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课二框《法不可违》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9022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课二框《法不可违》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七课二框《法不可违》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七课二框《法不可违》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七课二框《法不可违》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七课二框《法不可违》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课二框《法不可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课二框《法不可违》(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明辨是非 1、“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说明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 ( ) 2、青少年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也不受处罚。( ) 3、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 ) 二、最佳选择 1、下列属于法律的是 ( ) 中学生守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A. B. C. D. 2、近年来,我国检察机关查处的违法案件中,被绳之以法的有普 通百姓、领导干部、社会名人等。这一事实主要说明了法律的特征 之一是( )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律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2、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学习目标 v1.违法行为的含义? v2.违法行为分为几类? v3.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v4.刑法的含义?刑罚的含义? v5.犯罪的含义? v6.犯罪的特征是是什么? v8.刑罚具体分为几类? 文强: 1955年12月生,1972年1月参 加工作,1977年9月入党。曾担任四 川省巴县公安局副局长,巴县县委 副书记。1992年9月任重庆市公安局 副局长。2008年7月任重庆市司法局 局长。 2009年8月,因涉黑问题被纪检 部门调查。 他破获了1992年重庆警匪枪战, 1994年中国第一盗案,2000年的杀 人恶魔

3、张君案和重庆抢劫运钞车案 。获公安部一等功多次。是闻名一 时的“打黑英雄”。 然而,他坐拥8处豪宅,家藏过亿 资产,为至少6个黑社会团伙提供保 护。又被称为“全市最大的黑社会保 护伞”。 文强的悲剧 2010年4月14日,重庆市第五中 级人民法院对文强等人涉黑案进 行一审公开宣判,以受贿罪,包 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巨 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 判处文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 产。 5月日二审宣判,重庆市 高级人民法院依法驳回文强、 周晓亚、黄代强、赵利明、陈 涛等人的上诉,维持一审法 院的判决。 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不论 你功劳大小、 地位高低,都 必须遵守法

4、律 ,只要触犯法 律,必将受法 律的制裁。 一.什么是违法行为?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 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 是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违反民事法律法民事法律法 规规规规的行为。 行政违法违反行政管理法行政管理法 律法规律法规的行为。 刑事违法违反刑法刑法的行为 。 在行政法、民法、刑法之上,还有宪法。违反宪法的 行为当然也是违法行为,简称违宪行为。 民法通则、经民法通则、经 济法、消费者济法、消费者 权益保护法、权益保护法、 婚姻法婚姻法 刑法、刑刑法、刑 事诉讼法事诉讼法 二二. .违法行为分为几类:违法行为分为几类: 治安管理治安管理 处罚条例处罚条例 、环境保、环境保 护法、税

5、护法、税 法、未成法、未成 年人保护年人保护 法、工商法、工商 管理条例管理条例 阅读课本P91-92三个案例:思考主人公的行为给 社会造成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 为人自己落得什么结果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规 定的行为人,未承担公 民在治安管理中应该承 担的义务,做出了法律 禁止的行为,其行为违 反了我国的治安管理处 罚条例,该条例属于( )法,故他们的行为属 于( ) 行政 行政违法行为 我国民法通则第79 条规定,拾得遗失物、 漂流物或者失散饲养的 动物,应当归还失主。 朱某违反了民法通则的 上述规定,拒将拾得的 物品交还原主,拒绝履 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他 的行为受到了相应的处 罚

6、。这种行为属于( )民事违法行为 情景三中的赵某, 违反了刑法的有关 规定,触犯了刑法 ,应受到刑罚处罚 ,他的行为属于 ( )刑事违法行为 二 三 对社会的 危害程度 情景 违反的 法律 承担的 法律责任 所属违 法类别 一 行政违 法行为 民事违 法行为 刑事违 法行为 看情景,完成以下表格 较轻 较轻 严重 行政法 民法 刑法 行政 制裁 民事 责任 刑事 处罚 行政违法 民事违法 刑事违法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 违法 行为 共同点 都有其 社会危 害性, 都违反 了法律 ,都要 承担相 应的法 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 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 违法而言,对社会危

