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最完整课件5(明).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39335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批评史最完整课件5(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最完整课件5(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最完整课件5(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最完整课件5(明).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最完整课件5(明).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批评史最完整课件5(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批评史最完整课件5(明).(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繁 荣和鼎盛 明清时期 概述:明清时期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新变化 1、文学理论批评改变了以诗文理论批评为主的状况,呈现出 诗文、戏剧、小说理论批评分途发展、而又殊途同归的局面。 2、诗文的理论批评有了更大的发展,其意义不仅仅在评论当代 的诗文,而是在对整个中国古代诗文创作进行整体的评论,研 究其历史经验。所以,从文学理论批评的成就及其深度和广度 来看,诗文理论批评仍然占有主要地位,而且对戏剧小说理论 批评有着很深刻的影响。 3、从明代中叶起文艺上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新思潮,它的基 本特征是:强调文艺是纯洁心灵之体现,是具有个性解放色彩的 自由情性之抒发,提倡真情而反对假理,

2、主张师心而反对复古 ,它一与传统的言志载道、美刺讽谏文艺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 立,而具有很明显的叛逆性。 4、对中国古代传统审美特征和艺术表现方法的研究与总结,是 这一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也是成就很高 、最有价值的方面。尤其在清代,这个特点更为明显。 5、这个时期有关文学理论批评的论述非常之多,保存下来的资 料也是极其丰富的,但是,其中也有相当多的部分,只是重复 古人已经说过的内容,而并无多少新意。 第十二章 明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复古和反 复古 第一节 明代复古主义文学思想的发展和前后七子的文学理论 批评 第二节 明代文艺新思潮的兴起和李赞的“童心说” 第三节 公安三袁的“性灵

3、”说 第一节 明代复古主义文学思想的发展和前 后七子的文学理论批评 朱元璋是在恢复汉制的号召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的,所 以明初在文化思想上竭力推崇汉唐盛世,复古思想较为浓厚。 朱元璋为了巩固其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竭 力推行程朱理学,建立了科举考试制度,以八股文取士。因此 ,明初自洪武至宣德、正统的近百年间,文学思想上以明道宗 经为主导倾向,诗歌创作卜比较推崇汉魏盛唐,在文学理论上 没有多少新的特色。 宋镰的学生方孝孺说:“凡文之为用,明道、立政二端而已。” 答王秀才书 高棅著有唐诗品汇是受严羽的影响,对严羽沧浪诗话 以盛唐为法作了进一步发挥,确立了分唐诗为初、盛、中、晚 四

4、个时期,而以盛唐为正宗的思想。 明前七子及其文学思想 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 。 掀起了“复古模拟”的文艺思潮。 明史李梦阳传“梦阳才思雄鸷,卓然以复古自命,弘治 时,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梦阳独讥其萎弱,倡 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 李梦阳复古主义文学思想的核心是提倡学习古人格调,遵循古 人的法式,所谓“高古者格,宛亮者调”(驳何氏论文书) ,要求诗歌做到“格古、调逸、气舒、句浑、音圆、思冲、情 以发之,七者备而后诗昌也”。 明后七子及其文学思想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并有谢臻、宗 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作呼应的后

5、七子兴起。把复古主 义的文艺思潮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既赞成拘守尺寸,模拟 蹈袭,又主张灵活多变,神化无迹,重视表现性情之真,讲究 诗歌意境的创造,强调作家的天赋才能和对艺术的灵敏悟性, 实已开公安派文学思想之先河,在诗学理论上是很有贡献的。 李攀龙答冯通书说:“秦、汉以后无文矣。” 第二节 明代文艺新思潮的兴起和李赞的“ 童心说” 明代从嘉靖后期开始,文艺上出现了一股反复古的新思潮,至 隆庆、万历起逐渐扩大,并发展成为包括诗文、戏曲、小说乃 至书画各个领域共同的主导倾向,从而代替了绵延一二百年的 复古主义文艺思想。这股文艺新思潮的核心是:强调文学源于人 的心灵,以师心代替师古,要求文学冲破礼

