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19286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xx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xx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xx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xx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国际化西安发展的目标定位 第二章 市场化西安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三章 人文化西安发展的价值追求 第四章 生态化西安发展的美好前景 结语 前 言 纵观中国的历史,谁都不能不瞩目西安;走进现代的中国,你必定要来领略这座三千年古城充满生机的风采。 西安古称长安,是与罗马并称的世界古都。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山水环抱,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中国历史上曾有十三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其中有周、秦、汉、唐这四个最强盛的王朝。西周在此兴文立武,制礼作乐,其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被孔子赞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秦一扫六合,于此建立了第一

2、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西汉自此南征北伐,开疆拓土,使中国成为泱泱大国,并使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融合成熟。唐帝国在此励精图治,使物阜民丰,社会开放,国势蓬勃,创造了辉煌的大唐盛世,达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顶峰。西安上演了古代中国最威武雄壮、瑰丽多姿的活剧,成为中国人最自豪、最珍贵的记忆。 西安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蓝田猿人遗址、半坡遗址、传说中的女娲遗迹,都历历可寻。近接黄帝陵、大地原点,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地。 西安曾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周公礼乐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董仲舒确立了儒家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辽阔胸襟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早期

3、历史,成为千古绝唱。因西安而繁盛的唐诗以其恢弘、充沛的气象,表现了中国人丰富的情感、强大的人格以及在盛世焕发出的青春精神,是中国文学中最有光彩的篇章。西安还是中国传统城市的经典之作,古长安城创立了中国城市营建的基本形制,其九宫格局百代不易,影响深远。近代的西安因发生“西安事变”和设立“八路军办事处”,续写着历史的辉煌。 西安就背负着这样的光荣步入现代,迈向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西安与我们的伟大祖国一起,开始了现代复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新中国第一轮工业化布局的156个重点项目中,西安就占了17个,古都西安因而拥有了“电工城”、“军工城”、“航空城”与“纺织城”。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

4、,西安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国家在此设立了四十多所高等学校与五百七十多家独立科学研究机构,西安又被誉为“科教城”,可与北京、上海、南京媲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西安生产总值仍连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现代化建设已处于史家所称的“起飞阶段”。西安人有了新的骄傲。 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西安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们愈发怀有强烈的危机感。全球化的浪潮凭借信息技术与WTO制度汹涌澎湃,开创了世界历史的全新时代。全球化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采取了以大城市为节点的“跳岛战术”,跨国公司立足发达国家的城市向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寻找连接。这是一次经济、文化格局的重新划分,资本、技术为代表的财富与

5、文明会在被选中的大城市间循环,而把发展中国家的大片地区甩出全球化的利益俱乐部,置于边缘化、从属化的不利地位。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些中国城市已率先迈向全球化的有利位置,中国的各大城市也都在奋起竞争。这是中国城市面向世界的竞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西安提出了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国际化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凭借我们独特的资源实现以优势地位加入全球化体系的目标,并最终使西安成为国际化城市;市场化就是要以市场的手段配置资源使其效益最大化,加快发展步伐,增强城市活力,构建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也使每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人文化就是文明化

6、、人性化,关注人的需要与幸福,维护人的权利与尊严,构建和谐社会,并以繁荣的文化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生态化就是要在现代经济、社会尤其是城市社会的发展中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生态平衡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四化”理念是一个有内在逻辑、相互补充的整体。对西安来说,国际化是城市发展的坐标;人文化、生态化是国际化的必要前提,是对市场化的必要规范,同时也是城市和社会发展的目的;而市场化则是最终实现国际化、人文化和生态化的重要途径。 “四化”理念既是对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落实,又是科学发展观的践行。“四化”理念包含着对世界发展形势的深刻理解,对城市竞争环境的清醒认识,对现代社会与城市生活可能出现的弊端

7、的深切忧患,更昭示着对西安城市光辉前景的坚定信心。 我们谨此推出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以白皮书的形式向世人报告西安的希望与未来。 第一章国际化西安发展的目标定位 城市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节点和载体,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高的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以谋求更为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1.1国际化的内涵 城市的国际化是指其生产要素参与世界经济循环和经济体制、管理方式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程度和过程,及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居民生活和文化交往所达到的国际或现代化水准。内容包括:城市对国际生产要素有很强的吸引力,资源配置很大程度上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城市经济

8、结构与产业组织发展的水平能够满足参与国际竞争分工的要求,企业行为、产品服务符合国际规则和国际标准;城市的产业或文化能够吸引大规模的入境商客,其基础与公共设施可为各类国际组织、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安全保障;城市的管理体制和服务与国际接轨,政府能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提供稳定、透明、公平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科技教育发达,文化特色鲜明,城市的开放度和居民的文明素质较高,能为市民和来访者提供多样性的文化环境。 国际化城市依据影响力和功能特点,可分为世界性或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综合型或特色型国际化城市等类型。城市国际化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达到较高程度和水平,就成为国际化城市。 1.2西安国际化的定位

