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解剖与损伤教程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8531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4.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髓解剖与损伤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脊髓解剖与损伤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脊髓解剖与损伤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脊髓解剖与损伤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脊髓解剖与损伤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髓解剖与损伤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髓解剖与损伤教程(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脊髓损伤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spinal cord injury Mister MoneyMister Money 概述 1.SCI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柱脊髓,引 起脊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 2.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 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不同变化 3.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 的部位和性质 4.多伴发脊柱损伤,也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 神经系统及其保护结构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内脏神经 神经系统保护结构:神经系统保护结构:脑脊膜、颅骨、脊柱、神经 外膜、 神经血管鞘及周围肌肉

2、组织 脊柱脊髓解剖 w 椎骨: 幼儿33块c7 T12 L5 s5 co4 成人26块c7 T12 L5 s1 co1 w 成人脊柱长70cm 因站立椎间盘被挤压 较长期卧床短2-3cm w 脊髓:依脊神经的出入 范围划分 31节c1-8 T1-12 L1-5 s1-5 co1 w 脊髓全长42-45cm 脊髓圆锥位置 w 胎儿期位于椎管末端 w 新生儿期位于L2-3椎 之间(98%) ,位 于L3椎(1-2%) w 生后3个月位于L1水 平 w 成人位于L1水平 成人脊柱脊髓对应关系 w 上颈髓(c1-4)与同序 数椎骨相对应 w 下颈髓(c5-8)和上胸 髓(T1-4)与同 序数椎骨的上一

3、节椎体 相平行 w 中胸髓(T5-8)与上两 节椎骨平行 w 下胸髓(T9-12)与上三 节椎骨平行 w 腰髓平T10-12范围 w 骶尾髓平L1椎 周围神经分支 w脊神经:31对 c1-8 T1-12 L1-5 s1-5 co1 w 颈丛:c1-4前支组成 耳大、枕小、膈神经(c3-5) w臂丛:c5-8前支T1部分前支组成 胸长神经(c3-7) 胸背神经(c6-8) 肌皮神经(c5-7) 正中神经(c5-T1) 尺神经(c7-T1) 桡神经(c5-T1) 腋神经(c5-6) w胸神经:1部分-12 胸骨角平面对T2 乳头平面对T4 剑突平面对T6 肋弓平面对T8 脐平面对T10 脐与耻骨联

4、合之中点对T12 w腰丛:T12小部分、L1-3、L4部分前支 髂腹下神经(T12-L1) 髂腹股沟神经(L1) 股神经(L2-4) 闭孔神经(L2-4) w骶丛:L4部分、L5、s1-5、co前支 腰骶干:L4部分、L5前支 臀上神经(L4-s1) 臀下神经(L5-s2) 阴部神经(s2-4) 坐骨神经(L4-s3) 胫神经(L4-s3) 腓总神经(L4-s2) wC1出寰枕间隙,其它依次从相应椎间孔及骶前 后孔穿出,s5co1出骶管裂孔 脊柱 脊柱脊髓 脊柱脊髓 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 w 多见于青壮年 w 常导致肢体运动障碍 w 多伴发于脊柱损伤 w 伤情严重复杂,多发伤、复合伤较多 w 处

5、理上难度大,并发症多,致残率高 w 对患者会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 w 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流行病学 w 各国均缺乏精确的统计数字 w 一般估计为2060100万人年 w 占全身损伤的0.2-0.5 w 年龄高峰为1540岁 w 男性多于女性,约为1.43.0/1 w 病死率约为4.416.7 病因 北京博爱医院统计 据统计: 患者伤前无职业者占4.3%,病后增到43.7 分类 w 病因及损伤机制分类 : 闭合性脊髓损伤 . 开放性脊髓损伤 u病理分类: 原发性损伤:脊髓震荡 脊髓休克 脊髓受压脊髓挫裂伤 脊髓断裂 马尾神经损伤 继发性损伤:脊髓水肿椎管内出血 脊髓梗塞 u损伤程

6、度分类:完全性 不完全性 u脊柱骨折类型分类: 屈曲性骨折 伸展性骨折 纵轴性骨折(垂直压缩性) 屈曲旋转型 无骨折脱位型 病因及损伤机制分类 w 闭合性脊髓损伤 w 开放性脊髓损伤 闭合性脊髓损伤 w 是指无脑脊液漏或脊髓组织外露的损伤 w 分为直接和间接暴力两种 w 直接暴力损伤较少见,是外力直接作用于脊柱如物体 直接打击颈背后部造成棘突及椎板凹陷骨折而造成的 脊髓损伤。暴力作用的部位与脊髓损伤的部位一致。 w 间接暴力损伤较常见,它是外力作用于脊柱的远隔部 位如头顶、双足及臀部,再传至脊柱造成脊柱骨折和 脱位,进而造成脊髓损伤 w 脊柱骨折和脱位好发于脊柱活动度较大的颈部及胸腰 部,造成

