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719508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t;p&gt;&amp;lt;p&amp;gt;&amp;amp;lt;p&amp;amp;gt;&amp;amp;amp;lt;p&amp;amp;amp;gt;&amp;amp;amp;amp;lt;p&amp;amp;amp;amp;gt;&amp;amp;amp;amp;amp;lt;p&amp;amp;amp;amp;amp;gt;&amp;amp;amp;amp;amp;amp;lt;p&amp;amp;amp;amp;amp;amp;gt;&

2、;amp;amp;amp;amp;amp;amp;amp;lt;p&amp;amp;amp;amp;amp;amp;amp;gt;“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简 介 历史文献部 徐忆农 2005年9月8日 1 一、概况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167;名词解释 v 古籍: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 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v 特藏:指除上述文献外,全国图书馆等单位所藏的其他特 种文献,包括甲骨文、简策、敦煌遗书、金石拓本、舆图 、书札、鱼鳞册、契约、文告、少数民族语文图书、和刻 本和高丽本(指古代日本、朝

3、鲜翻刻中国古籍)等。 v 文献保护:以上均通称为“文献”,而文献保护可分为延缓 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 。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2 一、概况 q再生性保护:对文献进行缩微拍摄、数字化扫描、影印出版等, 能将存世甚少的文献化身千百,免于失传之忧。如: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216;“全国公共图书馆文献缩微规划”。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 心成立于1985年,当时行政关系隶属于文化部,1998年起,根据 文化部批复,中心的行政关系隶属国家图书馆。目前,已经缩微 古籍善本书28,600余种,1949年以前出版的近代报纸约3,400余 种;近代期刊1

4、4,000余种。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216;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2002年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启动, 仿真影印再造1300种善本古籍,总投资至少1亿元。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3 一、概况 q延缓性保护:又称为原生性保护,指改善藏书环境与照原样修复 已破损的图书等。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216;“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基本上属于延缓性保护范围。 n文献保护必须延缓性与再生性措施相结合。 v 古籍原始载体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破坏,就不 能完整再现。再生性保护仅是古籍内容的

5、保护。(如要证 明中国是印刷术的故乡,不仅靠相关的文字记载,而且要 靠大量的印刷实物来证明。)因此文献保护必须延缓性与 再生性措施相结合。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4 一、概况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167;北京会议 v 2005年1月25日-26日 q“中国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项目研讨会 v 2005年3月14日-16日 q“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标准规范制订工作会议 v 2005年6月23日-24日 q“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标准规范专家审稿工作会议 v 2005年8月21日-23日 q“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标准规范第二次专家审稿工作会

6、议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5 二、进展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167;“中国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项目研讨会 (2005年1月25日-26日) v 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副司长刘小琴主持。 v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指出,“计划”要达到四项目标: q第一,对我国现存古籍进行清点整理,摸清家底; q第二,挖掘发现珍贵古籍; q第三,修复破损古籍; q第四,改善古籍收藏保护条件。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6 二、进展 v 项目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 v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v 项目承办单位:中国国家图书馆 v 主要工作内

7、容(第一期20年2005-2024) : q1、全国古籍普查、定级,海外古籍调查,建数据库,出版联目 ; q2、修复珍贵文献并制作装具; q3、建设古籍特藏修复保护“国家中心”与“地区分中心” ; q4、分层次培养古籍修复保护人才; q5、为全国古籍大馆善本书库安装温湿度、有害气体临测设备; q6、评选“国家珍贵古籍特藏书库” ; q7、珍贵文献出版。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7 二、进展 v 项目投入情况: q项目第一期20年2005-2024 ,总投入为3.7亿元, “古籍特藏 保护修复国家中心”全部申请中央财政拨款。 q“国家中心”建成后,在有条件的省级图书馆建“古籍特藏保护 修复地区分中

8、心”,以国家资金带动地方资金投入。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8 二、进展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167;“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标准规范制订工作会议 (2005年3月14日-16日 ) v 国家图书馆陈力副馆长、李致忠院长主持。 v 拟进行六个标准规范的制订工作: q古籍特藏定级标准 q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 q古籍特藏书库与典藏标准 q古籍特藏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 q古籍特藏普查工作规范 q古籍特藏修复人员任职资格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9 二、进展 n“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标准规范专家审稿工作会议 (2005年6月23日-24日) v

9、国家图书馆李致忠院长、张志清主任主持。 v 除六个标准规范外,将编制九个方案: q古籍普查方案;国家保护中心建设方案;古籍特藏修 复方案;国家重点古籍特藏书库评选方案;全国重点古 籍书库温湿度和有害气体监测和检测方案;重要古籍特藏装 具改善方案;资金方案;项目书。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10 二、进展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167;“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标准规范第二次专家审稿工 作会议(2005年8月21日-23日) v 国家图书馆李致忠院长、张志清主任主持。 v 审读六个标准规范。 v 项目书介绍: q由原第一期20年2005-2024