9、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社会演进的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都与古都西安密不可分。作为中国的千年古都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内涵、文物遗存、文化影响举世公认。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本身就具有国际性、世界性,是西安推进国际化进程、建设国际化城市最重要的依托。 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在我国109个旅游资源类型中,西安就有80个。特别是文化旅游资源,有许多属世界顶级水准,在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旅游业产业关联度高,不仅会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增加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与融合,而且能促进经济技术、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国际合作,带动城市建设、相关经济领域和服

10、务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业是西安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亚洲知识与技术创新中心。西安有近百所各类高等院校,3000多个科研单位,是亚洲最大的航空城和中国的航天城。拥有近40万专业技术人员和42名两院院士,有许多国家乃至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有巨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把西安建成亚洲的教育、知识与技术创新中心,是增强西安核心竞争力、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的重要途径。 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西安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可以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同时现代文学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也十分繁荣,具备了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的条件。文化交流可以成为西安国际化的重要载体。 黄河中上游地区国际资本聚集

11、中心。西安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经济体系和城市服务功能,成为辐射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和商贸中心。截至2004年底实际利用外资25.51亿美元,2004年出口20.35亿美元,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中位居前列,是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进入中西部地区的首选地。大力引进各种国际资本,使西安成为黄河中上游地区国际金融机构和各类跨国公司的集中地,是推进西安国际化的重要措施。 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国际装备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西安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中国段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全市的产业结构中,现代装备制造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55,具有突出优势,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技术实

12、力雄厚的产业体系和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名优产品。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改组改造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积极争取和承接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的转移,是西安增强经济实力、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战略重点。 1.3西安国际化的战略与策略 在国际化城市的一般标准中,西安的大学数量已经达标;目前RD投资占GDP比重3.87,离国际性城市的标准(5)尚有一定距离;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年入境游客达到70多万人次,以美、日、韩等国游客为多。但是,西安人均GDP刚超过1800美元,外贸依存度仅为23.34,经济外向度只有27.91,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程度和运行机制、基础设施功能国际化、国际化人口和外语环境等方面,还存在较

13、大差距。因此,西安推进国际化和建设国际化城市,应以“世界性的特色型国际化城市”为目标,以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指向,以建立适应WTO规则的经济管理和运行机制为保障,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与策略。 西安国际化的战略:内陆中心外向型城市国际都市。 内陆中心国际化发展需要以城市群和区域经济为依托。要以西安都市圈和关中经济带为主体,以黄河中上游地区为辐射区,大力推进“西咸一体化”,加快西安都市圈核心区的构建;不断加强与关中各市和陕南、陕北的合作,争取成为省内原油、煤炭、果品和药材等优势资源的加工地;进一步扩大与西北五省区的省会、首府城市的经济合作,促进与陇海兰新经济带各城市的经济互动,同时加强西部的南北交

14、流及与东部地区的合作。要推进城市快速交通网络、市政等基础设施和以西安为中心的铁路枢纽及“米”字型公路干线建设,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与容纳力,成为国内主要旅游热点城市。到2010年前后,西安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取得较大进展,作为内陆中心的功能显著增强。 外向型城市建设外向型城市是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国际条件,通过扩大开放加速融入国际循环的一种发展模式,也是向国际化城市过渡的重要阶段,可以用人均GDP7000800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60、外贸依存度达30等指标来衡量。西安建设外向型城市,就要争取进一步扩大入境游客的规模,并以人流带

15、动国际资本、技术、信息、文化的流入。遵循WTO规则,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在更大的国际空间配置资源。依托新亚欧大陆桥,重开“新丝绸之路”,实施双向开放,密切与大陆桥东端韩、日的经贸往来和科技交流,承接两国的产业转移,着力加强与重点引资国、出口对象国的经济合作,并向中亚、西亚、欧洲及南亚辐射。到2020年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基本成为外向型城市。 国际都市西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与国际化的发展阶段大体同步。在成为外向型城市之后,在经济活动国际化、运行机制国际化、城市管理和环境标准国际化、基础设施功能国际化、社会文化交往国际化和提高居民素质等方面继续全面推进,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到2030年,人均GDP达10000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70、外贸依存度达到40,初步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框架,并进而在西部城市中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 西安国际化的策略:重点突破,特色带动,持续推进。当今,以文化发展促进城市国际化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要以西安的历史、教育、科技、文化和旅游等优势资源为战略启动点,注意发展的内在联系与阶段性,兼顾优势领域与一般领域,兼顾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