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山川颂教学反思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19335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祖国山川颂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祖国山川颂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祖国山川颂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祖国山川颂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祖国山川颂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祖国山川颂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祖国山川颂教学反思(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祖国山川颂教学反思祖国山川颂阅读答案 祖国山川颂课文题 祖国山川颂体会到作者 祖国山川颂这篇短文 篇一:祖国山川颂教案 祖国山川颂 黄药眠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对文章思想内容与感情的把握。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方法:文本研习。 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专题内涵解说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

2、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但是,人与国家的关系是复杂的,从历史上看,正如法学家潘大道所说,国家“都是为少数人所独占君主、军阀、资本家及专业之官僚、政客等”(为什么要爱国),他们在阶级社会中常常是作为国家的代表,这必然造成个体对国家的复杂态度,为什么历史上经常出现忠君与爱

3、国的矛盾,道理就在这里。所以,陈独秀在谈到爱国主义时说道:“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当异族入侵时奋不顾身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表现为愤怒与忧患,批判与建设,谴责与赞美,这些都可以是出自对祖国的热爱。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责任,都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一步步走向民主,走向繁荣,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专题从两个方面对祖国这一人文主题进行梳理:第一板块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则要复杂得多,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腐败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 1学生能通过对

4、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2学生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生能根据本专题的特点形成课程间沟通的意识,将音乐欣赏与文学鉴赏结合起来。 4学生能在以往学习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散文与诗歌的特点,能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朗诵方案,通过朗诵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5学生能在对专题人文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写作复杂的抒情或叙事散文。 前三项为教学的重点。 本专题,特别是在第二板块,诗人们表达了对祖国十分复杂的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历史地、具体地看待国家、祖国、爱国主义、人与国家的关系等概念,提升他们的认识,加深他们的 理解。本专题收录了波兰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的肖邦故园,围绕这篇表现音乐家生活的散文设计了音乐鉴赏与文学鉴赏相结合的研习方案,这些都是学习中要注意的难点。 一、导入新课 由对以下两个问题的讨论导入新课。 1祖国是什么? 2一个人为什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了解作者:课文注释。作适当补充。 三、解题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 写法上多用铺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