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CDMA蜂窝移动通信1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5757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详解CDMA蜂窝移动通信1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详解CDMA蜂窝移动通信1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详解CDMA蜂窝移动通信1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详解CDMA蜂窝移动通信1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详解CDMA蜂窝移动通信1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详解CDMA蜂窝移动通信1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详解CDMA蜂窝移动通信1讲解(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DMA蜂窝移动通信 袁超伟 陈德荣 冯志勇 编著 n第章 概述 n第章 CDMA技术基础 n第章 CDMA码序列 n第章 CDMA通信原理 n第章 窄带CDMA通信系统 n第章 IS-95 CDMA呼叫处理 n第章 IS-95 CDMA中信令的应用 n第章 IS-95 CDMA 系统中的软切换和功率控制 n第章 宽带CDMA蜂窝移动通信简介 目录 1.1 蜂窝网通信概论 1.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1.1.2 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状况 1.1.3 蜂窝技术 1.1.4 蜂窝网移动通信概论 1.2 多址接入技术 1.3 CDMA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第一章 概述 1.1蜂窝网通信概论 1.1.

2、1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早期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是从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 第三阶段是从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这时出现 并推广自动交换式的三级结构; 第四阶段是从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主要是解决 用户增加而频道有限的问题; 第五阶段是从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这是数字移动 通信系统的发展和成熟时期。 以AMPS和TACS为代表的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是模拟系统。模拟蜂窝网 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 现有的模拟式蜂窝系统体制混杂,不能实现国际漫游。 2 模拟

3、蜂窝网不能提供数据业务。 3 模拟系统设备价格高、手机体积大、电池充电后有效工作时间短, 给用户带来不便。 4 模拟系统网用户容量受到限制,在人口密度很大的城市,系统扩容 困难。 为了克服第一代蜂窝系统的局限性,以满足移动通信网发展的需要,北美、欧洲 和日本自世纪80年代中期起相继为第二蜂窝系统制定了三种不同的标准,即 北美的IS、欧洲的GSM和日本的JDC。 表1-2 几种典型的模拟蜂窝状移动电话系统 年代体制名称国家或地区 1979年HCMTS日本 1981年NMT-450北欧 1984年AMPS美国 1985年TACS英国 1986年NMT-900北欧 1987年C-900德国 1988

4、年ETACS/AMPS美国,英国 1991年GSM.8CH.TDMA欧洲 1992年CADN.3CH.TDMA美国,日本 1.1.2 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状况 1987年我国第一个模拟网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开通,采用的体制 为TACS。随后北京、秦皇岛、上海相继组建模拟移动电话系统, 年增长率一直超过100%;1994年11月开始组建GSM数字网;1998 年模拟用户开始下降;2001年7月关闭模拟网;到2001年11月底, 移动用户约达到1.4亿户,其中中国联通用户约达4000万。 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 8 199 9 200 0 20012002 中国移动 总用户数 156

5、.7 8 362.9 4 684.8 1 1325235 7 432 4 852 6 1410 0 2003 7 中国移动 模拟用户数 150.0 4 347.2 7 520.7640. 3 626. 8 459250 中国移动 数字用户数 6.7415.67164.1 1 683172 9.8 782 9 640 0 1005 0 1292 9.8 中国联通 GSM移动用户数 31040141521182 5 39305400 中国联通CDMA移 动用户数 120701. 2 表1-5 中国蜂窝移动用户发展情况。(单位:万) 年份200320042005 中国移动总 用户数230002800

6、034000 中国移动数字用户数150001830021200 中国联通GSM移动用户数610063006400 中国联通CDMA移动用户数 190034005400 表1.6中国蜂窝移动电话用户预测结果(单位:万) 图1.1 数字移动通信的演进过程 1.1.3 蜂窝技术 蜂窝的概念在处理覆盖区问题上与大区制是不同的。 它放弃了中心广播的方法,而将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许多较 小的区域,用许多小功率的发射机来覆盖每个小的区域, 这样的区域称为蜂窝小区(cell),许多小区就可以覆盖 整个服务区了。从理论上讲,我们可以给每个小区分配不 同的频率,但这样需要大量的频率资源,并且频谱利用率 很低,为了减小

