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719490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吸道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青铜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淑兰 一、概述 呼吸道传染病是借空气飞沫传播,经呼吸道侵入 的一类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症状明 显,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肌肉酸痛 及食欲不振等。多数病人有轻重不一的喷嚏、鼻 塞、流涕、咽痛及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本类常见 传染病有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 行性感冒、猩红热、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等。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 校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源 的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 学生中造成疫情扩散。 传染性疾病 概念 由病原体(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 体、支原体

2、、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 感染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可 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相 互传染。 传染病流行过程 q 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和动物 v传染病的病人 v病原携带者 v受感染的动物 q 传播途径 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侵入宿主之前,在外环境 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q 人群易感性 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的易 感程度 经空气传播 q飞沫传播 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随粘液飞沫从鼻咽部喷出,直 接被易感者吸入而引起的感染。体积较小,在空气中 悬浮时间短(35秒),飞沫传播的范围小,如麻疹 、流脑、流感 q飞沫核传播 排出的飞

3、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蒸发失去水分,由蛋白 质和病原体形成飞沫核,悬浮时间较长(数小时), 可随气流传播较远,如白喉、结核杆菌 q经尘埃传播 含有病原体的分泌物或较大的飞沫散落在地上,干燥 后成为尘埃,如肺结核、炭疽芽孢等 经空气传播的特点 v传播途径易于实现,病例可连续发生,发病 率高 v常见冬春季发病升高的现象 v患者多见于儿童 v流行强度与人口密度、易感人口构成及卫生 条件有关 v在缺乏有效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呈周期性升高 二、常见呼吸道 传染病 1 、水痘 水痘的防治知识.ppt 2、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 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 播途径,接

4、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 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 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 ,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 1 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 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 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一旦发现腮腺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 。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因为这些食物易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 加剧。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 硼砂溶液漱口。肿胀部位可用中药外敷,取青黛 15克,或中成药如意金黄散15克,用水调匀即可 。外敷后可减少局部疼痛,帮助消肿。同时还可 服板蓝根冲

5、剂。 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 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 。由于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机构中流行,因此若发 现患儿,应加强晨检工作,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 小朋友,应观察21天,同时预防性口服板蓝根冲 剂。一般连续35天。有一点要注意,丙种球蛋 白对腮腺炎无预防作用。 大量的腮腺炎病毒通过唾沫散布在空气中 发热 头痛 腮部疼痛,咀嚼时加剧 病人腮部肿大 呕吐 3、风疹 风疹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风疹 的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阵风似的,“风疹 ”也因此得名。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 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 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

6、生活力很弱,但传 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 等传播。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 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 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平均18 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 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 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 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 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 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 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 变成针

7、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 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 病儿常无疾病感觉,饮食嬉戏如常。风疹与麻疹不同, 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 结肿大。风疹经过良好,预后佳,并发症少,但孕妇( 4个月内的早期妊娠)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可以通过 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发生先天畸形,如失明 、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和小头畸形等。因此,孕妇在妊 娠早期尽可能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同时接种风疹减毒 活疫苗。一旦发生风疹,应考虑中止妊娠。 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 周。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维生素及富有 营养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 。注

8、意皮肤 清洁卫生,细菌继发感染。风 疹并发症很少,一旦发生支气管炎、肺炎 、中耳炎或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时,应及时 治疗。 4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控制.ppt 5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 。主要病状表现为高烧、咳嗽、眼结膜充血、流涕、皮疹 等,可伴发肺炎、中耳炎、心肌炎、喉炎、脑炎、亚急性 硬化性全脑炎,造成痛苦、残疾,甚至死亡。现在麻疹改 变了以往冬春季节流行规律,成为全年散发的疾病,发病 年龄从5 岁以下的婴幼儿转向主要为8 个月以内的婴儿及 14 岁以上的青少年为主,这与麻疹疫苗的接种年龄有关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