7、害性较小,因而称 他们为一般违法。P93 严重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 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 为。犯罪 P94 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 ,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殴打他人, 未对他人造 成重伤 治安管 理处罚 条例 一般 违法 行为 属于 违反 殴打他人而 导致他人重 伤甚至死亡 触犯了 属于 刑法 犯罪 行为 犯罪的定义及其三个基本特征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犯罪基犯罪基 本特征本特征 (P94P94) 社会危害性社会危害性(严重)严重) 刑事违法性刑事违法性( (触犯刑法触犯刑法) ) 刑罚当罚性刑罚当罚性( (受刑罚处罚受刑罚处罚) ) 必然结果 犯罪:指具有严

8、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 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P94P94) 4、刑罚就是刑法吗? 刑法的含义:刑法是以国 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 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 种刑罚的法律。 刑法的性质:我国刑法是 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刑罚的种类:主刑、附加刑 只能独 立使用 与主刑同 时适用; 独立适用 刑罚 主刑 管制 拘役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特点 特点 附加刑 死刑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 犯罪分子施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P95 犯罪必受惩罚 犯罪的法律后果 v主刑 v附加刑 犯罪 法律 后果 刑罚 管制 拘役 有期徒

9、刑 无期徒刑 死刑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注意点:刑法与刑罚注意点:刑法与刑罚 v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 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 刑罚的法律。 v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 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 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v温馨提示:今天我们弄清了什么是一 般违法,什么是犯罪,事实说明,一 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有 些人走向犯罪的深渊都是从一些小事 开始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学法、知法、守 法,防微杜渐,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阅读课本P96事例思考:他们说的对吗? 我不过是 开个玩笑呀 ,这也犯法 吗? 他是无意之中 违法的,原 谅

10、他吧。 不论什么原因,开玩 笑也好,无意识也好 ,只要触犯了法律, 就是违法行为;是不 可原谅的都要受到法 律的制裁 、如果有人怂恿你,你会这么做吗 ? 拒绝,严格要求自己, 依法律己,依法办事,自觉 遵纪守法,做守法、知法、 用法的好公民。 练习(一) 1、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 ) 2、犯罪行为一定违法。( ) 犯罪 违法 下列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 A 违法 犯罪 B 违法 违法犯罪 犯罪 C D D 请你判定下列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1、甲打了乙两个耳光,致使乙面部

11、红肿,口角流血。 2、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 3、父母不让子女上学,回家务农。 4、盗窃。 5、拒绝交纳税收。 6、侮辱他人。 一、有人说:“我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气死公安,法院没法 办。”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 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只是在危害程度和处罚方法上有所不 同。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 犯罪,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用这种观点指导自己的 行为是极其危险。 二、张某在马路边丢失了580元钱,后得知是李某拾得,便去找 李某,但李某说拾钱归自己,拒不归还。请你帮张某出个主意, 如何处理此事

12、。 答(1)用法律知识劝告李某,告知拾得他人钱物不还属违法行 为。如果李某不听,可请居民委员会或派出所帮忙。(2)直接 上法院,依据民法通则告李某 2001年3月24日中午12点半左右,金先生不 慎将装有现金及存折共计30万元的皮包落在了 西单商场四层厕所的洗手台上。10分钟以后, 他准备在商场吃饭时才发现皮包已不在身上。 他赶回四层厕所找落下的皮包,然而皮包却已 经不在了。派出所接到报案后,从保洁员那里 了解到一条重要线索,四名专卖店导购员承认 发现了皮包并瓜分了包中的两万元现金,存折 交由一个人带走。 “拾金而昧”已不再是 一个道德问题,刑 法第270条规定: 将他人遗忘物或埋藏 物非法侵

13、占拒不交出 属非法侵占他人财 产罪。 结论: 知识竞答活动,看哪个同学回答的最快、最准确 。 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1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 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 处有期徒刑5年。 2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 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 元罚款。 3、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 动能力。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5、甲打了乙两个耳光,致使乙面部红 肿,口角流血。 4、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6、工商局没有依据查封你家开的公司 。 行政违法行为 7、你爸爸开车闯红灯。 行政违法 让我们牢记“法不可 违”,学法、守法、用 法,使青春年华绽放光 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