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数控机床实现智能化_机器人取得新突破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716996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43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档数控机床实现智能化_机器人取得新突破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档数控机床实现智能化_机器人取得新突破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档数控机床实现智能化_机器人取得新突破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高档数控机床实现智能化_机器人取得新突破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高档数控机床实现智能化_机器人取得新突破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档数控机床实现智能化_机器人取得新突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档数控机床实现智能化_机器人取得新突破(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近日发 布。路线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选 择10大战略产业实现重 点突破,力争到2025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 平。作为10大领域之一,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发展 目标、方向及重点领域明晰。按照 路线图,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领域,到 2020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到2025年,高档数控 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 场占有率超过80%,总体进入世界强国行列。在机器人领 域,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到50%,国产关键零部件国内 市场占有率达到50%,新一代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2025年,形成完善

2、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机器人研发、 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力争达到世 界先进水平,新一代机器人样机研制成功,并实现一定 规模的示范应用。高档数控机床实现智能化高档数控机 床是指具有高速、精密、智能、复合、多 轴联动、网络通信等功能的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是 制造各种机器和设备的装备之总称。高档数控机床与基 础制造装备包括金属切削加工机床、特种 加工机床、铸、锻、焊、热处理等热加工工艺装备、增 材制造装备等,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和战略性的特征。 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床装备 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未来10年,电子与通讯设 备、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汽车、 船舶、工程机械与农业机械

3、等重点产业的 快速发展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对数控机床 与基础装备提出新的战略性需求和转型挑战。对数控机 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需求将由中低档向高 档转变、由单机向包括机器人上下料和在线检测功能的 制造单元和成套系统转变、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由 通用机床向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机床转变, 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装备将是新的需求热点。为适应市 场需求,路线图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高 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 占有率超过70%,数控系统标准型、智能型国内市场占有 率分别达到60%、10%,主轴、丝杠、导轨等中高档功能 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 %;到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

4、造装备国内市场占 有率超过80%,其中用于汽车行业的机床装备平均无故障 时间达到2000小时,精度 保持性达到5年;数控系统标准型、智能型国内市场占有 率分别达到80%、30%;主轴、丝杠、导轨等中高档功能 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总体进入世界强国行 列。按照路线图,在重点产品上,将重点针对航空 航天装备、汽车、电子信息设备等重点产业 发展的需要,开发高档数控机床、先进成形装备及成组 工艺生产线。包括:电子信息设备加工装备、航空航天 装备大型结构件制造与装配装备、航空发 动机制造关键装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关键制造装 备、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成套加工装备、汽

5、车关键 零部件加工成套装备及生产线、汽车四大工 艺总成生产线、大容量电力装备制造装备、工程及农业 机械生产线等产品。在增材制造装备领域,将重点突破 具有系列原创技术的钛合金、高强合金钢 、高强铝合金、高温合金、非金属工程材料与复合材料 等高性能大型关键构件高效增材制造工艺、成套装备、 专用材料及工程化关键技术,发展激光、 电子束、离子束及其它能源驱动的主流工艺装备;攻克 材料制备、打印头、智能软件等瓶颈,打造产业链。在 高档数控系统方面,重点开发多轴、多通 道、高精度插补、动态补偿和智能化编程、具有自监 控、维护、优化、重组等功能的智能型数控系统;提供 标准化基础平台,允许开发商、不同软硬件

6、模块介入,具有标准接口、模块化、可移植性、可扩展 性及可互换性等功能的开放型数控系统。在高性能功能 部件方面,重点开发20000400 00r/min高速电主轴、多轴联动主轴头、精密光栅、高速 高精度主轴轴承、12级滚珠丝杠导轨、定位精度小于6” 的转台等,研发高性能功 能部件精密加工、成形、检测、装配成套装备。在关键 共性技术上,重点攻克数字化协同设计及3D/4D全制造流 程仿真技术、精密及超精密机床的 可靠性及精度保持技术、复杂型面和难加工材料高效加 工及成形技术、100%在线检测技术。在应用示范工程方 面,将开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 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化升级工程、航空航天 高