10、 ,总投入为3.7亿元,改为第一期 10年2005-2014 ,总投入9亿元,其中6亿元中央财政政投入, 3亿元由地方资金配套。 q已上报文化部、财政部,立项的可能性很大。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11 三、意义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167;二十世纪初,有位著名学者曾说: v “国无海军,不足耻也。国无陆军,不足耻也。国无大学 、无公共藏书楼、无博物院、无美术馆,乃可耻耳。” v 他把公共藏书楼等公共文化事业在现代社会所起的作用, 看得高于国家的军事力量。 v 公共藏书楼相当于现在的公共图书馆。 v 图书馆学概论给图书馆下的普适定义:图书馆

11、是社会 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12 三、意义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167;保护古籍,既是保护历史,也是保护未来。 v 新中国南图第一任馆长、史学家贺昌群说: q历史上一个没有历史记载的民族,无论如何强大于一时,终必至 于灭亡。(西方的斯西亚,东方的匈奴、突厥可以为例。) q历史上一个没有完整历史记载的民族,是难于统一的。(印度可 以为例,它的一些王朝历史要靠中国佛国记、大唐西域记 为重要资料。) q一个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绵延,须靠他自己的历史。(中国之所以 能有今日,可以为例。)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12、 13 三、意义 q历史包含着一股“力量”, “历史之力量,乃亘g&amp;amp;amp;amp;amp;amp;amp;amp;#232;n古今,聚众 力,而后成其排山倒海之势,顺之者生,逆之者亡。” q古代典籍是历史记载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民族传承文 明与凝聚精神的使命。 v 历史对未来的影响。 q明天是个特别的日子。60年前的1945年9月9日9时,在南京中国 陆军总司令部礼堂举行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此之前,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 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月日,中国国民政府下令 举国庆祝天,并从第二年开始以每年月日

13、作为抗战胜利纪 念日。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14 三、意义 q1944年美国女人类学家鲁思&amp;amp;amp;amp;amp;amp;amp;amp;#183;本尼迪克受美国政府委托,研究两 大问题: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216;一、日本政府会不会投降?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216;二、若日本投降,是否保存并利用日本政府机构以至保存天皇?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216;结论是肯定的,美国的决策与事实发展同她预料和建

14、议的一样。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216;美国对德国政策:武装占领,直接管制。显然与对日政策不同。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216;报告整理成书菊与刀。菊:日本皇室家徽,爱美;刀: 武家文化象征,尚武。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v 自己的历史,要由自己保护。让他人保护自己历史,就有 可能把自己的未来也交给了他人。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15 四、江苏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167;古籍收藏情况 v全国公共图书馆共收藏古籍2750万册,江苏

15、有360万册,为总数 的13 。 v古籍不同程度破损急需抢修的有111.54万册,占江苏总数的31% 。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167;江苏古籍善本抢救工程方案 v用5至10年时间,在文化厅、财政厅统一规划和指导下: q完成改造50个达标古籍书库; q培养100名专职修复人员; q抢修100万册古籍; q再造10部善本。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16 五、南图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167;古籍收藏情况 v 全国公共图书馆 共收藏古籍2750万册,南京图书馆 藏160 万册,约占全国的6%

16、,全省的44%; v 古籍56万册不同程度破损,占南图总数的35%。 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 17 五、南图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167;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保护计划(20062025) v (一)延缓性保护: q(1)修复南京图书馆破损历史文献66万册,其中古籍56万册, 近代文献10万册; q(2)将70万册近代文献进行纸张脱酸。 v (二)再生性保护: q(1)依据原书版式、装帧形式,仿真影印再造500种善本文献; q(2)缩微拍摄1万种500万拍珍贵历史文献; q(3)将原有及新拍摄851万拍历史文献缩微胶卷进行数字化加工 。 中华古

17、籍特藏保护计划 18 &amp;amp;amp;amp;amp;amp;amp;lt;/p&amp;amp;amp;amp;amp;amp;amp;gt;&amp;amp;amp;amp;amp;amp;lt;/p&amp;amp;amp;amp;amp;amp;gt;&amp;amp;amp;amp;amp;lt;/p&amp;amp;amp;amp;amp;gt;&amp;amp;amp;amp;lt;/p&amp;amp;amp;amp;gt;&amp;amp;amp;lt;/p&amp;amp;amp;gt;&amp;amp;lt;/p&amp;amp;gt;&amp;lt;/p&amp;gt;&lt;/p&g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