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3-5高考考点近5年高考考点总结,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5413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3-5高考考点近5年高考考点总结,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物理3-5高考考点近5年高考考点总结,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物理3-5高考考点近5年高考考点总结,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物理3-5高考考点近5年高考考点总结,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物理3-5高考考点近5年高考考点总结,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3-5高考考点近5年高考考点总结,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3-5高考考点近5年高考考点总结,教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9年新课标高考物理 36物理选修3-5(15分) (1)(5分)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有填错的不得分) A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 B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产生光电 效应 C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 金属的逸出功越小 D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 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答案:A 一、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方程 (2009,2011 ) 1、光电效应(表明光子具有能量) 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 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 电子叫光电子。(实验图在课本) 2、光电效应的研究结果:

2、截止频率:光电子的能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 入射光的强弱无关,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 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 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 光电效应;) 存在饱和电流,这表明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 的光电子数越多; (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 度成正比。) 存在遏止电压: ;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 的增大而增大); 效应具有瞬时性: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 不超过10-9s。 3、光电效应方程: 同时, (Ek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3、;W是逸出功,即从金 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所做的 功。) (掌握Ek/Uc图象的物理意义) 2011年新课标 高考物理 353-5 (15分) (6分)在光电电效应试验应试验 中,某金属的截 止频频率相应应的波长为长为 0,该该金属的逸出功 为为_。若用波长为长为 (0)的单单色光 做该实验该实验 ,则则其遏止电压为电压为 _。 (已知电电子的电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布朗克 常量分别为别为 e、c和h)。 二、原子核式模型机构 1、1897年汤姆生(英)发现了电子,提出原子的枣 糕模型,揭开了研究原子结构的序幕。(谁发现 了阴极射线?) 2、1909年起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做了粒

4、子轰击金 箔的实验,即粒子散射实验(实验装置见必修 本P257) 3、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按照 这个学说,可很好地解释粒子散射实验结果 三、原子的能级(2010 ) 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基态;激 发态。 2、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 级跃迁时可能是吸收光子,也可能是由于碰撞(用加 热的方法,使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碰撞可 以传递能量)。 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只能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而从某一能级到被电离可以吸收能量大于或等于电 离能的任何频率的光子。 2010年新课标课标 高考物理 34物理选修3-5(15分) (1

5、)(5分)用频率为 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 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 的三条谱线,且 , 则 。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B C D. 3、一群(一个)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 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N= 。 氢原子的光谱 1、1919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质 子即氢原子核。核反应方程_ 。 2、卢瑟福预想到原子内存在质量跟质子相等的 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即中子。 查德威克证明:用天然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 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不带电粒子。 核反应方程_。 3、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 四、原子核的组成 (1)人类认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和它的变化规律,是从

6、 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 (2)1896年贝克勒耳发现放射性,在他的建议下,玛丽 居里和皮埃尔居里经过研究发现了新元素钋和镭 。 (3)用磁场来研究放射线的性质(图见3-5第74页): 射线带正电,偏转较小,粒子就是氦原子核,贯 穿本领很小,电离作用很强,使底片感光作用很强; 射线带负电,偏转较大,是高速电子流,贯穿本领 很强(几毫米的铝板),电离作用较弱; 射线中电中性的,无偏转,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 贯穿本领最强(几厘米的铅板),电离作用很小 五、天然放射现象 六、原子核的衰变(2008) 半衰期 1、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 叫做原子核的衰变。在衰变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 是守

7、恒的(注意:质量并不守恒。)。 射线是伴随射线或射线产生的,没有单独的 衰变(衰变: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辐射光子 后跃迁到低能级。)。 2、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 需要的时间。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 本身的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 状态无关,它是对大量原子的统计规律。N= , m= 。 答案:8 4 七、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放射性同位素 1、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a、利用它的射线 (贯穿本领、电离作用、物理和化学效应 );b、做示踪原子。 2、放射性同位素的防护:过量的射线对人体 组织有破坏作用,这些破坏往往是对细胞 核的破坏,因此,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时 ,

8、必须注意人身安全,同时要放射性物质 对空气、水源等的破坏。 八、核力与结合能 质量亏损(2012) 1、由于核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核子之间的引力, 特点:核力与核子是否带电无关短程力,其作用 范围为 ,只有相邻的核子间才发生作用),所 以核子结合成原子核(例_)或原子核分解为核 子(例_)时,都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 2、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 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原子核的结合能,亦称核能。 3、我们把核子结合生成原子核,所生成的原子核的质 量比生成它的核子的总质量要小些,这种现象叫做质 量亏损。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得出物体的质量和能量间的关系 式E=mc2,就是著名的质能

9、联系方程,简称质能方程 。 1u相当于931.5MeV/c2 (此结论在计算中可直接应用 )(3-5p82)。 【答案】 (或中子) 17.6 九、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核的过程, 称为核反应(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在核反应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是守恒的。 举例:(1)如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质子 ; (2)1934年,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 在用粒子轰击铝箔时,除探测到预料中的中 子外,还探测到了正电子。核反应方程 这是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得到放射性同位素。 十、重核的裂变 轻核的聚变 1、凡是释放核能的核反应都有质量亏损。核 子组成不同的原子核时,平均每个核子的质 量亏

10、损是不同的,所以各种原子核中核子的 平均质量不同。核子平均质量小的,每个核 子平均放的能多。铁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 量最小,所以铁原子核最稳定。 凡是由平均质量大的核,生成平均质量小的 核的核反应都是释放核能的。 2、1938年德国化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现重核裂变,即 一个重核在俘获一个中子后,分裂成几个中等质量的核的 反应过程,这发现为核能的利用开辟了道路。 3、由于中子的增殖使裂变反应能持续地进行的过程称为链 式反应。为使其容易发生,最好使用纯铀235。因为原子 核非常小,如果铀块的体积不够大,中子从铀块中通过时 ,可能还没有碰到铀核就跑到铀块外面去了,因此存在能 够发生链式反应的铀块的最小体积,即临界体积。 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是裂变物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并有中 子进入。应用有原子弹、核反应堆。 4、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叫聚变发生聚变的条件是:超 高温(几百万度以上),因此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太阳 的能量产生于热核反应。可以用原子弹来引起热核反应。 应用有氢弹、可控热核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