7、相应部位的脊髓损伤。 开放性脊髓损伤 w 是指有开放性伤口并有脑脊液漏或脊髓组织 外露的损伤,主要包括锐器伤及火器性脊髓 损伤 w 以致伤物是否经过椎管及在椎管内存留而分 为盲管伤、贯通伤及椎旁伤。 w 与闭合性损伤不同点在于它所合并的脊柱骨 折脱位常较轻或局限,因而对脊柱稳定性的 影响较小,多不需牵引复位或植骨融合固定 w 由于有开放伤口,休克及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并常合并有邻近重要脏器及大血管的损伤 病理分类 w 原发性损伤: 脊髓震荡 脊髓休克 脊髓受压 脊髓挫裂伤 脊髓断裂 马尾神经损伤 u继发性损伤: 脊髓水肿 椎管内出血 脊髓梗塞 脊髓震荡 w 是指外伤后短暂的不完全性的脊髓功能 障

8、碍 w 临床上很少见且多于伤后数分钟到数小 时内完全恢复 w 组织学上无可见的病理改变,但可有脊 髓轻度水肿 w 恢复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 脊髓休克 w 不是单一的临床诊断,是脊髓挫或裂伤早期伴发的一 种病理现象 w 是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及失去高级中 枢调节支配的表现 w 即伤后立即出现完全性的弛缓性瘫痪 w 脊髓休克期多持续2-4周 w 球海绵体反射的出现或深腱反射的出现是脊髓休克终 止的标志 w 脊髓休克期过后根据脊髓实质性损害程度不同损伤平 面下有程度不同的痉挛性瘫痪,出现病理性锥体束证 w 恢复后遗留不同程度的感觉和随意运动障碍 脊髓受压 由于突入椎管 的移位椎体、碎

9、骨块 、椎间盘等组织直接 压迫脊髓,导致出血 、水肿、缺血变性等 改变。 脊髓挫裂伤 w 是指组织学上的脊髓组织损伤,如出血 、水肿、液化坏死 w 软脊膜完整属脊髓挫伤 w 软脊膜部分或全部撕裂、脊髓实质完全 或部分断裂属脊髓裂伤 w 后期可出现囊性变或萎缩 马尾神经损伤 w 马尾神经起自第2腰椎的骶脊髓,一般 终止于第一骶椎下缘 w 马尾神经损伤很少为完全性的 w 可有马尾神经的挫伤、断裂 脊髓水肿 w 外力作用于脊髓使之发生创伤反映 w 脊髓受压及缺血缺氧突然解除时,都可 使脊髓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 w 脊髓水肿时功能障碍明显,水肿减轻或 消失时其功能可恢复 w 神经组织间渗出物的机化对神经

10、传导机 能有一定影响 椎管内出血 w 脊柱外伤后,硬脊膜内外的小血管破裂 出血 w 形成血肿压迫脊髓,出现不同程度的继 发性脊髓压迫症状 w 血肿向椎管内扩散使截瘫平面上升,后 果严重 脊髓梗塞 w 外伤后,供应脊髓的 动脉血管痉挛缺血、 甚至闭塞导致脊髓缺 血性损害 脊柱骨折类型分类 屈曲性骨折 伸展性骨折 纵轴性骨折(垂直压缩性) 屈曲旋转型 无骨折脱位型 屈曲性骨折 w 是指脊柱受外力作用过度屈曲所造成的 椎体压缩性骨折、脱位、关节突骨折所 造成的脊髓损伤 w 多见于坠落伤所造成的胸腰交界处脊柱 骨折和脊髓损伤 伸展性骨折 w 是指脊柱受外力作用发生过伸活动所造 成的枢椎齿状突骨折、寰枢

11、椎脱位、椎 板及棘突骨折、前纵韧带及黄韧带撕裂 所造成的脊髓损伤 w 多见于浅池跳水、体操及杂技运动,损 伤多发生于颈椎 纵轴性骨折 w 是指外力作用与脊柱纵轴一致而造成的 椎体压缩与脱位、椎板凹陷骨折所造成 的脊髓损伤 w 多见于坠落伤 屈曲旋转型骨折 w 可发生椎体的楔形压缩伴单关节脱位而 使脊柱纵向发生扭转 w 多见于剪切力致伤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 w 脊髓损伤但无骨折脱位 w 多发生于儿童和中老年患者 w 特点是影像学检查无骨折脱位 暴力作用形式 依据外力作用的部位和方式 有以下5种形式 形式1 w 力作用于头顶 或与脊柱纵轴相平行的方向 引起脊柱 的过伸或过屈动作 w 各椎体互相挤

