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环保监理细则案例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7208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环保监理细则案例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环保监理细则案例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环保监理细则案例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环保监理细则案例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环保监理细则案例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环保监理细则案例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环保监理细则案例综述(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环境保护监理细则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六方面的内容:一、工程情况简介二、环境监理依据三、项目环境保护概况四、环境管理计划五、施工期各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六、环境监理要点关于环境保护监理的机构、人员、制度、工作方法等在监理细则中统一介绍。一、工程情况简介n地理位置n广州港在广州市东部,距广州市中心约25km。1987年12月黄埔港与原广州港合并统称为广州港,黄埔港区则为广州港深水港区。黄埔港区以珠江干流伶仃洋潮汐水道为其出海航道,全长115km,包括西基调头区、新沙航道、莲花山东航道、坭洲头航道、大虎航道、川鼻航道、伶仃西航道、大濠水道、榕树头航道等。n建设规模n建设航道

2、尺度为底宽160m,底标高-13.0m,总工程量为2881.49万m3,工程总投资8.07亿元,总工期为2年。资金筹措建议由政府投资。n1、通航标准通航标准为5万吨级散货船乘潮通航(单向航道)。设计代表船型尺度为总长230m,型宽32m,满载吃水12.7m并兼顾5万吨级巴拿马型集装箱船通航,船型尺度为总长294m型宽32.22m,营运吃水11.30m。2、通航尺度由于广州出海航道自然条件较好,沿程分布多处天然宽深航段。根据本港实际使用经验,在底宽160m,边坡1:10的条件下,如5万吨级重载船进港时与出港的半载式空载船相遇,出港船可利用部分边坡与进港船会遇。如果遇有5万吨级集装箱船和重载船出港

3、,则可以选择川鼻航道、大虎航道的天然深宽航段与进港重载船会遇,所以航道尺度选择航道底宽160m,底标高-13.0m。n临时工程n无论采用孖沙围垦区还是龙穴岛东围垦区作为陆抛区,都因吹填区外侧天然水深不足,大型耙吸船无法进入抛泥,所以都必须开挖临时航道和蓄泥坑。根据耙吸船卸泥和调头以及绞吸船吹填施工需要,并参照广州港出海航道一期工程的施工经验,蓄泥坑平面尺度取为450m600m,设计底标高-10m,边坡1:8。连接伶仃航道与蓄泥坑的临时航道底宽取100m,底标高-8.0m,边坡1:8。n根据2000年8月测量的1:5000水深图,计算得到:采用孖沙垦区作为陆抛区时,临时航道和蓄泥坑的疏浚工程量为

4、230.74万m3(含二期预备工程北段施工期间回淤量);采用南沙港区一期工程南侧拟建吹填区作为陆抛区时,临时航道和蓄泥坑的疏浚工程量为338.10万m3(含二期预备工程北段施工期间回淤量)。n临时航道和蓄泥坑均选用绞吸船施工,泥土直接吹入附近吹填区内,平均吹距分别为1.6km和1.4km。n二环境监理依据n环境保护法规和条例n见环评报告书n技术依据n(1)建设部、国家计委建监(95)737号文,关于印发工程建设监理的通知;n(2)交通部水运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J2162000);n(4)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n(5)关于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项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准意见的

5、复函(国家海洋局国海环字2004525号);n(6)关于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项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国家环保总局环审2004466号);n(7)本工程环境监理合同;n(8)本工程施工合同;n(9)本工程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及其它设计文件。n三项目环境保护概况n.1工程主要环境影响问题n1、疏浚n在主航道沿线疏浚作业产生的悬浮物扩散形态相差不大,只是作业点处潮流流向的不同而使悬浮物扩散方向不同;由于主航道与潮流流向夹角很小,悬浮物影响区域集中在主航道上,不会对环境保护目标造成直接影响,而且随着工程完成悬浮物对水环境影响也将消失。n2、蓄泥坑及临时航道开挖n蓄泥坑及临时航道开挖采用功

6、率为1450m3h的绞吸式挖泥船作业,预测计算结果,无论涨潮还是落潮,大于10mgL浓度的影响范围仅为800m350m,对环境保护目标不会产生直接影响。n3、疏浚物蓄存n疏浚物储存相当于作业船舶抛泥,预测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涨潮还是落潮,悬浮物浓度大于10mgL的最大影响距离小于4km,并且悬浮物影响的区域仅为蓄泥坑周围,不会对环境保护目标造成直接影响,对龙穴岛风景区二类海域功能区水质的影响也是短期的。n、抛泥n按4500m3h耙吸式挖泥船向倾废区抛泥作业考虑,预测计算结果表明,抛泥作业产生的悬浮物扩散范围主要在抛泥区南北方向,大于10mgL浓度悬浮物最大影响距离约为4.0km、最大宽度约为2.

