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案例--香港西九龙文化区.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9492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0.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设计案例--香港西九龙文化区.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城市设计案例--香港西九龙文化区.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城市设计案例--香港西九龙文化区.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城市设计案例--香港西九龙文化区.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城市设计案例--香港西九龙文化区.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设计案例--香港西九龙文化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设计案例--香港西九龙文化区.(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香港西九龙规划 城市设计课程 案例分析 OMA方案 严讯奇方案 福斯特方案 背景 规划区位于香港的九龙半岛西九龙填 海区南端,面积约40公顷。邻近的尖 沙咀是一个文娱艺术设施汇聚的购物 旅游区,规划区建设成为综合文娱艺 术区,包括15个表演艺术场地和提供 最少3公顷的广场,设立一所具博物 馆功能、聚焦于20至21世纪视觉文化 的文化机构(暂名为M+),以及一 个专门推广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的展 览中心。提供充裕的休憩用地和朝气 蓬勃的海旁供市民享用,并使该区与 毗邻社区紧密连接。 项目背景 香港岛 九龙区位 基地现状 三大块巨构 西九海底隧 道口、圆方综 合体和九龙高 铁站。它们并 排联在一起,

2、 形成一种新的 城市形态,其 特征表现为超 大街区划分、 巨型建筑、令 人望而却步的 步行环境等等 。这与紧靠东 边的尖沙咀和 油麻地的密集 细微的城市肌 理形成巨大反 差。 周边建筑 街道文化 街道网络密集、街道交叉口频繁出现、街区 划分小、沿街小商业设施多样 永远都不缺人气步行人流 紧靠东边的尖沙咀和油麻地两个片区的小尺度街区划分、密集的街道网络、方便 步行的街区环境、热闹非凡的街道生活 OMA方案 严讯奇方案 福斯特方案 背景 foster+partners 严讯奇 oma 城市肌理和街道空间的断裂 高密度导致公共空间匮乏 “城市中的公园” FOSTER+PARTNERS 城市 , 是由

3、小巷 , 街道 , 公共空间, 公园, 还有平凡的 建筑群和好几颗公众的珠宝所交织而成 该方案由三项中心元素构成:街区、公园、独立地标型建筑。 西 开放空间(公园、地标性建筑) 东 带状空间(街道空间,文化商业) 北 与城市过渡 南 海滨长廊 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 紧缩建筑用地,贴近原有肌理 留出大面积滨水绿地 小尺度密集街道(生机、便捷)VS 大尺度宽阔街道(冷漠、阻隔) 规划上一紧一松,一边是与现有九龙老区相连的紧凑街区,另一边是宽阔的滨海公园,高 度的城市性和慷慨的回归自然相辅相成 功能布局 功能布局 连接现有街道网络 街道组织 在基地东部,福斯特规划了一条带状的城区,以求得与基地外边缘现

4、有的街道网络连接起 来。沿南北向,除连接高铁站战前广场和城市干道外,福斯特还细化街区,在楼与楼之间 留出很多空隙,让海风和海景渗透过去。沿东西向,福斯特设有三条平行街道:北边利用 现有的柯士甸道(规划有高架轻轨电车,协助东西交通);南边是海滨长廊,向东与九龙 公园相连,向西引向一个巨型海滨公园;在这两条道中间,是一条步行的“中央大街”,可 称为整个带状城区的脊柱。街北边多是较高层商业开发楼宇和少部分小型文化设施,街南 边则是一排主要的文化设施,如中大型剧院、音乐厅、戏曲中心、舞蹈戏剧学校、M+博 物馆等 细化街区、渗透海景 街道组织 海滨长廊,连接九龙公园、海滨公园 活力步行街区 卵形歌剧院(

5、街道尽端、开放空间中心) 节点空间 项目中有些规模庞大的建筑是很难被有机地 融入街区内部的。它们要求有开阔的空地, 会从城市连续肌理中独立出来,可以起到地 标的作用。这些建筑就属于福斯特所说的“ 几颗公众的文化宝物”。 方案将其放在基地的中央靠北地带,恰好位于中央大街和海滨公园的交界处,使它既成为 中央大街的东端结束点(巴黎歌剧院),又成为海滨公园西部起点(悉尼歌剧院)。 U形酒店及能源中心(分隔城市与公园、景观最大化 ) 节点空间 建筑充分运用其线性的特点,一边利用它阻挡隧道口的交通噪音,另一边为酒店争取景观 最大化海滨公园、维多利亚港和港岛的景象。 展览中心(西侧交通枢纽,人流、车流集散)

6、 节点空间 规模最大的、大型表演场地+展览中心。将这块巨石放在面海的基地西北角,以足够的场 地来解决人车流集散,减少对东部城区的冲击 九龙站和圆方商场(门户区域、东西交接部位) 节点空间 交通节点位置,呈放射状向外联通,同时广场给以人群一定缓冲 高铁总站(门户区域、视野放大) 节点空间 与九龙站有一定距离,保持交通通畅,同时放大视野,视线直达海景 交通联络 利用環保巴士, 無人自動駕駛列車與小輪連接到西九 無障礙行人通道連接地鐵和巴士 生态策略 生态策略 巨型尺度带来的非人性化外部空间 充满生机的人文特征的缺失 “清明上河图” “城市活力” ROCCO 许李严 文化经脉的打通,最终为我们带来的,不单是瞬间的 灿烂,而是长远持久的活力。 以商业楼宇为主的城市带、以文化设施为主的文化带、以及滨海绿化带 许李严的滨海公园实际上是一排体积大得惊人的低层建筑,其顶盖上通过覆 土培植出来的屋顶花园。 高密度 公共空间缺失 市民参与 “村落”“园林”“街道” OMA KOOLHAAS 村落的概念可以海纳百川,将社会各界繁多而看似矛 盾的期望消化、摆脱以庞大浮夸的建设来满足 大众的迷思,并能消除“新”、“旧” 九龙之间所可能存 在的疏离和对立 库哈斯的策略是将建筑群化整为零,分为三个独立区,即他所谓的三个“村落”, 中间以两片开阔绿地分隔开。三个“村落”分别叫“东艺”、“西演”、“中城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