9、出 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 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本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过去在 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l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麻疹 减毒活疫苗使用后,发病率已下降,但因免疫力不持久, 故发病年龄后移。目前发病者在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前儿童 、免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和青年人中多见,甚至可形成社 区内的流行。 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 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潜 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 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这一期的 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见于所有病例 ,多为中度以上发

10、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 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 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 ),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 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 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 ,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 现后即逐渐消失 可留有暗红色小点;偶见皮肤荨麻疹 ,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 精神不振等。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 幼儿常有呕吐、 腹泻,在软腭、硬腭弓出现红色细小内

11、疹。第23日可于 双侧近臼齿颊粘膜处出现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 称麻疹粘膜斑,为本病早期特征,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 龈粘膜,偶见于上腭,一般维持1618小时,有时12 日,多于出疹后12日内消失。 3、出疹期 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 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 ,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 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 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 浮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瘀点者。全 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 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阑尾粘

12、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 起阑尾炎症状。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 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 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 理增多。 4、恢复期 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 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 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 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6、流脑 流脑全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球菌通 过咳嗽、喷嚏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引起的一 种急性颅内感染,以20 岁以下的青少年发病率较 高,其中6 个月至2 岁的婴幼儿发病为最高。临 床症状早期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流涕、咽喉

13、疼痛 、咳嗽等。第二阶段,病菌侵入血液,引起全身 症状,高烧、寒战、头痛、皮肤上出现血点、淤 斑。第三阶段,病菌进入颅脑和脊髓,引起化脓 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出现剧烈头疼,频繁呕吐, 颈项强直,抽搐、惊厥、昏迷、休克等一系列神 经严重症状 7、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A群溶血性链球菌所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可引起扁桃 体炎,丹毒,风湿热,心内膜炎及局部感 染。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 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 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 。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 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28岁居 多。 潜伏期一般24天,最短1天,最长7天。起

14、病急骤, 发热,体温一般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 幼儿起病时可能产生惊厥或谵妄。患者全身不适,咽 喉疼痛明显,会影响到食欲。咽喉及扁桃体显著充血 ,亦可见脓性分泌物。舌头红,乳头红肿如草莓,称 杨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皮疹于24 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 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皮疹为弥漫着针尖大小的 猩红色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或人寒冷时的鸡皮 样疹。疹间皮肤潮红,用手压可暂时转白。面颊部潮 红无皮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皮肤 皱折处,如腋窝、肘、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色深 红,其间有针尖大小之出血点,形成深红色“帕氏征 ”。口腔黏膜

15、亦可见黏膜疹,充血或出血点。病程第1 周末开始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首见于面 部,次及躯干,然后到达肢体与手足掌。面部脱屑, 躯干和手足大片脱皮,呈手套、袜套状。脱屑程度与 皮疹轻重有关,一般24周脱净,不留色素沉着。管 理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 三、预防控制措施 (一)对传染源的措施:早发现、早报告、早 隔离、早治疗。流行时集体单位应设立临时隔离室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二)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居室以公共场所应 经常保持空气流通。流行期间减少不必要的集会, 外出或进入公共场所要戴口罩,托幼机构应加强晨 检。对患者口、鼻分泌物及其污染物应加强消毒。 (三)对易感人群的

16、措施:1、加强卫生宣传工 作,开展体育锻炼,增强耐寒能力。2、若有浒趋势 ,可因地制宜的用中草药进行预防。3、有计划地开 展疫苗预防接种,可使机体产生对相应传染病的免 疫能力。如接种流脑疫苗、流感疫苗、腮腺炎疫苗 等。 具体做法 防控“呼吸道传染病”,关键要做到“四早”,即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控措施采 用以加强个人防护、预防接种、加强监测、早发现 病人、积极隔离治疗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于疫情发现与报告。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监 控与报告制度,对早期发现和控制疫情在学校流行 非常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尽快明确 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的监控 与报告工作。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要及时了解学 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 传染病病人,要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一)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