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效课堂的创新实践研究》softword文档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18231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效课堂的创新实践研究》soft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初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效课堂的创新实践研究》soft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初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效课堂的创新实践研究》soft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初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效课堂的创新实践研究》softword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初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效课堂的创新实践研究》softword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效课堂的创新实践研究》soft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效课堂的创新实践研究》softword文档(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初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效课堂的创新实践研究营口市三十中学2014年3月25日农村初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效课堂的创新实践研究一、问题的提出“现代信息论”创始人美籍俄裔数学家维纳认为:单位信息量就是对具有相等概念的二中择一的事物作单一选择时所传递出去的信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用探究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在建构意义过程中学会如何主动去搜集、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奈

2、瑟尔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地接受信息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途径和方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和重要任务,目前与我们课题研究的的同类研究案例为数不多,只有山东和广东曾经有过类似探索,同一时期的多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随着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不断提升,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仍然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新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加大投入,特别是近几年来,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走进了我们的课

3、堂,教育信息化的重心已转向信息技术支持提高办学效能的全方位大规模应用实践,那么怎样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成了我们农村中学教师研究的课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下,我们课题应运而生,我们试图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我们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育观,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上,自主学习、勇于探索、努力合作,大胆创新,为日后能够成为一名适应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教学的理念,转化成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

4、条创新之路,使农村中学教育更有特色,更生动有趣。二、概念的界定:1. 信息技术:本课题所说的信息技术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环境和现代远程教育环境;在学科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枯燥、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鲜明的电子信息,变单调为丰富,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2、有效课堂教学:指教学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使学生充分发展,具有适合学生进步的教学操作范式和较为全面的教学策略。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维度。(一

5、)基础性:包括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是否注重个别差异;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包括言语概念式表述、案例领悟式表述和图式结构式表述;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二)发展性: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老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在学科教学当中如何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是中学教师普遍关注和关心的问题,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根据各自的教学需要以及各自的条件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与应用,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生命,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不仅能推动新课程的实施与促进

6、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创新成为我们课题实践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意义:(一)目标:1、构建教学过程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积极探索开放教学的新路,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课堂中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传授与探索的关系,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努力运用信息技术的网络使师生互动,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形成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信息,探究课堂教学的互动型模式。 2、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角色与地位的转变。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学生“被动”为“主动”,媒体由“教具”为“学具”,教学过程由“描述”为

7、“流程”。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下的网络,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突出的交互特点,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型的课堂教学结构,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与学科课程相结合,改革传统教育形式,实现教育的根本改革,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4、通过信息化教学,创设主动学习情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二)、主要内容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以下四个部分: (1)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的研究。(2)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8、 (3)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研究(4)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有效教学的课例、案例分析等(三)意义: 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优势,正日益普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科课堂行

9、为与策略的有效性带来了新的课题。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课堂高效、有效、低效和无效行为的原因以及方法,探索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很多班级有相当一部分差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差,纪律差。大部分家庭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家庭构成复杂,有20%以上为单亲或重组家庭。给一些学生带来了心理上不良影响,有明显的学习障碍,厌学

10、、逃学甚至辍学,有的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甚至扰乱课堂等。教师对此也很烦恼。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长期以来我们立足课堂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立足课堂,从学生的现状出发进行实践、研究,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赢目的。 四、理论依据: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使静止、封闭、模式化的东西变为“虚拟现实”、“开放的”、“参与式”、“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让学生有了“思维实验室”与“理想空间”。现代心理学: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学习活动中,情感兴趣以及兴趣的动机虽然不是直接承担认知任务,却是动力因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因素,是提高教学效率不可缺少的

11、。而利用信息技术下的网络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究,使师生课堂互动,无疑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走向自主创新的学习之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实践能力。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1宣传发动,组织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个课题不仅仅是几个老师的事,必须让全体课题组成员(包括校领导)形成共识。我们一起学习、讨论该课题产生的校内外背景、目的、意义、原则、学校校情等。使大家明白有哪些工作要去做,怎么去做,形成合力、产生效益。一个课题的实施,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除了收集以外,我们认为一个效率很高的措施就是“请进来,走出去”。我们请上级教科研专家来校定

12、期、不定期做相关讲座,请他们听我们的实验课,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力争在他们的点拨下,能豁然开朗。按照我们课题研究的经验,把该课题按学科分为七个一级子课题: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并且定人定任务,做到务实科研。2扎实过程,规范管理。自编实验前的测量试卷或问卷。测量实验研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衡量实验因变量随实验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情况的主要方法,在实验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可以全面深入地掌握该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他们最需要什么,我们就从哪方面入手,确保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规定每位课题组成员一学期至少上一节研究课,交一

13、份教案,指导学生完成一门学科的学习,然后向大家汇报体会,进行讨论,形成共识,以利于不断改进研究手段,向实验目标靠拢,并且把每次取得的小成绩及时地应用于研究实践,以便形成可信的理论。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在课题申报批准以后,由校长(课题负责人)亲自主持建立完善的主课题研究组,然后在主持人的具体安排下,成立二级子课题组,由基础理论宽厚、组织能力强、乐于奉献的高级教师担当课题负责人,具体操作,以主课题为核心,子课题为龙头,红红火火、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并可以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在全校展开,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六、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在研究初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此项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资料。 调查研究法: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的结论,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借助学校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课、教学反思等对教学有效现状进行调查。行动研究法:用教育科学的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