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版工程力学第四版静力学总结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7996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大学版工程力学第四版静力学总结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东北大学版工程力学第四版静力学总结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东北大学版工程力学第四版静力学总结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东北大学版工程力学第四版静力学总结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东北大学版工程力学第四版静力学总结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大学版工程力学第四版静力学总结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大学版工程力学第四版静力学总结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基本概念 【总结】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机械 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者使物体发生变形。 力的三要素为: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2刚体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发生变形的物体。即在力的作 用下体积和形状都不发生改变的物体。 二、静力学公理 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 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于在同一直线 。 二力杆 第一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受力图 【总结】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上的任何一个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一个平 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

2、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作用点仍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以这两个 力为边所作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公理4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推理1:力的可传性 推理2:三力平衡必交于一点 【总结】 三、约束和约束力 限制非自由体某些位移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 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力。 约束力的方向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 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画物体受力图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即取分离体); 物体受力分为主动力和约束力; 要注意分清内力与外力,在受力图上一般只画研

3、究对象所 受的外力; 还要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结】 一、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 (1)几何法:根据力多边形法则,合力矢为 合力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2)解析法:合力的解析表达式为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 【总结】 二、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 (1)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2)平衡的几何条件: 平面汇交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3)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 【总结】 一、平面内的力对点O之矩是代数量 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二、力偶和力偶矩 力偶是由等值、反向、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特 殊力系。力偶没有合力,也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 平面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决定于

4、力偶矩M的大小和转向 力偶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偶矩,力偶矩与矩心的 位置无关。 第三章 力矩 平面力偶系 【总结】 四、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即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为: 三、同平面内力偶的等效定理 在同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力偶矩相等彼此等 效。力偶矩是平面力偶作用的唯一度量。 【总结】 一、力线平移定理: 平移一力的同时必须附加一力偶,附加力偶的矩等 于原来的力对新作用点的矩。 二、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主矢和主矩 一般情况下,可得一个力和一个力偶,这个力等于 该力系的主矢,即 这个力偶的矩等于该力系对于简化中心的主矩,即 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 。 第四章

5、 平面一般力系 【总结】 三、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结果 合力作用线离简化中心的距离 主矢主矩合成结果说明 合力 此力为原力系的合力,合力作用线 通过简化中心 合力 合力偶 此力偶为原力系的合力偶,在这种 情况下,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 关 平衡 四、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 力系的主矢和对于任一点的主矩都等于零,即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总结】 【总结】 二力矩式 其中:A、B两点的连线不能与x轴垂直 三力矩式 其中:A、B、C三点不能选在同一直线上。 【总结】 一、滑动摩擦力是在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表面之间有相对 滑动趋势或有相对滑动时出现的切向约束力。前者称 为静滑动摩

6、擦力,后者称为动滑动摩擦力。 (1)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间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 反,其值满足 静摩擦定律为 (2)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间相对滑动的速度方向相反 第五章 摩擦 【总结】 二、摩擦角t为全约束力与法线间夹角的最大值,且有 当主动力的合力作用线在摩擦角之内时发生自锁现象。 三、摩擦平衡的问题 2、严格区分物体处于临界、非临界状态; 3、因 ,问题的解有时在一个范围内。 1、画受力图时,必须考虑摩擦力,其方向与滑动趋势相反。 摩擦力求解 未动: 临界状态: 已滑动: 平衡方程 【总结】 一、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6-1a) (6-1b) 二、力对轴之矩 力与轴相交或与轴平行(力与轴在同一平面内),力 对该轴的矩为零。符号:右手螺旋法。 三、空间力偶 力偶矢量可以上下、左右移动。 第六章 空间力系 重心 【总结】 四、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6.5) (6.6) 空间一般力系: 空间汇交力系: 空间平行力系: (6.7) 【总结】 五、 计算重心坐标的公式 (6.8) 对均质物体,其重心即为形心,可用如下公式: 平面形心公式: 空间物体形心公式: (6.10) (6.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