7、对频率资源的需求和提高频谱利用率,我 们需将相同的频率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小区中重复使用,只 要使用相同频率的小区之间干扰足够小即可。 链状网 链状网主要用于覆盖公路、铁路、海岸等,如图1-2所示。 图1-2 链状网 基站天线若用全向辐射,覆盖区形状是圆形的。链状网宜采用有向天线,使每 个小区是扁圆形。链状网可进行频率再用。若以采用不同信道的两个小区组成一个 区群,如图-()所示,称为二频组。若以采用不同信道的三个小区组成一个 区群,如图-()所示,称为三频组。若以采用不同信道的四个小区组成一个 区群,如图-()所示,称为四频组。从造价和频率资源的利用而言,当然二 频组最好;但从抗同频道干扰方面而

8、言,二频组最差,还应考虑多频组。设n频组的 链状网如图1-3所示 图1-3 链状网的同频道干扰 每个小区的半径为r,相邻小区的交叠宽度为a,第n+1区与第1区为 同频道小区。据此,可以算出信号传输距离 和同频道干扰传输 距离 之比。 二频组三频组N频组 r/(3r-2a)r/(5r-3a)r(2n-1)r-na I/S a=0-19db-28db40lg1/(2n-1) a=r0db-12db40lg1/(n-1) 表1-7 同频道干扰 蜂窝网 a. 无线小区的形成 全向小区辐射的覆盖区是个圆形。为了不留空隙地覆盖整个平面的服务 区,一个个圆形辐射区之间一定含有很多的交叠。在考虑了交叠之后,

9、实际上每个辐射区的有效覆盖区是一个多边形。小区形状如图1-4所示 。 图1-4 小区的形状 可以证明,要用正多边形无空隙、无重叠地覆盖一个平面区域,可取的 形状只有这三种。那么这三种形状小区的邻区距离、小区面积、交叠区 宽度和交叠区面积如表1-8所示。 小区形状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 邻区距离 小区面积 交叠区宽度 交叠区面积 表1-8 三种形状小区的比较 b. 区群的组成 单位无线区群的构成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单位无线区群之间 彼此邻接;二是相邻单位无线区群的同频小区中心间隔距离是一样 的。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关系式如下: 中N为构成单位无线区群的正六边形的数目,简称区群数。及b均 为非负

10、整数,但、b不能同时为零。 c. 同频(信道)小区的距离 设小区的辐射半径(即六边形外接圆的半径)为R,则从图1-5可以算出 同信道小区中心之间的距离为: 图1-5 面状覆盖 d. 中心激励与顶点激励 在每个小区中,基站可 放在小区的中央,用全 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 ,这就是所谓的“中心 激励”方式,如图1-6 (a)所示。也可以将 基站设计在每个小区六 边形的三个顶点上,每 个基站采用三副120 扇形天线共同覆盖,这 就是所谓的“顶点激励 ”,如图1-6(b)所示 。 图1-6 激励与频率复用 采用定向天线后,所接收的同频干扰功率下降,因而可以减少 系统的同道干扰。另外,在不同地点采用多副定

11、向天线可以消 除小区内障碍物的阴影区。若要用定向天线,建议采用43 复用方式,即N=4,每个基站3个120扇区或60三叶草形 小区。见图1-6 (c)、(d)、(e)、(f)。 e. 小区的分裂 在整个服务区中每个区的大小可以是相同的,但这只能适应用户密度均匀 的情况。在用户密度高的市中心区可使小区的面积小一些,在用户密度低 的市郊区可使小区的面积大一些。小区一般分为巨区、宏区、微区、微微 区几类。具体指标及大体关系分别见表1-9和图1-7所示。 蜂房类型巨区宏区微区 蜂房半径(km)100500351 终端速度 (km/h) 1500500100 运行环境所有乡村郊区市区 业务量密度低低到中

