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虫体微生物区系与植物病害相关性的研究(1)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719257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DF 页数:71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蜜蜂虫体微生物区系与植物病害相关性的研究(1)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蜜蜂虫体微生物区系与植物病害相关性的研究(1)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蜜蜂虫体微生物区系与植物病害相关性的研究(1)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蜜蜂虫体微生物区系与植物病害相关性的研究(1)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蜜蜂虫体微生物区系与植物病害相关性的研究(1)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蜜蜂虫体微生物区系与植物病害相关性的研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蜜蜂虫体微生物区系与植物病害相关性的研究(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农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蜜蜂虫体微生物区系与植物病害相关性的研究 姓名:杨志波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植物检疫学 指导教师:张绍升 20100501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摘 要 本研究对蜜蜂虫体微生态进行初步研究, 调查了福州大流蜜期 (2008 年 4- 5 月) 、越夏期(2008 年 7- 8 月)及越冬期(2009 年 1- 2 月)健康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肠道细菌区系、真菌区系和体表真菌区系,并对拮抗菌 进行了筛选。结果如下: 三个时期从蜜蜂肠道分别分离到 14、9 及 10 株不同菌株,分别属于芽孢杆 菌属(Bacil

2、lus) 、变形杆菌属(Proteus) 、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假单胞 菌属(Pseudomonas) 、沙雷氏菌属(Serratia) 、泛生菌属(Pantoea) 、肠杆菌属 (Enterobacter) 、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各时期蜜蜂肠道细菌优势菌群不 相同,大流蜜期以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为优势菌群;越夏期以泛生菌和芽孢杆菌 为优势菌群;越冬期以柠檬酸杆菌、变形杆菌和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群。这 33 株 菌株基因序列都登录到 GenBank 数据库, 并获得登录号 (GQ487534- GQ487566) , 基因序列已在 GenBank 数据库中公

3、布。 从蜜蜂体表共分离到 281 株 11 个属真菌:青霉属(Penicillium) 、拟青霉属 (Paecilomyces) 、明枝霉属(Hyalodendron) 、枝孢属(Cladosporium) 、曲霉属 (Aspergillus) 、 木霉属(Trichoderma) 、链格孢属(Alternaria) 、 毛霉属(Mucor) 、 根霉属(Rhizopus) 、褐孢属(Fulvia) 、腐质霉属(Humicola) ;这三个时期蜜蜂 虫体体表真菌种类都是以青霉属和明枝霉属为主。从蜜蜂肠道共分离到 107 株 6 个属真菌:青霉属(Penicillium) 、明枝霉属(Hyalo

4、dendron) 、刚毛孢属 (Pleiochaeta) 、枝孢属(Cladosporium) 、离蠕孢属(Bipolaris) 、弯孢属 (Curvularia) ;以刚毛孢属、枝孢属和青霉属为主。 从蜜蜂肠道分离的细菌中,筛选获得两株对植物病原菌拮抗作用强的枯草 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分别为菌株 HB0501 和 HB0709。其中菌株 HB0501 对烟草炭疽病菌拮抗效果较强。 从蜜蜂体表分离获得的青霉和链格孢进行致病性 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青霉和链格孢对寄主植物不致病。 关键词:蜜蜂;肠道;体表;细菌;真菌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Abstract I

5、n this research, the microecological of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was studied. Firstly, the floras of bacteria and fungi in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during the litchi florescence period (April- May 2008), the summer period (July- August 2008), and the winter period (January- February 2009) were inves

6、tigated. And then, the antagonistic bacteria from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were screen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Obtained 14,9,10 bacteria isolates from the adult worker bees of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in litchi florescence, summer, and winter, respectively, those bacteria were the genera Bac

7、illus, Proteus, Citrobacter, Pseudomonas, Serratia, Pantoea, Enterobacter and Klebsiella. The dominant microflora of different periods was distin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acillus and Proteus were the dominant microflora in litchi florescence, while Citrobacter, Proteus and Bacillus were the domin

8、ant microflora in summer, Citrobacter, Proteus and Bacillus were the dominant microflora in winter. The sequences of these 33 strains were submitted to GenBank, and the acession number was GQ487534- GQ487566. These s equence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the database. The 281 isolates belong to 11 genera

