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七单元复习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0104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第七单元复习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第七单元复习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第七单元复习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第七单元复习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第七单元复习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第七单元复习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第七单元复习讲解(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说明 文章首先列举了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 事例。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 百里奚,最初或为农夫、或为工匠、或为商 贩、或为囚徒、或为隐士、或为奴隶,他们 都从逆境中走了出来,成就了大功业,成为 了圣君贤臣。然后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 出这样的观点: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 的人,起先都要吃大苦,经历种种肉体和精 神的折磨,从而锻炼意志,增加才干。 接着谈人(主要着眼于“生于忧患”)论国 (主要着眼于“死于安乐”),对上述观点 进一步加以阐发:一个人(当时主要是指 统治者),老犯错误,就能促使他改正错 误;思路阻塞不通,就能激发他苦思冥想 ,振奋精神;别人老对他

2、怒形于色,口出 怨言,就能促使他猛然省悟,知道自己的 不足。一个国家,如果内无坚守法度的世 族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无足以写之抗衡 的邻国和外患的入侵,这样的国家就会灭 亡。 最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耽 于安逸享乐。文章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结构清晰,论证极为有力。 文中“人恒过,然后能改”,是承上文“行 拂乱其所为”说的;“困于心,衡于虑,而 后作”,是承上文“苦其心志”说的,“征于 色,发于声,而后喻”是承上文“动心忍性” 说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翻译 舜从田园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 劳作之中被起,铰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 用,管夷吾被从狱

3、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 任用,孙叔敖从海滨被起用,百里奚被 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 ,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 使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 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 ,使他性情坚忍。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 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创造 ;(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 )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 个国家,如果(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 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 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部的祸患 ,就常常会被消失。这样,就知道忧愁 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 灭亡的道理了。 生于忧患,死

4、于安乐巩固练习 一、结合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本文第一段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的目的是 什么? 文中哪一句正是从反面充分论证了这一 点? 、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 上启下 的过渡作用? 、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二、完成下列练习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红字词的意思 1、所以动心忍性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6、 空乏其身 7、舜发于畎亩之 中 8、 苦其心志 9、人恒过 10、 曾益其所不能 (二)比较下列各组加红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故天将

5、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6)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理解课文内容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 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课 文词语回答) (3)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 比

6、较分析。 (五)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 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 的一句名言: (六)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 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 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曹刿论战课文说明 课文共分三段。第一段(从“十年春”到“ 战则请从”)写战前,记述曹刿一次次询 问和批庄公的有关看法,最后得出得民心 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第二段(从“公 与之乘”到“遂逐齐师”)写战中,记述鲁 军与军战于长勺,击溃适度军的经过。第 三段(从“既克”到“故逐之”)写战后,记 述庄公问、曹刿答,从而揭示曹刿非凡的 战略思想和卓越的军事见解。 第一段可分三

7、个层次。第一层,即“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简要 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和庄公被 迫出战的打算。第二层,从“曹刿请 见”到“乃入见”,通过写乡人劝阻曹 刿、曹刿解释说明,表现了曹刿深谋 远虑的政治远见和敢于负责的态度。 第三层(本段余下文字),写曹刿一次 次询问庄公迎战的政治上的准备,最后 得出:获取国人的信任,是战胜齐军的 政治保证。 第二段也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公 与之乘。战于长勺。”)概括地交代作战 的地点 一曹刿随庄公直接参战。此后 叙述作战情况,主要讲述了两层意思。 从“公将驰之”到“遂逐齐师”为另一层。 前一层记述了曹刿和庄公击鼓进军一 事上表现出不同的看法,以及曹刿

8、抓 住机会击鼓进军、致使齐军大败的经 过。后一层记述曹刿戒骄戒躁、沉着 果断,指挥鲁军“遂逐齐师”,层次清 晰,叙事完整(写出了完整的作战过 程)。 第三段主要记述战斗胜利后“公问 其故”,曹刿向庄公进行解释说明 。 曹刿先总说一句,指出士卒的勇 气在战斗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然后照应第二段中两次“未可”和 两次“可矣”,分两层论述“未可”和 “可矣”的道理。 第一层,阐述在战斗中要善于创造“彼 竭我盈”的形势,并善于抓住这样的机 会,实施反击,以弱胜强。第二层, 阐述在战场上,即使处于有利的地位 ,也要善于从最坏处设想,当敌人强 大时,尤应如此;同时要实地考察, 一旦证实情况确实于己有利,就

9、要抓 住机会,积极进攻,争取最大的胜利 。 曹刿论战课文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大举 攻打我(鲁)国。庄公将要派兵迎战。 曹刿(听到这个消息后)请求拜见(庄 公)。他的乡亲们说:“(国家大事,就 让)那些吃肉的大官们去商量吧,(你 ) 为何去参与呢?”曹刿说:“不。那些吃 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曹刿)就进宫拜见(庄公)。他问道 :“您靠什么(让将士们)跟齐国军队 (拼命)作战?”庄公说:“(我待人不 错)凡是衣食之类养生的东西,我都 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分一些给别人。 ”曹刿应答说:“这种不恩小惠并没有普 及到全体百姓身上,他们不会(因此而 )跟从(您去拼命作战的

10、)。” 庄公说:“(我在祭祀鬼神的时候)所用的牲畜 、 宝玉、丝绸,不敢虚报浮夸,总是按实数(有 多少说多少)。”曹刿应答说:“(对鬼神不说 谎这种)小信用,还不能得到(鬼神的)信 任,鬼神不会(因此)保佑(您打胜仗)。”庄 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 一明察,但一定按情理(来审理)。”曹刿应答 说:“(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 事)之类的事。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 仗了。如果(跟齐国)作战,就请(让我)跟 从(您)。”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率领鲁国军 队出征)。齐鲁两国的军队在长勺开战 。 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攻齐国军 队)。曹刿阻止说:“还不行。”齐国

11、军 队击过了三次鼓,曹刿(才)说:“可以 (击鼓进攻)了。”齐国军队大败。庄公 准备驱车追击。曹刿(又阻止)说:“还 不行。”他下车察看了齐军战车轮子留下 的印迹,又登上车前的轼木认真眺望敌 情,(然后)说:“行了。”(庄公就( 命令鲁军)大举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之后,庄公问曹刿那样(指挥军队)的 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要凭敢作也为毫不畏 惧的气概的。第一次击鼓的时候,将士们士气高 涨,第二次击鼓的时候,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 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耗尽了。敌人(击鼓进 攻了三次)士气耗尽,而我军(才第一次击鼓) 士气高涨,因此战胜了他们。(齐国这样的)大 国,很难预料,(我)害怕(他们)埋

12、下伏兵 (假装逃跑,因此没让您下令追击)。我仔细察 看发现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 也倒了,(知道他们真的败了)这才(请您下令) 追击他们。 曹刿论战巩固练习 1、本文选自,作者为 (时代) (国)史官 (人名) 2、解释下列加红字词 (1)肉食鄙,未能远谋。(2)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4)小大之狱 (5)虽不能察(6)可以一战(7)公将鼓之 (8)既克,公问其故 3、选出下列加红词语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忠之属也 公将鼓之 故克之 B、其乡人曰 公问其故 其真无马邪 C、何以战 必以分人 不以疾也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克之 故逐之 4、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练习 (1)本文第一自然段主要体现了曹刿的哪些思想? (2)曹刿请见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各是什么?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肉食者的鄙? (4)本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曹刿具有哪些特点? 1、 ,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 热, 。 2、折戟沉沙铁未销, 。 ,铜雀春深锁二乔。 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 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5、 , , 。望西都 ,意踯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