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能量损失谱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7283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能量损失谱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电子能量损失谱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电子能量损失谱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电子能量损失谱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电子能量损失谱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能量损失谱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能量损失谱教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能量损失谱 1、原理 低能电子束接近表面时会与晶体表面振动模发生相互作用 ,被反射回来的电子得到固体表面结构的信息 IR和HREELS都是通过观察吸附原子和分子的振动频率 来研究吸附,但HREELS能观察到更低的振动频率,有 更宽的谱线范围(100 meV或1000 cm-1波数) CO分子的拉伸振动产生的振动偶极子垂直于表面,这个偶极子在晶体 表面产生了一个镜向偶极子,当入射电子接近表面时所看到的是振动 偶极子的总强度2p。若激发出CO平行于表面的振动,振荡偶极子也 平行于表面,产生的镜像偶极矩与它的方向相反,表面偶极距的总和 为零。入射电子只与吸附分子的振荡偶极矩的垂直分量起作用产生散

2、 射 Ek = E0 Evib 1eV E0 10eV 偶极子 镜向偶极子 偶极子 镜向偶极子 ee 桥式分子吸附 立式分子吸附 对称桥式 原子吸附 顶式原子吸附 非对称桥式 原子吸附 已知原子量、结合能、长度及角度,通过入射电子与吸附原 子偶极矩中垂直于表面的振荡的相互作用进行计算,并由选 择定则得到上图右边的电子能量损失峰 (a) 由单个原子作垂直于表面振动的低频峰;由两个原子间的 拉伸振动所产生的高频峰 (b) 低频峰由整个分子对衬底作振动产生;高频峰同分子的拉 伸振动相对应 (c) 只有从一种振动中得到的一个垂直振动分量 (d) 出现第二个垂直振动分量 (e) 一种损失峰 0.2在离弹

3、性峰56meV处由 于激发声子而出现损失峰。90 和125meV损失峰为氧的振动 模。 = 0.6 时,声子激发消失,氧 的振动模移到94和130meV 吸附模型 2、实验装置 HREELS特点: (1) 初级电子能量很低。310eV (2) 所损失的能量很小(500meV),谱线半宽度约10meV, 要求能量分析器的分辨能力10meV。目前最好的分辨能力 3-8meV (3) 电子能量损失谱对角度很灵敏。要求角分辨能力1.5o 总结:要求仪器有一个能量低、单色性很好的初级电子束, 并有一个能量分辨能力,角分辨率和灵敏度都很高的检测系 统 3、应用 HREELS用来做包括氢在内的指纹鉴定及表面

4、结构分析 指纹鉴定与IR比较即可。特别适合作气体在表面的吸附( 0.1%单层)和吸附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物的 鉴定 (1) 吸附 (2) 分解反应 先做C2H2+O2 得C和O的谱线为550 cm-1和630 cm-1 已知2080 cm-1为CO吸 附在W(100)上的谱线 结论:CO在吸附初期0.7L已发生分解,因此只有C和O峰 甲醇在Ni表面分解后的三种中间产物 150K,看到归于OH、 CH3和CO谱线 180K OH谱线消失, 但CH3和CO仍存在。 CO来自升温过程中的 污染。而不是甲醇分解 产生。真正的吸附物是 CH3O 300K CH3O分解,出 现O谱线,CO不会

5、是在300K分解。H由于 偶极矩大小,看不到谱 线。 呋喃在Ru(001)单晶上的受热行为 250 K 功函数变化( )测量 意义 研究反应物与固体表面的电子转移情况 电子是由谁提供的以及这种提供能力的强弱 功函数正是标志了这种电子传递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1、什么是功函数 电子在固体中的分布服从Fermi-Dirac光量子统计 达到热平衡时,电子处在能量为E的状态的几率是 f(E)=1/exp(E-EF)/kT) + 1 费米能量或化学势,体积不变的条件下,系统增加一 个电子所需要的自由能 当T 0时在E = EF能级,f(EF) = 1/2 在费米能级EF,被电子充填的几率和不充填的几率

6、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Fermi能级就是电子填充一半时的能级 真空能级:电子达到该能级时完全自由而不受核的作用 真空能级与费米能级之差即为功函数 EF Ev 吸附引起功函数变化 功函数随覆盖度变化符合Helmholfz方程: 4Ns 吸附过程中吸附质与表面间电子转移方向 吸附物种与表面所成键的偶极矩() 吸附质在表面的粘附系数(s) e Ag WF e + + + + + + + Ag WF 2、从功函数能得到什么信息 测量原理 UR为负值,样品相对于阴极为负。S与C间存在一减速场( 又称阻挡势),使电子不能达到样品,因而二极管的电流为 零。只有当UR变化到 eURsc 则样品上可收集到阴极热电

7、子 发射的电流,因而得到二极管 的伏安特性曲线。吸附时, 拐点位置由(sc)/e移到 (s sc)/e即拐点移 动的电位变化相应于样品的功 函数变化 3、如何测量功函数 拐点不易测定,采用电 势调制技术,在直流电 压上加一小交流电压U ,采用锁相放大器可将 频率W和2W传导测出, 从而获得I(UR)和 I”(UR)随UR变化曲线 程序升温热脱附(TPD)和程序升温反应谱(TPRS) 反应速率 脱附速率 N单位面积上吸附的分子数 I质谱信号 一定,改变样品升温速率,作lnI对1/TP图,从斜率可以得Ed k 氧在电解银上的两种吸附态的Ed值 方法覆盖度 分子态 (为O2吸附) Ed/kJmol-1 原子态 (O,吸附) Ed/kJmol-1 LnI1/Tp0.01592134 温度 质谱信号 Tp TPRS A(g) Aa B(g) Ba Aa + Ba C + D Aa + Ba Ca + Da Ca C(g) Da D(g) 能得到TPD所能得到的全部动力学参数(n、Ed、v) 获得表面反应机理的信息: 表面反应过程中的哪一步是控速步骤 控速步骤中活性中间体的组成 可能的反应机理 如果所得产物的Tp、Ed都相同,表明表面反应是控速步骤; 如果产物的Tp、Ed和纯物质(C、D)的Tp、Ed相同,说明控 速步骤是产物的脱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