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的计算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09893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梯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的计算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电梯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的计算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电梯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的计算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电梯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的计算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电梯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的计算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梯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的计算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的计算综述(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的计算顶层高度和底坑深度的计算 一. 轿厢结构 二. 顶层高度国标要求 三. 顶层高度计算 四. 底坑深度国标要求 五. 底坑深度计算 六. 对重行程计算 共22页,第1页 共22页,第2页 一、轿厢结构 GB7588-2003 5.7.1.1 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 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的制导行程。 b)符合8.13.2尺寸要求的轿顶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不包括5.7.1.1c)所述的部件面积, 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的零部件)之 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

2、0+0.035v2(m) 8.13.2 轿顶应有一块不小于0.12m2的站人用的净面积,其短边不小于0.25m。 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 1)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包括下面 2)所述及的 部件,不应小于0.3+0.035v2(m)。 2)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件之间自由垂直距离 不应小于0.1+0.035v2(m)。 d)轿厢上方应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以能容纳一个不小于0.50.60.8 (m) 的长方体为准,任一平面朝下放置即可。对于用曳引直接系住的电梯,只要每根曳引绳 中心线距长方体的一个垂直面(至少一个)的距离均大于0.1

3、5m,则悬挂曳引绳和它的附 件可以包括在这个空间内。 共22页,第3页 二、顶层高度国标要求 三、顶层高度计算 国标条件a: 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的制导行程。 需要了解: 1、轿厢中的哪些部件与导轨连接? 2、哪个部件最接近导轨顶部? 轿厢与导轨相连的最高部件为导靴 共22页,第4页 三、顶层高度计算 国标条件a: 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的制导行程。 在非单顶的情况下,L1=3305mm; L2=2925mm 轿厢托架高:170mm 共22页,第5页 直梁 托架 三、顶层高度计算 国标条件a: a)轿厢导

4、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的制导行程。 轿厢减震垫高:45mm I I 放大图 I I 轿底平台高:65mm 共22页,第6页 轿底平台 轿箱减震块 三、顶层高度计算 国标条件a: 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的制导行程。 轿厢导靴高:257mm 按照国标条件a,最小顶层高度= 轿厢导靴高度 + 对重缓冲间隙 + 对重缓冲行程 + 制导行程 =3282+250+219+207=3958mm 轿厢导靴高度= 直梁高度 - 托架高 - 轿底平台高 - 轿厢减震块高 + 导靴高 =3305-170-65-45+257=3282 mm

5、 该计算公式忽略直梁顶部与上梁的间距(10mm) 及直梁底部与托架的间距(5mm) 缓冲间隙按250mm 共22页,第7页 轿箱导靴 三、顶层高度计算 国标条件b: b)符合8.13.2尺寸要求的轿顶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不包括5.7.1.1c)所述的部件面积, 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包括梁和固定在井道顶下的零部件)之 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0+0.035v2(m) 8.13.2 轿顶应有一块不小于0.12m2的站人用的净面积,其短边不小于0.25m。 轿顶的站人空间即为轿顶 按照国标条件b,最小顶层高度= 轿顶高 + 对重缓冲间隙 + 对重缓冲行程 + 最小自由垂直距离

6、=2555+250+219+1107=4131mm 共22页,第8页 三、顶层高度计算 国标条件c: 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 1)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包括下面 2)所述及的 部件,不应小于0.3+0.035v2(m)。 初步估计,可能的轿厢最高部件为轿顶防护栏或轿顶轮 共22页,第9页 三、顶层高度计算 国标条件c: 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 1)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包括下面 2)所述及的 部件,不应小于0.3+0.035v2(m)。 轿顶防护栏高度= 轿顶高 + 防护栏高 =2555+900=3455 mm 上梁 防护栏 共22页

7、,第10页 轿顶防护栏 三、顶层高度计算 国标条件c: 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 1)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包括下面 2)所述及的 部件,不应小于0.3+0.035v2(m)。 轿顶轮高度= 上梁高 + 轿顶轮外罩高 + 间隙 =3025+660+30=3715 mm 300mm 295mm 45mm 轿顶轮下护罩壁厚20mm 下护罩与上梁间隙30mm 轿顶轮外罩高=300+295+45+20=660 mm 共22页,第11页 轿顶轮 轿顶轮固定螺栓 三、顶层高度计算 国标条件c: 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 1)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包括

8、下面 2)所述及的 部件,不应小于0.3+0.035v2(m)。 轿厢最高部件为轿顶轮 按照国标条件c,最小顶层高度= 轿顶轮高 + 对重缓冲间隙 + 对重缓冲行程 + 最小自由垂直距离 =3715+250+219+407=4591mm 共22页,第12页 国标条件d要求的顶层高度小于国标条件b,不予考虑。 三、顶层高度计算 三个条件下,最小顶层高度分别为: 条件a:3958mm 条件b:4131mm 条件c:4591mm 三者取最大値, 1000-1.75(非单顶)最小顶层高度为:4591mm 共22页,第13页 四、底坑深度国标要求 GB7588-2003 5.7.3.3 当轿厢完全压在它

