生产者对于受众又有哪些假设? 流通:受众如何获得媒介,如何得知哪些是可用的? 使用:受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媒介,有哪些使用习惯和方式? 解释意义:受众如何解释媒介内容,得出了哪些意义? 快乐:受众从媒介内容中得到了哪些快乐,他们喜欢什么而不喜欢什么? 社会差别:性别、社会阶层、年龄和种族背景在受众行为方面扮演什么角色? 像研究媒介产品一样,研究媒介受众也属于研究媒介产业动作的一部分,研 究受众同样要求自我反思和第一手的研究经历,尝试着锁定某一受众目标,并解 释

13、他们作出的反应,利用这样的生产制作实践也能得到重要的启发。 对于这种概念建构的方法,帕金翰同意巴查尔格特(Bazalgette)的观点, 认为这个理论框架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任何一个概念都是一个进入媒介素 养教育的积极的通道,而这一通道同其他概念又是明通暗合的,这样一来,教师 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理念框架组织课堂的学习和活动内容。 Buckingham, David. Media Education: Literacy, learning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 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3:5369 英大卫 帕金翰.

14、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宋小卫译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2:78 40 1.3、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 、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 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 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的作用不仅局限在课堂当中,还是指导人们 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工作、生活、学习的理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脱离人们的心理活动、婚姻 恋爱、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个性发展、职业选择和文化生活等实际,但是恰恰 是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

15、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主 要也属于非智力因素培育的任务,属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 1.4、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相关概念 2.1.1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2.1.1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目前,国内的学者和专家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有许多种,本文在吸收借鉴众 多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表述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总结概括为:是指一 定阶级或社会组织为实现其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理想等方面的目标,有目的、有 针对性地对广大受教育者施加政治准则、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影响,以期形成 教育者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过程2。 1.5、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概念 黑

16、格尔曾经说过:”真正的思想和科学的洞见,只有通过概念所作的劳动才 能获得。”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任何一个命题的基本构成要素。在 探讨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其基本概念,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对 所探讨的问题有深入的理解,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进行科学界定,首先我们要对与其有关的基本概念加以阐释。 1.6、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对民族自治县义务教育教学仪器设备配置策略的研究不仅是出于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解决当前我国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 均衡状况的迫切需要。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其作为教育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基础决定了必须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配置,制定符合本地实际 的资源配置策略,促进教育在起点、过程和结果中的公平,加快义务教育的均 衡发展进程。 1.7、相关概念界定 一、民族自治县一、民族自治县 在我国,自治县主要是一个政治上的概念,它的设立是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