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试剂制剂认识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718427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试剂制剂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微生物试剂制剂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微生物试剂制剂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微生物试剂制剂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微生物试剂制剂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试剂制剂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试剂制剂认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试剂制剂认识 微生物试剂:微生物制剂 利用微生物制剂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已获得广泛的认可在选用过程中不仅应该注重总有效菌数更应该注重菌体的活性实际应用中必须基于对微生物产品的正确理解和认识选择合适的产品才能充分发挥微生物制剂的性能 目前在集约化水产养殖中作为一项生物强化技术使用微生物制剂修复污染水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已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微生物制剂具有分解矿化有机污染物以净化水质保持菌藻平衡以稳定水色抑制病菌以增强养殖动物免疫力改善土著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等功能目前广大养殖者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但在选择微生物制剂或应用技巧方面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本文就此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产品选择 近

2、几年来经养殖者应用实践和厂家宣传养殖者对微生物制剂的认识正逐渐从感性阶段(如包装好坏、营销力度、概念说明、经销商推荐等)向理性阶段过渡(重实效轻概念、重性价比轻价格、重质量轻数量)某些信息如产品有效菌数、包装大小即载体多少、产品菌株数量等只能源于厂家而无法轻易地验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养殖者的正确选择了解熟悉此类知识有助于养殖者在产品选择上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 1、产品有效菌数 目前微生物制剂行业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只有企业标准多数企业以每克(毫升)活菌数量作为产品标准只有少数产品以酶活力或者氧化(分解)速率为产品标准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微生物制剂产品标注的有效活菌数量各不相同有些产品标为10亿/克

3、(毫升)左右更高的达到500亿/克甚至1000亿/克菌数的高低只能说明生产工艺的不同不能作为选择生物制剂的主要标准采用浓缩工艺完全可以达到有效活菌数在1000亿/克以上菌量高低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关键是用量多少若标注500亿/克的产品仍然推荐使用500克或更高剂量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厂家的营销目的、生产工艺、测定方法、细菌成活率和活性等因此我们建议选择产品时比较产品的“有效剂量下每亩单次使用总菌数”它为“剂量(克/毫升)X菌数(亿/克)”在剂量有效的前提下每亩单次使用总菌数相对较小产品值得试用 对于菌株功能单一、活性弱的产品必须用较大的量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因此我们在选择产品时不仅需要看菌量的高低

4、更重要还要关注其实际用量和所能达到的效果 2、产品包装 有些养殖者喜欢买大包装和用量大的微生物产品用量少的产品感觉心里不踏实对养殖者而言微生物太小无法肉眼观察更没有实验手段检测其中的有效活菌数量只能凭着对一般事物的判断标准和经验来指导自己的选择但养殖者应该明白有效微生物成分在微生物制剂产品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粗略计算可知:如果一亩水面投入10亿/克的产品1千克细菌(芽孢)质量若以10121011克/个左右计算其中细菌的总重量大致为(10121011)克/个X10亿/克X1000克即110克左右因此微生物产品中大部分为载体因此产品的包装大小和使用剂量多少不应成为微生物制剂产品选择的指导因素 3、产

5、品菌株数量 市面上某些微生物制剂产品说明中提到其主要成分包含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亚硝化菌、假单胞菌等凡能想到的益生菌都列上也不管这些细菌能不能列到一起更神奇的还有产品号称由几百种细菌配成那是不是菌株越多效果就越好呢 我国地域跨度大水质千差万别养殖模式多种多样管理水平不一要做到一个产品在上述不同情况下有良好的效果菌株间合理配比和均衡互补尤为重要优秀的产品配方设计应该体现出不同功能菌株之间合理配比的优势和协同增效作用而并非多种菌株的简单混合表现出的拮抗效应配方中的菌株数量越多对研究工作将提出越大的挑战太多菌株之 间的相互作用难以预料和控制并非表现出的都

