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检验 (2)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717209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脊液检验 (2)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脑脊液检验 (2)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脑脊液检验 (2)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脑脊液检验 (2)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脑脊液检验 (2)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脊液检验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脊液检验 (2)(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第十五章 脑脊液检验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KEY POINTS 1.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olor change. 2.Discrimination of hemorrhage between punctured and brain nerve system disease. 3.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methods evaluation of protein, glucose and chloride. 4.Examinations

2、 in cerebrospinal fluid. 5.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methods evaluation of cells count and differential count in cerebrospinal fluid. 6.Quality control of cerebrospinal fluid examination. 7.Clinical application outlin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examination.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一、 cerebrospinal fluid 脑室

3、脉络丛通过主动分泌和超滤作用 ,在室管膜和蛛网膜下腔形成的一种具 有保护脑和维持神经中枢生理功能的 无色透明液体,为细胞外液。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左、右侧脑室脉络丛经室间孔第三脑室经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经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 窦汇左右横窦左右乙状窦颈内静脉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二 . CSF生成及生理功能 1.生成量 成人120180ml/天。 新生儿1060ml/天。 2.分布 蛛网膜下腔占75%,脑室系统约占25%。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3.CSF的功能 (1)缓冲保护作用。 (2)运输。 (3)调节压力和酸碱

4、。 (4)参与神经内分泌。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4.blood brain barrier (BBB)作用 脉络丛上皮细胞对各种物质的选择 性: 最易通过物质: 氯、钠、镁离子及乙醇 不易通过物质: 清蛋白、葡萄糖、钙离子 、乳 酸、氨基酸、尿素和肌酐 不能通过: 纤维蛋白、补体、抗体、某些 药物、胆红素、胆固醇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第一节 脑脊液标本采集 每管2L脑脊液 第1管 细菌培养 第2管 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 第3管 理学及显微镜检查 疑有恶性肿瘤,多留1管作脱落 细胞 检查。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第二节 脑脊液理学检验 全

5、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一、颜色 正常CSF是无色透明液体。 1. 红色:穿刺损伤、SAS或脑室出血 。 穿刺与SAS出血的区别。 2. 黄色:出血、梗阻、郁滞、黄疸等 。 3. 白色或灰白色:白细胞增多。 4. 褐色或黑色:脑膜黑色素肉瘤、黑色 素瘤。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颜颜色原因临临床意义义 无色正常脑脊液、病毒性脑炎、轻型结核性脑膜 炎、脊髓灰质炎、神经梅毒 红色出血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 黄色黄变症出血、黄疸、淤滞和梗阻,黄色素、胡萝卜素 、黑色素、脂色素增高 白色白细胞增高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 化脓性脑膜炎 绿色脓性

6、分泌物增多绿脓 杆菌性脑膜炎、急性肺炎双球菌性脑膜 炎 褐色色素增多脑膜黑色素肉瘤、黑色素瘤 脑脊液常见的颜色变化及临床意义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项项 目新鲜鲜性出血陈陈旧性出血 外观浑浊清晰、透明 易凝性易凝不易凝 离心后上清液无色、透明红色、黄褐色或柠檬色 红细 胞形态无变化皱缩 上清液OB试验阴性阳性 白细胞不增高继发 性或反应性增高 脑脊液新鲜性出血与陈旧性出血的鉴别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二、 透明度 1.清晰、透明:正常、VE、神经 性梅毒。 2.浊度:明显混浊、混浊、轻度混浊 、毛玻璃样混浊。 见于细胞数增多(WBC300106/L) ;蛋白

7、质和病原菌增多等。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三、薄膜与凝块 1正常时静置1224不出现凝块 。 2病理情况可出现凝块、沉淀、薄 膜。 3蛋白质10/L时可成凝块, 15/L,呈黄色胶胨状。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三 、比密 健康人CSF比密为: 腰穿1.0061.008 脑池1.0041.008 侧脑室1.0021.004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第三节 化学和免疫学检验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一、蛋白质测定 方 法 方法比较较 优优点缺点 Pandy test 灵敏度高,标标本 少,结结果易观观察 ,操作简简便 标标本可现现

8、弱阳性 Ross-Jone test 检测检测 球蛋白,操 作简简便 灵敏度较较弱 None-Apett test 分别检测别检测 球蛋白 和清蛋白 操作较较繁琐琐 1.脑脊液蛋白定性方法比较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定量法 方法优优点缺点 比浊浊法 简简便,快速,无需 特殊仪仪器 标标本量大,对对两种蛋白 沉淀能力不同 染料结结合法 考马马斯亮蓝蓝 快速,灵敏度高, 标标本量少 对实验对实验 条件的pH值值要求 较较高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参考范围 (1) 定性:()() (2) 定量: 成人腰池:0.20.40g/L 小脑延髓池:0.100.25g/L