6、教藩篱,摆脱理学 的羁绊,充分体现人的个性,并主张任性而为,不受任何束缚 ,以真实、自然、与化工造物同体为最高审美原则,它在文学 理论批评.上的集中表现,就是性灵说和童心说。 李贽和童心说 童心说是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出的文艺思想;它集中反映在童 心说一文中,他认为凡“天下之至文”都是出自未经理学“ 闻见道理”之类污染的“童心”的;童心即是赤子之心,它没 有一点虚假的成分,是最纯洁最真实的,没有受过社会上多少 带有某种偏见的流行观念和传统观念影响。 “化工之美” “化工”,是指天工。人工虽“工巧至极”,终究还是“似真 非真”,“人人之心者不深”,惟作者穷巧极工,不遗余力, 是故语尽而意亦尽,词竭而

7、味索然亦随以竭”;而“化工”之作 ,如西厢拜月,则“意者宇宙之内,本自有如此可喜 之人,如化工之于物,其工巧自不可思议耳尔”。必如水浒 、西厢等“天下之至文”,方可具备“化工”之美。 。公安三袁是李贽的朋友,也是他的学生,他们的文学思想是 在李贽“童心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对李贽思想的进 一步发展。同时,汤显祖、冯梦龙等又分别在诗文、戏曲、小 说等不同方面扩展了李贽的思想,从而形成一个颇有气势,并 对文坛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文艺新思潮。 第三节 公安三袁和“性灵”说 三袁是湖北公安人,长兄袁宗道,其次是袁宏道,最小的是袁 中道。 衰氏三兄弟中,袁宏道贡献最大,其理论也最全面、最系统, 故钱谦

8、益列朝诗集小传中说:“中郎之论出,王、李之云雾 一扫,天下之文人才士始知疏瀹心灵,搜剔慧性,以荡涤摹拟 涂泽之病,其功伟矣。” “性灵” 说的特点 1、“真”,提倡诗文创作必须抒写作家的性灵,表现内心的真 实感情,应该是自然天性的流露,反对任何的因袭模拟、剿窃 仿作。 叙小修诗中赞扬其弟小修的诗道: 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 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 如水东注,令人夺魄。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 ,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 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性灵” 说的特点 2、“变”,强调“变”是公安派批

9、评复古模拟文学思潮的理 论基础。他指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认为只有某一个 时代的文学才是最好的,不同的时代各有不同的创造,否则就 没有文学的历史发展了。这个“变”的思想自然也是受了李赞 的童心说中思想影响而来的,但是在袁宏道那里又有了重大发 展。 叙小修诗中说道:“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 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惟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 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 “性灵” 说的特点 3、“趣”,由于提倡性灵,要求作家有白己的个性,故对其作 品自然也要求有特殊的“趣”。公安派提倡的“趣”,指的是 一种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它明显地带有时代的色彩。 “

10、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 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叙陈正 甫会心集 4、“奇”,指的是并非人为造作之“奇”,而是指符合于人之 真性情、不模仿前人而极其自然者为“奇”。 答李元善:“文章新奇,无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 字法句法调法,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此真新奇也。” 第十三章 明代的小说戏曲理论批评 第一节 明代的小说评点和李贽对水浒的批评 第二节 明代的戏曲理论批评 第一节 明代的小说评点和李贽对水浒 的批评 明代的小说理论批评,有关文言小说的比较少,主要是对白话 小说的理论批评,它自明代中叶开始出现了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当时小说理论批评方

11、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对作品的评点;二是为小说写序或跋;三是笔记杂著中的 一些片断记载和评述 评点方式所具有的最大特点是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评点方 式的缺点,它往往受一部作品或作品中某一部分的限制,不能 从理论上进一步展开,作比较深人的全面、系统分析,有时显 得很零碎。 李贽及其对水浒传的点评 李贽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明代最重 要的小说理论批评家。他首先开始评点白话小说,并且把小说 批评和社会批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小说批评来宣传反道 学、反传统的叛逆思想。他对历来被正统文人看不起的小说和 戏曲,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水浒传、西厢记等为“ 天下之至文”,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小