12、中到高 适用系统卫星蜂窝蜂窝/无绳 表1-9 小区分类图1-7 小区分类图示 当一个特定小区的话务量增加时,小区可以被分裂为更小的小区。通过 小区数的增加来增加信道的再用数,这样来增加用户容量,如图1-8所 示。 图1-8 小区分裂 f. 切换 切换是使移动台的一个呼叫进程在小区之间移动时能够继续的过 程。切换可以基于接收的信号强度或信干比(SIR),或基于网络资源 管理的需要。切换过程可能涉及终端的注册和鉴权。切换可以分为硬 切换和软切换。 软切换是当移动终端的通信被连到另一个目标的无线端口时,不 需要中断与当前服务的无线端口的通信。在软切换中,移动终端可以 同时与两个无线端口通信。 硬切换

13、是移动终端被连到相邻的无线系统、不同的频率分配或不 同的空中接口特性和技术。硬切换在空中接口是先断后通的过程。 1.1.4 蜂窝网移动通信概论 系统结构 蜂窝系统的典型结构如图1-9所示。 图1-9 蜂窝系统形状 由图可见,蜂窝网移动通信系统本身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移动交换中 (MSC)或移动电话交换局(MTSO)、基站(BS)和移动(MS)。 蜂窝网的功能与特征 蜂窝网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 () 移动功能 蜂窝网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由基本服务及操作、维护和管理服务成。 () 服务资源功能 传输和同步 功率控制 采用小区制信道再用技术,提高频率使用效率。 设备通用性较强,接口标准规范统一。 ()

14、业务功能 业务分为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 蜂窝网通信的主要特征 频率再用是蜂窝系统的重要概念,也是蜂窝系统的显著特征 。为了实现频率再用,除了正确的频率配置外,在小区内应限制 基站的发射功率。 蜂窝移动系统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过境切换(或越区切换)。 将服务区域划分成小区所带来的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并非所有的 移动中通话都能在单个小区内完成。 蜂窝系统的第三个特征是小区分裂。用小区分裂的方式可增 加系统的容量。一般来说,小区半径越小,基站数量越多,系统 的容量也就越大。 从模拟蜂窝网到数字蜂窝网 模拟蜂窝网存在的主要缺陷为频谱利用率低;体制过多,不易于国际漫 游;保密性差,易被窃听;移动设备成本高,体

15、积大;不安全,容易被 盗号码;所能提供的业务种类受限;网络管理存在问题等。数字蜂窝系 统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主要优点可以归纳如下: (1) 频谱利用率较高,可进一步提高系统容量。 (2) 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 (3) 保密性好。 (4) 抗衰落能力强。 (5) 网络管理与控制更有效。 今后十多年将是数字网(尤其是CDMA数字网)大发展的时期,其体制 与技术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将产生重大影响。 1.2 多址接入技术 任何空中接口设计的基础都是如何选择在用户之间分享公共传输媒体,即 多址接入方案。第一代蜂窝系统AMPS以及第二代IS-54和IS-95标准代表了 三类典型的多址(MA

16、)技术方式,即 FDMA、TDMA、CDMA。基本的多 址接入方案如图1-10所示。 图1-10 多址接入方案 1.3 CDMA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扩频技术起源于军用和航空系统。抵消人为干扰技术的发展已经证 明扩频技术适用于蜂窝应用中色散信道的通信。 CDMA时代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先锋CDMA时代; (2)窄带CDMA时代; (3)宽带CDMA时代。 2.1 CDMA技术基本原理 2.1.1引言 2.1.2码分多址技术基本原理 2.2 扩频通信系统 2.2.1 概述 2.2.2 扩频通信系统 2.3 卷积编码 2.4 块交织 2.5 数字信号调制 2.5.1 数字信号的表示 2.5.2 数字信号传输质量指标 2.5.3 调制技术 第章 CDMA技术基础 2.6 数据扰码 2.7 鉴权和加密 2.7.1 鉴权过程 2.7.2 共用保密数据 2.7.3 参数更新 2.7.4 话音保密 第章 CDM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