12、轧而致压缩性骨折,椎间盘后突压迫神 经根或脊髓 w 后纵韧带及棘上韧带可断裂,上一椎体向前移位,脊 髓被压于上一椎板与下一椎体后缘之间而致伤 w 或作用于颈背部,使脊柱呈“折刀样“向前屈曲,导致 椎体的压缩性骨折,碎骨片突入椎管,压迫脊髓 形式2 力间接作用使脊柱发生过伸活动 使增厚 的黄韧带皱折突入椎管,脊髓被挤于黄 韧带与增生的椎体后缘之间 形式3 w 力直接作用于脊柱 引起椎板骨折塌陷, 关节突骨折,前后纵韧带撕裂 w 脊髓可因椎板的塌陷而致伤 w 亦可被压于上下两脱位的椎体之间而致 伤 形式4 胎儿臀位,分娩时牵拉胎儿的力集中于 其颈椎,易使脊髓受牵拉而致伤 形式5 w 脊髓锐器伤 w

13、 属开创性的损伤 病理机制 脊髓组织受到压迫或打击,引起神经细 胞,轴膜和血管的直接损伤,即为原发性损 伤。损伤局部的膜稳定性丧失,钠离子进入 细胞内,引起细胞水肿、酸中毒和胞内磷脂 酶的激活。同时,细胞外钾离子的增多阻碍 了轴突的传导功能,成为脊髓休克的成因之 一。细胞外钙离子浓度的下降和细胞内钙负 荷的增多,又会启动一系列的损伤过程。原 发性损伤后数小时至数天,损伤的状况仍在 持续。此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自我破坏的级联 反应。其具体机制不明,有以下假设理论: 1.创伤后缺血理论 脊髓损伤后,内皮细胞的损伤,血 管内活性因子释放的增加,炎性细胞的 浸润,兴奋性的毒性氮基酸的参与和内 源性阿片类物

14、质产生的增多相联系,必 然导致组织的损伤。 2.钙离子理论 脊髓损伤,大量钙离子内流激活了 多种磷脂酶、磷酸酶和蛋白酶,促进了 质膜降解和自由基生成。当钙与线粒体 结合后,氧化磷酸化过程发生障碍,三 磷腺苷产生减少,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 活化介导了部分伤后的钙内流。 3.自由基理论 钙依赖的磷脂酶A2可将膜磷脂(肌 酸磷脂)的代谢产物花生四烯酸氧化成为 自由基。自由基具有高度的反应性,能 够引起膜脂的过氧化反应,破坏膜结构 。自由基清除剂治疗脊髓损伤正是基于 此点提出的。 4.炎症理论 脊髓损伤后,伤处大量炎性介质的 积聚本身就可以破坏神经组织。与此同 时,活化的激肽原-激肽系统使炎症的 级联反

15、应扩大。各种炎性细胞,如中性 粒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等,皆可损 伤髓鞘结构和神经细胞。 5.调亡理论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脊髓损伤后迟发 性神经细胞残亡的重要原因。已有的研 究表明,在不同的致伤条件下,凋亡的 时序变化有所区别,但都涉及了多种调 节器控制因子的改变。对抗凋亡的治疗 ,亦成为探索的治疗途径。 病理过程分期 w Tator等1998将脊髓损伤分为3个期 w Kakulas(1999)将SCI的病理过程分为早、中、 晚3期 Tator等分期 w 急性期:伤后即时至7天.脊髓及周围组织包括 血管内皮受到初始机械损伤,坏死及细胞死 亡瞬间发生,受伤几分钟后,神经细胞会发 生电解质紊乱,接着

16、出血和局部水肿发生, 由于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和机械压迫导致微 循环障碍,血管自我调节机制紊乱 。 w 继发反应期:伤后2h-4周.细胞继续缺血性死亡 、电解质紊乱和水肿。 w 慢性期:发生在受伤后数天至数年,主要机 制有细胞程序性死亡范围扩大,一些受体及 离子通道浓度和活性改变,瘢痕出现,脱髓 鞘导致传导功能受损,囊性变,脊髓空洞区 域扩大,受损区及附近轴突再生反应 。 Kakulas分期 w 早期即急性期,包括损伤改变和继发性损伤改 变 w 中期为持续病变期,自伤后72h起,持续时间不 等 w 晚期为终末期,即产生前述最终病理改变,约6 个月 w 美国国家急性SCI研究(national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study,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