9、脑室:0.050.15g/L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临床应用 脑屏障通透性蛋白或CSF循环 障碍,见于: (1) CNS感染性疾病 (2) 出血性疾病 (3) 循环梗阻 (4) CNS肿瘤 (5) 实质性病变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原因临临床意义义 感染以化脓性、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蛋白质增高最明显,病 毒性脑膜炎则轻 度增高 神经根病变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有蛋白质-细胞 分离的现象 梗阻脊髓肿瘤、肉芽肿、硬膜外脓肿 造成的椎管部分或完全 梗阻,可有脑脊液自凝现象 出血脑血管畸形、高血压病、脑动 脉硬化症以及全身出血性 疾病等 其他肺炎、尿毒症

10、等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脑脊液蛋白 质含量也可增高 脑脊液蛋白质增高常见的原因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二、 葡萄糖 CSF中的葡萄糖约为血液的60。 1.参考范围 成人腰椎2.54.4mmol/L;小脑髓 池 2.84.2mmol/L;脑室2.84.2mmol/L 。 2.临床应用: 增高:糖尿病、脑出血。 降低:感染、CNS肿瘤、脑寄生虫病 。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三、氯化物 1.测定法:比色法、滴定法、电量法 。 2.参考范围 120130mmol/L, 脑脊液氯离 子浓度约为血氯的1.21.3倍。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3.临床应

11、用 (1) 增高 肾炎、尿毒症、呼吸性碱中毒等。 (2) 降低 感染性CSN、CSF蛋白增高等。 低氯血症。85 mmol/L时,有可 能导致呼吸中枢抑制。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四、免疫球蛋白 1.参考范围: 2.临床应用: IgG:细菌性脑膜炎、多发性硬化 。 IgA:化脑、结核性脑膜炎及神 经性梅毒等。 IgM:化脓性脑膜炎。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变化的意义 免疫球蛋白临临床意义义 IgG增高多见于细菌性脑膜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多发性硬 化症、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且结核性脑膜 炎IgG增高较化脓性明显 IgG减低癫痫 、

12、放射线损伤 和服用类固醇药物等 IgM增高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也可见于多发性硬化症、肿瘤和 血管通透性改变等。IgM明显增高可排除病毒性感染 IgA增高 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等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五.MBP 1. 参考范围4g/L 增高:见于MS、多发性硬化症、神经 性梅毒、脑血管病和外伤患者。 MS病人疾病活动参考的指标: MS急性期游离型增高明显。结合型增 高不明显,游离型结合型;游离型 结合型缓解后2周多数恢复正常,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六、酶学检查 正常时,血清酶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ADA :TBM显著高于其他脑(膜)

13、炎。 2. LD :脑组织损伤、细菌感染。 3. CK :脑实质破坏。 4. AST :脑组织坏死、出血、脑萎缩等 。 5.溶菌酶:细菌感染。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第四节 显微镜检查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一、细胞计数 1.方法评价 (1) 影响因素:标本凝固、放置时间长, 细胞变形、破坏等。 (2) 改良牛鲍氏法:简便、易行、形态准 确。 (3) 血细胞分析仪法:重复性高,可自动 化。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2.参考范围 (1)总数 WBC:成人(010) 106/L 儿童(015) 106/L 新生儿(030) 106/L (2)分类

14、计数 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单个核细胞:约95%, 多型核细胞:约5%。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3.临床应用 (1) 化脓性脑膜炎 细胞数显著增多,90%以上为中性粒细 胞,后期病情好转,中性粒细胞急剧下降, 单个核细胞和吞噬细胞增高。 (2) 急性病毒性感染 CSF中细胞数轻度增高,以淋巴细胞为 主。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3) 结核性脑膜炎 初期以中性粒增多为主,病情好转, 粒细胞下降,单个核细胞和浆细胞等混合 出现。 (4) CNS出血 早期表现为均匀血性CSF,大量红细胞 ,白细胞中大多数为中性粒细胞。23d 后可出现吞噬细胞吞噬有红细胞或含

15、铁血 黄素。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5) 脑寄生虫病 CNS寄生虫感染,CSF细胞总数一 般 100106/L,以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 细胞增多为主,可60%。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二、细胞学检查 1.方法 (1)直接分类:单个核及多型核细 胞。 (2)染色分类:取沉淀物进行瑞氏 染色后分类或其他染色法染色。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2.临床应用 (1)多型核粒细胞:见于急性炎性渗出期 。 (2)单个核:此类细胞如单核-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等。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亚急 性增殖期、恢复期、慢性细菌性感染、病 毒感染、霉菌性感染、梅毒螺旋体感染等 。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2.临床应用 颅内肿瘤细胞 白血病细胞:诊断CNS白血病的重要依据 。 lymphoma细胞: lymphoma细胞是诊 断CNS lymphoma的可靠依据。 lymphoma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病。 脑脊液中的 白血病细胞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三、微生物、寄生虫检查 1.微生物检查: 墨汁染色:脑膜炎隐球菌 革兰染色:脑膜炎双球菌等 抗酸染色:结核杆菌 2.细菌培养 3.寄生虫检查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第五节 脑脊液检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