7、2km,大于100mgL浓度悬浮物最大影响距离约为1.9km、最大宽度约为0.6km,大于150mgL浓度悬浮物最大影响距离约为1.1km、最大宽度约为0.3km;悬浮物所影响的水域不会与环境保护目标重叠,对环境保护目标不会产生直接影响;在一期工程中抛泥区的使用也证明,水抛泥沙不会重新回淤到主航道中。n4、溢流n吹填区位于孖沙围垦区、龙穴岛东围垦区和新沙预留发展区,但新沙预留发展区不构筑围埝,直接将泥沙向航道工程一期形成的陆域吹填,以漫流形式在近岸形成浑水区。孖沙围垦区、龙穴岛东围垦区溢流预测计算结果表明,此二处溢流悬浮物10mgL浓度的最大影响距离均小于1000m,溢流口溢流悬浮物影响范围均

8、较小,对水环境影响不大。新沙吹填作业在不受溢流口控制的情况下以漫流形式在珠江岸边形成一定范围的浑水区,由于在岸边水流强度相对较弱,按照航道一期工程的实际吹填监测来看,不会对环境保护目标产生直接影响,其影响范围是可以接受的;从一期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看,溢流悬浮物既不会对环境保护目标产生影响,也不会重新回淤到开挖的航道,而且随着溢流作业完成其影响也将消失。n6、重金属溶出的影响n根据疏浚物分类评价及类比铜鼓航道工程疏浚物溶出实验,广州港出海航道疏浚物为清洁疏浚物,且重金属物质释放率很低,对环境影响很小,根据溶出试验结果,水环境影响预测选取了石油类和锌作为预测因子,预测结果表明,本工程抛泥作业溶出物的

9、影响范围为,Zn浓度大于0.1mgL的最大影响距离约为0.8km、最大宽度约为0.4km,石油类浓度大于0.30mgL的最大影响距离约为0.9km、最大宽度约为0.5km,说明溶出物对海洋生态环境和幼鱼幼虾和水生生物的早期发育、生化特性和指标会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但影响范围不大。n7、海洋生物n航道疏浚作业段和拟使用抛泥区的底栖生物完全被破坏,但鉴于本工程是在一期航道工程的基础上进行施工,而一期工程竣工时间不长,底栖生物尚未完全恢复,因此本次工程对底栖生物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储泥坑所在区的底栖生物将由于储泥坑开挖而遭到破坏,但储泥坑开挖面积较小且属于临时工程,因而底栖生物的损失较小而且是短期的。

10、n疏浚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不明显。因远离水产养殖区和红树林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航道施工(包括疏浚、水抛、临时工程的开挖、吹填区的溢流等)产生的悬浮物不会对敏感目标产生不利影响。n本项目建设占用龙穴岛东围垦区和孖沙围垦地共约16650亩。围垦场址原是塘塭(咸淡水鱼塘)养殖鲻、鮻、花鲈、鲷等鱼类及养殖咸淡水虾类近缘新对虾(麻虾、沙虾)、刀额新对虾(基围虾)与蟹类中华绒毛蟹(大闸蟹、毛蟹)、锯缘青蟹(膏蟹、肉蟹)的围内水体,项目建设需抽沙填平,减少了咸淡水鱼塘16650亩的面积。n航道疏浚施工时应尽量避开经济鱼虾类的繁殖季节48月。n航道南段施工时应注意对可能出现的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

11、意识教育,对于可识别的大规模生物种群尤其是中华白海豚种群,施工船舶应予以避让。n淇澳岛东北抛泥区抛泥前应有意识地进行鸣笛,用以驱赶可能靠近的中华白海豚种群。n8、船舶废弃物n船舶废弃物包括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等,每年排放油量约2.5kg,COD排放量为5.4kgd;以此作为源强进行扩散计算,在排放点顺流方向30米处,COD增量浓度小于0.001mgL,而石油类源强更小,并且上述排放量是几艘施工船舶的总排放量,说明船舶废弃物对水环境影响是十分轻微的。n另外,耙吸式挖泥船在疏浚物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泥浆洒漏现象,通常洒漏量很小,最多只在船舶两侧及尾部形成一条50m宽的浑水带,在水流作用下很快被水体稀释

