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五年级下电子教案第二单元表格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15323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五年级下电子教案第二单元表格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西师版五年级下电子教案第二单元表格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西师版五年级下电子教案第二单元表格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西师版五年级下电子教案第二单元表格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西师版五年级下电子教案第二单元表格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版五年级下电子教案第二单元表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五年级下电子教案第二单元表格(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t;p&gt;&amp;lt;p&amp;gt;&amp;amp;lt;数学电子教案模板&amp;amp;gt;: 2012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课 题长方体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7页的例1、例2的活动1、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九的第1,2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渗透事物是相互

2、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准备1、长方体、正方体直观图。2、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或物品。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探究学习1摸一摸,认一认今天你们带来了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呢?展示给大家看看吧。师:像这些形状的图形都称作立体图形。(出示直观立体图)师:请大家摸摸看,这些物体与我们前面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是平面图形,长方体是立体图形。)你能指出长方体、正方体的面吗?学生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物品学生感知、回答教 学 过 程备 注刚才同学们指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而两个面

3、相接的边称为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请给你的同桌介绍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的面、棱、顶点吧2探索特征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你会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有12条棱,8个顶点。)你认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呢?(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6个面都相等的长方体。)3小结三、课堂活动&amp;amp;#160;&amp;amp;#160;&amp;amp;#160; 第37页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同桌互说学生观察汇报思考回答作业设计1练习九第1题

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练习九第2题。板书设计教 后 记&amp;amp;lt;数学电子教案模板&amp;amp;gt;: 2012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剪一剪的活动1,第41页练习十第1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进一步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侧面展开图)。2能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面积。3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表面积的含义。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面积计算教学难点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教 学 过

5、程备 注一、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谁能说说它们的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二、探究新知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的意义(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我们都知道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我们就称这6个面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我们能看到或摸到的这些部分都是这个物体的表面。请大家拿出一件自己喜欢的物体,像刚才那样把它的表面介绍给你的同桌。2剪一剪,看一看师:为了更好地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我们把它们剪开来看看,怎么样?师生互动学生动手操作教 学 过 程备 注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通过剪一剪,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的大小。像这样,一个物体

6、表面所有面的面积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呢?三、课堂练习判断:(1)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是长方形。()(2)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一定相等。()(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4个面面积相等。()(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小结思考回答作业设计1实际操作:练习十第1题。板书设计教 后 记&amp;amp;lt;数学电子教案模板&amp;amp;gt;: 2012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例1。教学目标1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功的体验。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教学准备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复习引入二、探究学习1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出示例1:制作下面这样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师:请大家想一想,这道题实际上是求什么呢?你打算怎样解决这

8、个问题呢?汇报交流计算情况,教师总结学生的不同算法,点拨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amp;amp;#215;宽&amp;amp;#215;2长&amp;amp;#215;高&amp;amp;#215;2宽&amp;amp;#215;高&amp;amp;#215;2。小组合作完成这个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 学 过 程备 注(长&amp;amp;#215;宽长&amp;amp;#215;高宽&amp;amp;#215;高)&amp;amp;#215;22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师:通过大家的积极思考,我们学会了

9、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正方体的表面积又怎样算呢?出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长&amp;amp;#215;宽长&amp;amp;#215;高宽&amp;amp;#215;高)&amp;amp;#215;2的计算方法来做的。只要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就可以了。师: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吗?(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是相同的。)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amp;amp;#215;棱长&amp;amp;#215;6。)三、课堂小结&amp;amp;#160;&amp;amp;#160;&

10、;amp;amp;#160; 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讨论、汇报交流。作业设计1练习十第2题。2练习十第3题。板书设计教 后 记&amp;amp;lt;数学电子教案模板&amp;amp;gt;: 2012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的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动脑和同伴间协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

11、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教 学 过 程备 注一、创设情境师: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算?(出示一个纸做的袋子)想知道做这样一个漂亮的纸袋子需要多少纸吗?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什么知识呢?今天我们就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二、探究学习1教学例2让学生齐读例2。师:请大家结合生活实际想想看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考虑什么问题?师:你是怎样计算的?(1):25&amp;amp;#215;35&amp;amp;#215;210&amp;amp;#21

12、5;35&amp;amp;#215;225&amp;amp;#215;102700(cm2)。思考回答教 学 过 程备 注前后面左右面下面(2):(25&amp;amp;#215;3510&amp;amp;#215;3510&amp;amp;#215;25)&amp;amp;#215;210&amp;amp;#215;252700(cm2)。六个面的面积-上面2试一试:做这样一个灯笼(上下都是空的),至少需要多少红绸?(1):这个灯笼上下面都是空的,不需要做,只需求前、后、左、右4个面的面积。(2):还可以这样算:一个面的面积&a

13、mp;amp;#215;470(dm2),因为它4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师:在解决与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应注意些什么?三、课堂活动1教科书第41页的课堂活动第1题2课堂活动23课堂活动3五、课堂小结&amp;amp;#160;&amp;amp;#160;&amp;amp;#160;学生汇报交流思考应算哪几个面,再独立解决。汇报交流:作业设计练习十第4题板书设计教 后 记&amp;amp;lt;数学电子教案模板&amp;amp;gt;: 2012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总第 课时课 题体积与体积单位(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的例1

14、、例2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历猜测、观察、动手的过程,感知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含义。2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cm3、dm3、m3。3在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对cm3、dm3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教学重点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意义。教学难点体积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具:量杯、土豆、绳子、杯子。学具:装满沙的杯子、橡皮块、积木等。教 学 过 程备 注二、教学例11实验(1)猜一猜:出示装有水的量杯和土豆。如果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不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为什么?(2)看一看: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上升。(3)想一想:把土豆从水中取出,水位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教师将土豆从水中取出,水位下降。)(4)说一说:讨论

15、刚才的实验过程及水位变化的原因。2概括: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3归纳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抽生举例思考回答思考回答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抽生。教 学 过 程备 注说明物体的体积大小。三、教学例2&amp;amp;#160;&amp;amp;#160;&amp;amp;#160;和长度、面积一样,我们也常常需要给物体的体积确定单位。1师生共做。(1)画一条边长为1cm的线段,标出长度。(2)画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标出边长和面积。2从学具袋中拿出一个小正方体,量出它的棱长为1cm。这个小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用字母表示为1cm3,读作1立方厘米。3列举生活中体积为1cm3的物体的例子。4小组活动:用几个体积为1cm3的小正方体拼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并说一说,这些长方体的体积分别是多少立方厘米?5认识1立方分米。你知道1立方分米是多大吗?(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也可写作1dm3。)&amp;amp;#160;&amp;lt;/p&amp;gt;&lt;/p&g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