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十一课复习讲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9633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第十一课复习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哲学第十一课复习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哲学第十一课复习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哲学第十一课复习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哲学第十一课复习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第十一课复习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第十一课复习讲述(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考考点高考考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整个世界)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 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

2、还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 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认 识 论 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 历史观 价值观 人生观 回忆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 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以往的哲学在历史观:唯心主义 其中 之一 然 而 社会的存在与 发展是否是客 观的 有 人 认 为 由人、尤 其是杰出 人物的意 识决定的 是神灵天 意决定的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历史唯心主 义 有 人 认 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 (对社

3、会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 的原因,就是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 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 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A.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指社会生活的物质物质方面,方面, 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方式。方式。 B.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指社会生活的精神精神方面,方面, 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

4、式 C.法律 思想 D.宗教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F.自然地 理环境 G. 文学艺术 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 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 料的生产方式。 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 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 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 、宗教、哲学等。 注意区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与“存在”(物质)和“思维”( 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 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 、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恩格斯 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 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 总不去种兰花,

5、像阔人老太爷一样-鲁迅 这两则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存在) 决定了 其思想、观念 是为其服务的 社会存在的 性质 决定 社会意识 的性质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初期与现在的 幸福观、金钱观、消费观、道德观等比较 八十年代现现在 金钱观钱观 幸福观观 消费观费观 道德观观 平等观观 肮脏的字眼, 忌讳 成为经济效益的 标志 知足者常乐, 倾向于内在追求 要求物质生活的 不断提高 勤俭,朴素 能挣会花 重协调性的道德 (忍、平静) 重进取性的道德 平

6、均主义 机会平等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 会存在的反映 。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性质决定性质)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 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变化决定变化) 社会意 识具有相 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是不 完全同步的。(有时先于或落后于 )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 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 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对独立性最突 出的表现)。 注意: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 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第一位 )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 在决定社 会意

7、识, 社会意识 是社会存 在的反映 。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 么样的社会意识(性质决定性 质)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 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变化决 定变化) 社会意 识具有相 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是不完 全同步的。(有时先于或落后于)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 动作用。(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思考 ?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4、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 疑难点讲解: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 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区 别

8、地 位 作 用 联系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心主义的基本 问题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心主义的 基本依据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 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 体表现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物质社会存在 意识社会意识 决定 反作用 决定 反作用 包含 包含 (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 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社会存 在和社 会意识 的关系 社会生活的 物质方面 社会存在 社会生活的 精神方面 社会意识 决定 具有相对独立性 有什么样 的社会存

9、在就有什 么样的社 会意识 社会存在 的变化决 定社会意 识的变化 促进 阻碍 小结 社会生活本质上 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社会生活 决定 社会存在 反作用(促进、阻碍) 精神方面 物质方面 社会意识 想一想?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生产活动 生产方式 形 成 生产力生产关系 决定 反作用 两者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 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总和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两者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 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 1、物质资料生产

10、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 展的基础 (1)、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 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作用) P89 综合探究: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 律(两者的相互作用及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质; 生产力变化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适合推动; 不适合阻碍 探究活动:请运用你所学过的中外历史知识, 举例分析说明这一规律。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1、(共产主义社 会的低级阶段) (约几百万年) (约3000年) 铁制工具 (约1163年)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原子能空间技术 社会化大生产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 (约230年) 石器 金属工具 生产力 生产关系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含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 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 识形态。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 G 人民代表制度 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12、政治协商制度 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相互关系?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服务于经济基础 。 a.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推动 经济基础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 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b.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促进生 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 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基本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

13、基本 矛盾矛盾 (2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4 4、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而经济 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适合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人 类社会就是在这两对基本矛盾相互作用 中不断发展。 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地位作 用不是并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 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 质根源。

14、 见P90结构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 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 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 早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当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 用于经济基础 当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 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生产力 (通过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反作用 的性质取决于它 所服务的经济基 础的性质。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

15、经济基 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 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 础服务时,它就束缚生产力的 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 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1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 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在分析阶级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时,要用阶 级分析法(含义、地位) 2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 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

16、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 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具体表现(P91) 注意:注意: 3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 (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内容: 非对抗性的矛盾 其性质决定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 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 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 (3)实现方式:改革 (2)性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 工作的强大动力。 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1)、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 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