9、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面三个 条件: a)底坑中应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以能容纳一个不小于0.50.61.0( m)的长方体为准,任一平面朝下放置即可。 b)底坑底和轿厢最低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0.5m,下述之间的水平距 离在0.15m之内时,这个距离可以减少到0.1m 1)垂直滑动门的部件、护脚板和相邻的井道壁; 2)轿厢最低部件和导轨。 c)底坑中固定的最高部件,如补偿绳张紧装置位于最上位置时,其和轿厢的最 低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3m,上述b)1)和 b)2)除外。 共22页,第14页 五、底坑深度计算 国标条件a: 底坑中应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以能容纳

10、一个不小于0.50.61.0(m)的长方体 为准,任一平面朝下放置即可。 首先要判断长方体的高度是否大于压缩后的缓冲器高度 按照国标条件a,最小底坑深度= 轿底平台+ 轿厢减震块 + 托架 + 轿底撞板 + 轿厢缓冲间隙 + 轿厢缓冲器压缩行程 + 500 =65+45+170+20+250+219+500=1269mm OH5100-1000-1.75,缓冲器高652mm,缓冲行程219mm,压缩后的缓冲器高为433mm 长方体的高度大于压缩后的缓冲器高,以长方体为参考来计算底坑深度 共22页,第15页 五、底坑深度计算 国标条件b: 底坑底和轿厢最低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0.5m,之

11、间的水平距离在0.15m之内时, 这个距离可以减少到0.1m 1)垂直滑动门的部件、护脚板和相邻的井道壁; 2)轿厢最低部件和导轨。 首先要判断哪个部件是轿厢的最低部件? 护脚板?导靴? 共22页,第16页 五、底坑深度计算 国标条件b: 底坑底和轿厢最低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0.5m,之间的水平距离在0.15m之内时, 这个距离可以减少到0.1m 1)垂直滑动门的部件、护脚板和相邻的井道壁; 2)轿厢最低部件和导轨。 导靴距地坎高=轿底平台+ 轿厢减震块 + 托架 + 安全钳 + 导靴 =65+45+170+194+257=731mm 共22页,第17页 安全钳 导靴 五、底坑深度计算

12、 国标条件b: 底坑底和轿厢最低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0.5m,之间的水平距离在0.15m之内时, 这个距离可以减少到0.1m 1)垂直滑动门的部件、护脚板和相邻的井道壁; 2)轿厢最低部件和导轨。 护脚板底端距地坎高=护脚板高+ 轿厢地坎高 =800+25=825mm 国标条件c:OH5100不适用 轿厢最低部件为轿厢护脚板 按照国标条件a,最小底坑深度= 轿厢护脚板+ 轿厢缓冲间隙 + 轿厢缓冲器压缩行程 + 100 =825+250+219+100=1394mm 共22页,第18页 护脚板 五、底坑深度计算 两个条件下,最小底坑深度分别为: 条件a:1269mm 条件b:1394m

13、m 两者取最大値, OH5100-1000-1.75最小底坑深度为:1394mm 共22页,第19页 六、对重行程计算 GB7588-2003 5.7.1.2 当轿厢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 于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对重在井道内最底端到最顶端走过的行程如何计算? 对重缓冲器底座高 + 对重缓冲器高 + 对重缓冲间隙 + 对重架高 + 提升高度 + 轿厢 缓冲间隙 + 轿厢缓冲行程 + 制导行程 井道净高=顶层高度 + 提升高度 + 底坑深度 要求: 井道净高必须不小于对重行程 因此, 顶层高度 + 底坑深度 对重缓冲器底座高 + 对重缓冲器高

14、+ 对重缓冲间隙 + 对重 架高 + 轿厢缓冲间隙 + 轿厢缓冲行程 + 制导行程 共22页,第20页 六、对重行程计算 GB7588-2003 5.7.1.2 当轿厢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 于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34(93)mm 2 提升高度50米以下配1个,50米以上配2个 3500 mm 2760 mm 共22页,第21页 对重架 对重架撞板 六、对重行程计算 GB7588-2003 5.7.1.2 当轿厢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对重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 于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对重架高= 3500+26+105*2=3736mm 对重行程= 652+250+3736+250+219+207=5314mm 顶层高度+底坑深度= 4591+1394=5985mm 顶层高度+底坑深度 对重行程 经计算,顶层高度及底坑深度技术可行! 共22页,第2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