9、of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body surface of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adult worker bees. Those strains included Penicillium, Paecilomyces, Hyalodendron, Cladosporium, Aspergillus, Trichoderma, Alternaria, Mucor, Rhizopus, Fulvia, Humicola. The genera of Penicillium and Hyalodendron were the domin

10、ant populations in the three periods. In addition, 107 isolates belong to 6 genera of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intestinal. Those strains of fungi include Penicillium, Hyalodendron, Pleiochaeta, Cladosporium, Bipolaris and Curvularia. The genera of Pleiochaeta,Cladosporium an

11、d Penicillium were the dominant populations. Two strains of Bacillus subtilis, HB0501 and HB0709, which displayed strong antagonism to plant pathoge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intestinal of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B0501 had a stronger antagonistic effect than Colletotrichum

12、 nicotianae. Virulence tests indicated that Penicillium and Alternaria,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which had been isolated from the surface of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were nonpathogenic fungi. Keywords: Honeybee; intestinal; surface; bacteria; fung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 完成的研究成果,并且是自己撰写的。尽我所知

13、,除了文中作了标注和致谢中已 作了答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对 本研究做出贡献的同志,都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如被查有侵 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应有的责任。 学位(毕业)论文作者亲笔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福建农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毕业)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在 年后解密可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本论文属于不保密 学位(毕业)论文作者亲笔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亲笔签名: 日期

14、: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第一章 蜜蜂微生态研究进展 养蜂是现代化大农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重要 的地位。养蜂业不但能够向社会提供丰富的蜜蜂产品,而且还可以帮助农民脱贫 致富,尤其重要的是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有丰富的蜂种资源和蜜粉资源,气候条件也十分优越,加上劳动力十分 丰富和潜在的市场,发展养蜂潜力巨大。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的价值,要比 蜜蜂产品本身的价值高得多。近来随着农、畜牧业的发展,农业化学化、机械化 和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作物生产也更趋向于区域化的大面积集中生产,加上杀 虫剂和除草剂的广泛使用,破坏了昆虫的生态环境,消灭了

15、大量野生授粉昆虫。 因此,人工饲养的蜜蜂,在大面积虫媒作物的授粉上,更显得必不可少。 在蜂业生产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蜜蜂疾病侵袭和蜜蜂采集力低的困扰。因此, 多渠道提高蜜蜂采集力,减少蜜蜂病虫害的发生,是蜂业生产上长期面临的重要 课题;也是增强我国蜂业竞争力,促进我国蜂业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除了对蜜 蜂品种的基因遗传改良外, 调节和改善蜜蜂肠道微生态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另一 方面。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一大批微生态制剂脱颖而出,在提高畜禽 的饲料效率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益。此外,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 对蜜蜂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蜜蜂体表、体内和排泄物的微生物对农作物的影响, 蜜蜂体表是否

16、携带检疫性植物病害,这些目前都还不清楚。因此,研究蜜蜂肠道 微生物、改善蜜蜂肠道微生态环境和研究蜜蜂微生物区系与植物病害关系,有着 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既为揭示蜜蜂肠道微生物的种类、作用及进一 步探讨其对蜜蜂成虫的生命活动影响奠定基础, 又为开展蜜蜂的微生态研究提供 基础性资料。 1 蜜蜂生物学 蜜蜂是高度社会化的昆虫,在蜂群组织内部,各种类型的蜜蜂都有着严密 的社会分工。蜂群中蜜蜂个体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自身 的生理发育和活动行为。 蜂群是蜜蜂生活和生存的基本单位, 任何一个蜜蜂个体, 离开蜂群都无法长期生存。 流蜜阶段是养蜂生产最主要的收获季节,除了保持蜂群强群之外,防治蜜 蜂病虫害的侵袭也是很重要的。越夏期,气候炎热、粉蜜枯竭、敌害严重,因此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减少蜂群的消耗和保持蜂群的有生力量成为首选措施。越冬期气温低,而蜜蜂又 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蜜蜂体内脂肪的含量一般只有 5.0%- 10.7%,与耐寒动物体内所含脂肪 16%- 56%相差甚远,因此,增加蜜蜂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