12、、扩散,不会对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n9、风险n由于工程营运后,航道中的船流密度增加以及管理疏忽、操作违反规程或失误等原因,发生溢油事故的可能性也会增大。计算结果表明,在航道中发生溢油时,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油膜经过几个潮期的涨落潮震荡将向伶仃洋东岸方向漂去,乃至进入香港海域,将引起较大的水陆生态污染,为此,对溢油事故必须严加防范杜绝发生,一旦发生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生态灾难。n3.2环境保护保护措施n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注意保护环境敏感目标n根据工可报告中所提供的工程施工计划,疏浚拟选用2艘4500m3h耙吸式挖泥船、4艘1450m3h绞吸式挖泥船进行航道挖掘作业

13、,为减少其施工活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计划、安排进度时,应充分注意到附近海域的环境保护问题,尤其航道疏浚施工时应尽量避开经济鱼虾类的繁殖季节,航道南段施工时应注意对可能出现的中华白海豚的保护。n2、缩短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的试喷时间n根据耙吸式挖泥船的作业特点,挖掘工作主要依靠船舶配备的吸泥耙头,由耙子弯管与船体泥管、泵机等系统连结,靠真空将泥吸入泥舱。在开始装舱前,一般需进行试喷,以检验其管路是否完好。为减少疏浚物进入疏浚区水域,施工作业人员应尽量缩短试喷的时间,并在确认耙子弯管与船体吸泥管口的连接完全对位后开始疏浚作业,以免疏浚物从连接处泄漏而污染水域。n本工程各个环节拟采取的

14、各项环保措施n疏浚施工环保措施n施工船也应配备DGPS系统提高精度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计划时,应尽量避开48月等经济鱼虾类繁殖季节,航道南段施工时应观察避开可能出现的中华白海豚;缩短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的试喷时间,耙子弯管与船体吸泥管口的连接完全对位后立即开始疏浚作业;挖泥船配备自动调节溢流口装置,减轻溢流污染n预期效果n为现有成熟技术,经实践检验合理有效,可有效减少了超深超宽量n施工生产生活污水环保措施n施工船舶含油污水禁止直接排放,必须经过船舶配备的油水分离器收集处理,达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生活污水需达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后排放。严禁向水产养殖场等敏感水域直接排放废水。船舶垃圾应定期给予回收运

15、至岸上的附近垃圾处理场。nn环境监测计划n制定了监测计划,以施工期监测为主;共设置10个站位,并将监测结果反馈到工程决策部门。n预期效果n将能有效掌握施工行为的影响n对白海豚保护措施n施工中随时观察白海豚,一旦发现注意躲避;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施工船舶应予以避让。淇澳岛东南抛泥区位于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划定范围内,建议取消该抛泥区的使用,相应航段内的疏浚泥运至淇澳岛东北抛泥区和孖沙围垦区及龙穴岛东围垦区内处理。施工船舶在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内应注意减速行驶;n.3、减少挖泥船溢流对施工区水域环境的影响n疏浚作业开始后,泥浆进入泥舱时,较粗粒径的泥沙沉入舱底。为增大挖泥船的装舱浓度,以提高其挖

16、泥效率,降低疏浚费用,耙吸式挖泥船的船体两侧设有溢流口。当泥浆量超过两侧溢流口时,稀泥浆即从溢流口中溢出。这一环节将会引起疏浚区局部水域的浑浊度增加而影响海域的水质,因此,施工单位应调整好泥舱溢流口的位置,控制好溢流口的泥浆浓度,减少入水泥浆。本工程使用的大型耙吸式挖泥船本身带有先进的定位系统,可采用自动调节溢流口的装置,更易于减轻溢流对施工海域的污染。n4、控制施工队伍生产、生活污水及船舶垃圾的排放n施工船舶在水域内定点作业、船舶停泊及施工营地均应根据施工作业场地选择合理的环保措施,以保证不发生船舶污染物污染水域的事故。其中对施工船舶产生的含油污水必须经过船舶配备的油水分离器统一收集处理。船舶为流动污染源,不得向禁止直接排放污水的海域排放污水,向其它海域排放污水执行GB3552-83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严禁向水产养殖场等敏感水域直接排放废水。对于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应尽量减少发生量;船上清洗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对于船舶垃圾应严格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的要求,定期给予回收运至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