12、说戏曲的地位。 容与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回本评点的内 容主要是借批评考水浒传来进行社会政治批评,抨击朝廷 腐朽黑暗,痛骂贪官污吏,揭露假道学的虚伪性,赞扬“率性 而行”的言行。这和李贽的思想及忠义水浒传序的内容是 很一致的。 明代小说批评的几个问题 明代从嘉靖、万历之交开始,在具有启蒙色彩文艺新思潮和李 赞等人的影响一下,小说理论批评形成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高潮 ,涉及许多重要文学理论问题,这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极大地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小说应当与正统 诗文有同样的地位,认为小说是“六经冈史之辅”,有益于“ 世道人心”。它和史书同样有“垂鉴后世”之社会教育作用, 而且

13、由于它的通俗性、形象性,更易为人们所接受。张尚德的 三国志通俗演义引指出:“通俗小说可以使是是非非,了然 于心目之下,裨益风教,广且大焉。” 明代小说批评的几个问题 第二,注意到了小说的真实性、生动性、形象性,以及由此而 产生的强烈艺术魅力,表现了对小说审美特征的比较深刻的认 识。许多人指出小说的特点是生动具体的描绘人情物态,如天 都外臣水浒传叙说“如良工善绘,浓淡远近,点染尽工” 。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说水浒传是“不事文饰, 而曲尽人情”。 第三,探讨了历史小说创作中的历史真实(即生活真实)和艺术 真实的关系问题。一派认为历史小说必须严格遵循历史事实, 不允许有任何的虚构,要按照历史著作“

14、实录”原则来创作。 余邵鱼题全像列国志传引中说:“编年取法麟经,记事一据 实录。”另一派认为历史小说创作只要基本史实不违背正史即 可,不必所有细节都符合正史。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叙中说 此书“虽敷演不无增添,形容不无润色,而大要不敢尽违其实 ”。 明代小说批评的几个问题 第四,小说创作中的虚构和真实的关系。随着小说理论批评的 发展,对虚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许多人提出小 说创作不是简单地“实录”。生活或依据正史,而且必须要有 虚构,这样才能更“真”。小说的“真”不是具体的人和事的 真实,而是“情”和“理”的真实。 第五,对浪漫主义小说及其创作特点的分析。对浪漫主义小说 特点的探讨得比较多

15、的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关于浪漫主义小说 的作者寓意和社会作用,一是关于浪漫主义小说创作中的幻和 真的关系问题。这两方面是有联系,归根结底是浪漫主义作品 的现实基础问题。 明代小说批评的几个问题 第六,提出了小说人物塑造的理论。容与堂本水浒传评点 在艺术分析上运用古代诗文书画的传统美学观点,探讨了小说 创作中人物塑造理论,并作了创造性的发挥。首先,它认为 水浒传人物塑造的主要成就,是在于它具有“传神”写照、 “咄咄逼真”的特点,达到了化工境界。如第21回回评写道:“ 此回文字逼真,化工肖物。摩写宋江、阎婆惜并阎婆处,不惟 能画眼前,且画心上;不惟能画心上,且并画意外。” 第二节 明代的戏曲理论批

16、评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的发展是很繁荣的,从数量上说比小说理论 批评要多,且有不少专著,不过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它的理 论价值和涉及理论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却又不如小说理论批评 。 著名剧作家写了较为详细的评语。贾仲明就钟嗣成录鬼簿 作了增订,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等八十余人补写 了挽词。他对关汉卿的评价很高,在挽词中赞扬其作品字字珠 巩、玲珑透彻,有自然天成之美,称烦王实甫“西厢记 天下夺魁”。他很重视杂剧作家的拜风调才情”,也很重视杂 剧情节、结构。 第二节 明代的戏曲理论批评 明代后期产生了两个对立的戏曲流派,并在戏曲理论批评上有 激烈的论争,这就是著名的吴和临川派。争论的焦点是戏 曲创作应当重音律还是重意趣,争论起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