6、是累积叠加效应因此优秀的产品配方设计是在菌株数量配比可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个菌株的功能而不是以单纯追求菌株数量为目标保持产品稳定性并充分发挥其生物活性功能才是首要 另外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都有其各自的特殊功能其代谢活动、生长和贮存条件都有差异混合到一起将会影响到产品保质期如果某个产品声称包含所有的菌群并且保质期很长超过1年甚至2年就要留意 还有我们发现其他微生物如乳酸菌假单胞菌等除非作为饲料添加剂添加否则在实际应用中很不稳定极易失活应用在水体处理上很难保证能达到预期效果 更多的菌株组合不一定意味着更好的效果菌株的活性和功能更加重要如菌株耐低氧、反硝化、抑制弧菌、分解有机质能力等 4、产

7、品剂型 有养殖者认为液体微生物产品活力强见效快粉剂产品活菌少没有液体产品效果好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可能在实际中受到了一些劣质固态产品的影响(含水量大芽孢菌粉没有形成孢子等)很多实际的应用案例表明产品剂型的差异对使用效果影响并不显著因为即使细菌处在商品包装的液体环境中其代谢产物的积累和贫营养的环境也会使细菌处于休眠或惰性状态这与固态产品中的细菌处境基本相同其实不论液体还是固体微生物进入养殖水体后一般不能立即生长繁殖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才能适应如合成多种酶以完善体内酶系统及生成其它细胞成分等这段适应的时间在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称为迟缓期实际应用上迟缓期的长短决定了微生物制剂使用效果的快慢影响迟缓期的因

8、素有以下几个:(1)菌种特性:筛选快速繁殖的菌株有利于体现出快速效果;(2)菌龄:若菌种衰老酶系不全细胞内能量贮存物质已消耗那么其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需要相对较长的恢复过程; (3)用量:增加剂量会缩短迟缓期;(4)养殖水体中污染物的成分:若营养缺乏迟缓期延长另外养殖水体的温度盐度pH都会影响迟缓期的长短 5、应用效果判断标准 市面上产品同质化严重概念营销甚嚣尘上鱼龙混杂面对这样的环境养殖者在实际应用中应借助短期使用标准和长期使用标准对微生物制剂产品质量优劣进行判断这尤为重要 短期使用标准是指在生物制剂使用后较短的时间内(一般使用12次)水体水色变化水质指标变化养殖动物摄食或活力变化池塘底泥的颜色

9、以及有害菌数量变化等养殖者只要观察到其中一项或几项变化就可认为产品有效 长期使用标准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至少1个月以上)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了养殖动物生存环境从而对养殖动物生长速度、产量、规格、成活率、饲料系数等产生影响这些变化不再仅仅是表象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目前多数养殖者过分注重短期使用标准养殖过程中经常更换产品种类品牌感不强不了解微生物制剂在现有管理水平和养殖模式下带来的收益建议养殖者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更要关注长期使用标准比较产生的收益差别从而摒弃概念营销对微生物产品选择的影响锁定优良的生物制剂产品 二、产品用量 通常养殖者在实际应用国内生物制剂时有增加剂量(甚至加倍)和根据水

10、深增加用量的习惯其实真正的好产品用量并非越多越好水体中投放太多的细菌会导致池塘生态结构失衡藻相破坏(多发生在生态系统脆弱的覆膜池存在过多细菌和藻类竞争营养)溶氧降低导致养殖动物出现应激反应而太少的细菌又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一亩养殖水面投入多少细菌能达到既经济又有效呢这与产品的细菌活性配比技术生产工艺细菌进入水体后的成活率和繁殖力以及水环境等密切相关目前还未见这方面的 研究报道但实际经验表明国内大多数微生物制剂产品每次投放菌数在1000亿个/亩5000亿个/亩比较好而少数国外同类产品200500亿/亩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另外大部分国内微生物制剂产品说明中的剂量是按照水深1米来设定的这主要考虑