7、端制造装备应用示范工程、汽车轻量化材质关键部件 及总成新工艺装备应用示范工程、舰船平 面/曲面智能化加工流水线应用示范工程。在战略支撑与 保障方面,路线图建议,一是组建国家数控机床共 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集中解决数字化 设计技术、动静热特性试验技术以及可靠性、精度保持 性等制约性关键技术。二是组建国家先进成形工艺创新 中心、推进制造工艺与制造装备的紧密结 合。新一代机器人示范应用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 主工作的机器,集现代制造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和信息 控制技术为一体,是智能制造的代表性产 品。机器人包括在制造环境下应用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 造环境下应用的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其中,服务机器人 根据

8、应用环境不同又分为应用于家庭或直 接服务于人的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和应用于特殊环境的 专业服务机器人。近年来,我国机器人市场快速发展。 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 5.6万台,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常养老助残、救 灾救援、公共安全等多种型号服务机器人已经开始进入 示范应用,清洁机器人、两轮自平衡 车和模型无人机等家用服务机器人已经进入消费市常预 计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 80万台;到2025年工业机器 人销量将达到26万台,保有量达到180万台。按照路线 图设定的发展目标,2020年,我国基本建成以市场为 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 紧密结合的机器人产

9、业体系。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国内 市场占有率达到50%,国产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到50%,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M TBF)达到8万小时;服务机器人在养老、康复、社会服 务、救灾救援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新一代机 器人的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培育出2 3家年产万台以上、产值规模超过百亿元、具有国际竞 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出58个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到 2025年,形成完善的机器人产 业体系,机器人研发、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力争达到世 界先进水平。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70%以上,国产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占 有率达到70%,产品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水平,平 均无故障时间达到

10、国际先进水平;服务机器人实现大批 量规模生产,在人民生活、社会服务 和国防建设中开始普及应用,部分产品实现出口;新一 代机器人样机研制成功,并实现一定规模的示范应用; 有12家企业进入世界前五名。工业机 器人、服务机器人及新一代机器人是下一步发展的重 点。其中,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要实现多关节工业机器 人、并联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的本体开发及 批量生产,使国产工业机器人在焊接、搬运、喷涂、加 工、装配、检测、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实现规模化集成应 用。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要重点开发养老 助残、家政服务、社会公共服务、教育娱乐等消费服务 领域机器人;重点开发医疗康复机器人、空间机器人、 救援机器人、能源安全

11、机器人、无人机等 特种机器人。在新一代机器人领域,要积极研发能够满 足智能制造需求,特别是与小批量定制、个性化制造、 柔性制造相适应的,可以完成动态、复杂 作业使命,可以与人类协同作业的新一代机器人。在关 键零部件上,要重点研发机器人专用摆线针轮减速器、 谐波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 伺服驱动器、高精度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产 品。在传感器上,要重点开发关节位置、力矩、视觉、 触觉、光敏、高频测量、激光位移等传感 器,满足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应用需求。在关键共性技术 方面,一是攻克整机技术,以机器人的系列化设计和批 量化制造,提高机器人产品的控制性能、 人机交互性能和可靠性性能,提高

12、机器人负载/自重比、 人机协作安全为目标,分阶段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二是部件技术,以突破机器人关键零部 件、满足国内市场应用,满足与人协作型机器人的关键 部件需求,满足新型机器人关键部件需求为目标,分阶 段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三是集成应用 技术,以提升机器人任务重构、偏差自适应调整的能力 ,提高机器人在人机共存环境中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 促进机器人融入人类生活为目标,分阶段 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在应用示范工程方面,要推进 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制及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减速器、 控制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传感器等关 键零部件的研制及产业化应用。推进工业机器人核心技 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工

13、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多 工业机器人协作技术及智能工业机器人技 术研究,并按照细分行业推进示范应用。推进服务机器 人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重点支持医疗、康复、养 老、助残、救援等社会公共服务机器人的 研制,创造良好社会和政策环境,推进国产产品的示范 应用。推进机器人人才培养示范工程,加强机器人相关 专业学科建设,加强多学科交叉整合,加 强国际交流与学习,加快引进海外高端人才,设立机器 人教学示范点,培养基础人才。在战略支撑和保障上, 路线图建议,编制机器人专项规划, 支持和推动机器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自主品牌建设, 对产业发展具有带动性或突出贡献的企业或项目给予奖 励,落实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 动计划(20152017年)对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项 目的支持。建立国家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开展机器人 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 建立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实现机器人及其关键 零部件性能检测能力,及可靠性和安全性能评价能力, 推广机器人评价、认证体系。同时,还要 加强机器人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 准的研究制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谢谢。 超声波焊接机 ty72htvv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Knowledge Knowledge ReviewRevi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