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第1章(概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8179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换第1章(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交换第1章(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交换第1章(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交换第1章(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交换第1章(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换第1章(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换第1章(概述).(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1章 概论 1.1 交换与通信网 1.1.1 点对点通信 终端传输媒介终端 通信网 电信号电信号 仅涉及两个终端的单向或交互通信称为点对点通信 。 如下图所示: 2 简单电话通信示意图 当有多个用户时,采用个个相连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 此连接法的优点: 不会出现通信阻塞 缺点: 线路投资大,不经济,用户 数为 N,线对数为N(N-1)/2 , N更大时,无法实用化。 3 鉴于上述连接方法的缺点,所以需要引入交换机 1.1.2 交换 交换机 用户线 任意两个终端需要通信(交换信息),可由交换设备 控制相应的开关接点接通,为两者提供一条通信链路, 当通信结束,则相应的开关接点断开,释放通信

2、链路。 4 当用户分布的区域较广时,要设置多个交换节点 。如图所示: 多台交换机按一定方式互连即构成通信网。 通信网 汇接局 交换节点 5 1.2 电话交换 电话交换主要指话音信息的交换。采用电路交换方式 ,需经过三个阶段: 呼叫建立即网络通过主叫方所拨的被叫号码在主叫方 和被叫方之间建立一条通话电路; 信息传输即在已建立的电路上传输双方的话音信息; 呼叫释放即通信完毕,一方挂机,网络释放原建立的 通话电路。 电话交换网络提供的是面向连接的服务。 6 1.3 数据交换 数据如文字、温度、湿度等信息。 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的区别: 1、通信对象不同 2、传输可靠性要求不同 数据通信误码率(比特差错

3、率)小于10-8 话音通信误码率(比特差错率)可高到10-3 3、通信的平均持续时间和通信建立时间不同 4、业务量特性不同 数据通信具有突发性,传输数据速率不同 7 1.4 交换方式 交换技术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看: l交换的控制方式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设备方面)。 l交换方式的发展是随着通信网的发展而发展, 不同业务的通信有不同的特点,其交换方式也 不同(理论方面)。 8 控制方式的发展: 交换方式的发展: 人工交换 机电式 电子式 自动交换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快速电 路交换 ATM交换 帧中继 多协议标记 交换MPLS 三种基本 交换方式 宽带交换方式 软交换 单一业

4、务网 宽带综合业务网 下一代网络 9 1.4.1、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电路交换是电话通信网中使用的一种交换信 息的方式。 通信前,先建立路由,并且一直保持占用该 路由,直到通话完毕,拆除路由为止,这样的 一种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 10 然后主、被叫双方就可以通话,通话过程中双 方所占用的通道将不为其他用户使用,这个过程 称为通话过程。 通话完毕,主叫或被叫挂机,通知网络释放通 话通路,这个过程称为呼叫释放。 由此可知,电路交换包括呼叫建立、信息传 送和呼叫释放三个过程 在双方通信开始之前,主叫方通过拨号的方式 通知网络被叫方的电话号码,网络根据该被叫号 码在主叫方

5、和被叫方之间建立一条通话通路,这 个过程称为呼叫建立。 电路交换过程如下: 11 电路交换的优点: 1) 信息传输时延小 2) 透明传输 3) 信息传输的吞吐量大 电路交换的缺点: 1) 所占带宽固定 2) 网络资源利用率低 3) 有呼损 4) 无差错控制 12 1.4.2、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message switching) 用于电报网中 终端信息+目的地址+源地址 形成报文送交换 机存储 与电路交换的原理不同,不需要预先提供通信双 方的物理连接,而是交换机将接收的报文先暂时存 储,待路由空闲时再转发,直至到达终端。 13 优点:电路利用率高 不同速率、码型的终端

6、可互通 缺点:存储器容量大 传输时延大。 14 1.4.3、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终端信息分割成若干个比较短的、规格化了的 的分组(packet),每个分组加上地址、控制信息 、顺序信息后,再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传送。 根据交换机对分组的不同的处理方式,分组交换 可以提供两种数据传输方式: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 方式。 15 1、数据包方式 数据报方式类似于报文传输方式,分组交换 机将每个分组作为一份报文来对待,每个数据分 组中都带有终点地址信息,交换机为每一个数据 分组独立地寻找路径。 16 2、虚电路方式 虚电路方式是在用户数据传送之前先要通过网 络建立逻辑上的连接,一旦

7、这种连接建立以后, 属于同一呼叫的数据分组将有序地沿着该路径传 送到终点,通信完毕用户通过发送拆链请求来清 除连接。 可以看出这种方式类似于电路交换方式的通信 过程: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拆除连接。 但是虚电路方式中的连接不是物理连接,而是 逻辑连接,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可以建立多个逻辑 连接,以达到资源共享。 虚电路由端到端的各段逻辑连接组成 17 分组交换的优点: 1) 可靠性高 2) 采用统计复用,网络资源利用率高 3) 为不同速率、代码的数据终端之间的通 信提供灵活的通信环境 分组交换的缺点: 1) 时延 2) 技术实现复杂 虚电路方式 : 18 1.4.4、宽带交换技术 1、帧中继 帧中继

8、是在数据链路层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 换数据单元的快速分组交换。 由于在链路层的数据单元一般称做帧,故称为 帧方式 帧中继之所以称为快速分组交换,是因为: 简化了第二层协议; 用户信息和控制信息在不同的逻辑信道中传送。 19 ATM是: 1) 一个特定的“面向分组(Packet Oriented)”传送方 式。它采用了统计时分复用的方法。 2) 复用后的信息流被组织进一个个固定长度 (Fixed Size)的“块”中。这些块被称之为“信元” 3) 信元由“信息域(48字节)”加“信元头(5字节)”组成 。 2、异步转移模式(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ITU

9、-T建议I.150中定义: ATM是实现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信 息转移模式解决方案 20 5) 信息传送的能力通过对源点要求和网络的可用 容量进行协商后分配 6) ATM是面向连接的技术。每条链路都要分配给 一个连接标识符 4) 信头用来识别(统计时分复用信息流内)属于相同“ 虚通路(Virtual Channel)”的信元 21 4 4、 多协议标记交换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MPLS Internet已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随着用户量的急 剧增加,由多层路由器构成的网络已趋于饱和,网 络经常阻塞,用户的业务质量得不到保证,为此需 用ATM技术对传统的Internet网络进行改进。

10、 IP交换和标记交换就是ATM技术与IP路由技术结 合的两个产物,最后这两种产物技术统一成一个标 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3、IP交换 1) 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话音通信 2) 采用语音压缩编码技术 3) 实时通信业务 4) 以IP(Internet Protocol)为网络层协议 22 1.4.5、光交换技术 光交换是指不经过任何光/电转换,在光域直接 将输入光信号交换到不同的输出端。 光交换具有容量大、速度快、无电磁干扰、保密 性好的优点。 目前光交换技术还不太成熟,处在研究发展中。 23 1.4.6 1.4.6 软交换软交换(Soft Switch)(Soft Switch) l软交换技术是能够将现存网络融合成以IP为中 心同时可以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下 一代网络NGN的关键技术。 l软交换是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原来电路交换机 的控制、接续、业务处理等功能。 其核心思想: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相分离; 呼叫控制与承载相分离 24 要求:1、交换的概念; 2、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 、 软交换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作业:P17- 1、2、4、5、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