11、到水深增加会稀释微生物制剂的浓度其实只要投入菌的活性强成活率高、萌发能力强可不必按照水深进行计算因为大部分鱼池水深都在12m之间这种情况下只要有足够的污染物细菌就能自动繁殖以调整这个差异但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最大的生长量为避免过量使用给养殖生产造成危害养殖户要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使用注意一定要在晴天上午使用并开动增氧机若有以下情形按50%的推荐用量使用少量多次(34天使用一次):阴雨天气;增氧设备不足;水色很淡或水色不稳定;碱度未知或很低;覆膜池等 三、产品应用 很多养殖者在实际应用微生物制剂产品过程中会抱怨产品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环境因素产品自身问题使用方法等等 1、环

12、境因素 (1)溶解氧 水体溶解氧的高低会影响到好氧菌生长速率和氧化分解污染物的反应效率目前微生物制剂中芽孢杆菌多为好氧菌(或兼性)硝化细菌为严格好氧菌使用含有这类活菌的产品一定要保持水体足够的溶氧才能维持细菌快速增殖和对污染物的有效分解以硝化细菌为例每毫克氮经过整个硝化作用途径后由氨转变为硝酸盐大致需要4.57毫克溶解氧来“清除”含氮物质释放的电子所以保持水体较高的溶氧含量对于硝化细菌是必要的研究表明水中溶氧至少大于2mg/L是硝化细菌进行正常硝化反应所必需的 池塘底部低溶氧会影响生物底改制剂的使用效果大多数养殖者更喜欢颗粒型生物底改制剂他们认为既然是底改当然要沉到塘底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但是池

13、塘底部是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尤其是中后期底部积累的耗氧因子往往会使底部溶氧消耗殆尽如果生物底改制剂中没有耐低氧菌株(0.51.5mg/L)那么这些细菌在缺氧的环境中将生长增殖不佳虽然直接到了底部大多数细菌将休眠、不增殖甚至死亡因此即使投入大量菌株也无济于事有些生物底改制剂会推荐配合增氧粉(颗粒)使用这就是通过增加溶氧来促进生物底改制剂的效果 (2)碱度、盐度 碱度的大小表征了水体缓冲能力的大小在藻类光合作用下低碱度水体(如小于50mg/LCaCO3)相对于碱度高的水体(如80150mg/LCaCO3)有更大的pH波动每种细菌都有一个最佳pH范围过大的pH波动会影响微生物制剂效果如各种亚硝酸细菌和硝

14、酸细菌虽然生长最适pH值不同但它们都能在微碱性反应的环境中良好地生长对pH的变化反应明显硝酸细菌如硝化杆菌pH为8.39.3一般在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生长最好硝化细菌类产品需要养殖水体保持较高的碱度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理论证明硝化细菌每氧化1mgNNH3需要消耗7.14mg碱度 池塘底部污染严重时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积累会导致碱度太低底部pH很低这将严重影响芽孢类微生物制剂对池塘底部的改良效果 有的细菌不耐高盐产品中活菌投水后即会死亡这也是影响产品效果的原因之一 (3)天气状况 天气状况会影响到藻类的繁殖和水色变化对于以此检验产品标准的养殖者最好在晴天上午使用微生物制剂 (4)营养 细菌生长增殖需要一

15、定的营养在污染物来源单一的水体中需要适当补充营养素才能获 得更好的效果如对于反硝化细菌水体中BOD5/TN3需要补充碳源才能有较好的脱氮作用否则即使满足了反硝化的条件在养殖后期随着微生物制剂的频繁使用水色反而会越变越浓 2、是否长期使用 坚持从养殖前期即定期使用微生物产品减少池底污染物的积累越早应用效果将越明显若在后期水体和底泥污染严重时才考虑到使用微生物制剂此时水体和底部环境较差不再是微生物生长的最佳环境在很短的时间内单靠微生物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 我们曾用0.1ppm复合芽孢杆菌(1109cfu/克)考察芽孢杆菌在对虾养殖第2530天5560天8590天115120天使用对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芽孢杆菌3天后四个阶段水体藻类相对叶绿素a水平降到最低分别降低了25%、26%、9%、16%之后34天相对叶绿素a水平又逐步恢复到以前的水平试验结果进一步提示要维持水体稳定的水色和菌藻平衡要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最好710天使用一次到中后期为了增加水体的透明度或改善水体藻密度很浓的状况最好34天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