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情意古格言-陈树渠纪念中学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06018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31 大小: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情意古格言-陈树渠纪念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品德与情意古格言-陈树渠纪念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品德与情意古格言-陈树渠纪念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品德与情意古格言-陈树渠纪念中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品德与情意古格言-陈树渠纪念中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与情意古格言-陈树渠纪念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情意古格言-陈树渠纪念中学(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品德與情意古格言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語出易乾。自然規律的運行,從來不知疲倦。君子應該以此為榜樣,自強勉力,奮鬥不息。孔穎達疏:“萬物壯健,皆有衰怠,唯天運動,日過一度。蓋運轉混沒,未曾休息,故云天行健。”“天體之行,晝夜不息,周而復始,無時虧退,故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此以人事法天所行,言君子之人,用此卦象,自強勉力不有止息。”行,運行,運動。健,強健。引申為不懈怠,不停息。2.玩人喪德,玩物喪志。語出書旅獒。3.好學近乎知,知耻近乎勇。語本禮記中庸。喜歡學習的人,離聰明就很近了;知道耻辱的人,離勇敢也就不遠了。4.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語出禮記大學引湯盤銘。像每天

2、盥洗一樣清洗自己的思想,真誠地使自己的思想一天有一個新面貌,再一天還要有個新面貌。孔穎達疏:“苟,誠也。”這是盥洗用具上的銘文。表達方式儘管有些叠床架屋,但從反覆加強的語氣中,每天必須反躬自省、天天應該獲得長進的思想得到了特別強調。5.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語出禮記曲禮上。遊玩休息不可以沒完沒了,個人的要求不能不加節制,奮鬥目標任何時候都不能認為滿足,享樂、高興不應失去控制。陸德明釋文:“敖,遨遊也。從,放縱也。”極,極點。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語出老子四十四章。克服無止境的貪慾,就會避免羞辱;走路知道適當的休息,就不會精疲力盡。殆,疲憊。老子認為人的要求和行為都必須恰如其

3、分,不能超越自己應該和可能的範圍。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語出老子五十六章。聰明的人不誇誇其談,誇誇其談的人並不聰明。知,同“智”。8.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語出論語學而。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謀事沒有盡力嗎?同朋友交往不誠實嗎?老師傳授我的學業沒有溫習嗎?邢昺疏:“弟子曾參嘗曰:吾每日三自省察己身,為人謀事而得無不盡忠心乎,與朋友結交而得無不誠信乎,凡所傳授之事而無素不講習而妄傳乎。”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語出論語里仁。看見賢德的人想向他看齊,看見不賢德的人就內心自我審察,看有沒有同他一樣的毛病。何晏集解引包曰:“思與賢者等。”這是孔子勉勵人

4、培養高尚德行的話。古人尚見賢思齊,今人有見不賢而思齊者,不知內心有何自省?10.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語出論語陽貨。吃飽了飯,整天什麼事情都不做,不行啊!邢昺疏:“言人飽食終日,於善道無所用心,則難以為處矣哉。”這是孔子批評不學習的人的話。孔子說,與其這樣,不如去做下棋擲采的遊戲。11.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語出孟子告子下。上天將把重任降到某人身上,必定事先苦惱他的心意,勞動他的筋骨,飢餓他的腸胃,疲乏他的身子,行為總是不如意,這樣便可以震動他的心意,堅韌他的性情,增長他的能力。趙岐注:“天將降下大事以任

5、聖賢,必先勤勞其身,餓其體而瘠其膚,使其身乏資絕糧,所行不從拂戾而亂之者,所以動驚其心,堅忍其性,使不違仁,困而知勤,增益其素所以不能行之者也。”任,責任,擔子。曾,同“增”,增加。12.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語出莊子天地。認識到自己愚笨的,並不是最愚笨的人;知道自己迷惑糊塗的,並不是最糊塗的人。最糊塗的是一輩子都無法認清事物的人;最愚笨的是一輩子都無法聰明一點的人。成玄英疏:“惑,迷也。”“靈,知(智)也。”13.日滔滔以自新,忘老之及已。語出淮南子繆稱。時間不斷流逝,但仍然不倦地求取進步,忘記了年歲增長的衰老降臨於自己。日,時間,光陰。

6、滔滔,滔滔流水,比喻時光流逝。自新,自我進步。及,到來14.人必其自愛,然後人愛之;人必其自敬,然後人敬之。語本漢代揚雄法言君子。人必須自愛,然後別人才愛他;人要自己敬重自己,然後別人才敬重他。15.知而不言,是不忠之臣;不知而言,乃不智之臣。語出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崔慧景傳附崔偃。了解事情的真相而保持沉默,不是忠心耿耿的臣屬;不了解情況而隨便亂說,是愚蠢的臣屬。南朝齊時,崔偃的父親崔慧景因與江夏王蕭寶玄一起反對暴君東昏侯蕭寶卷,被殺,齊和帝蕭寶融即位後,崔偃上疏為其父及江夏王之死鳴寃。這是他疏文中的兩句話,以表明自己伸張正義,為國盡言。16.安得廣厦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語出唐代杜甫茅屋

7、為秋風所破歌。哪能得到千萬間寬闊的大屋子,遮蔽天下窮苦的讀書人,使他們都高興?安,哪。廈,大屋子。庇,遮蔽。寒士,貧窮的讀書人。歡顏,高興。17.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語出唐代韓愈進學解。學業由於勤奮而精進,由於貪耍而荒廢;德行由於深思熟慮而有成就,由於要求不嚴而敗壞。嬉,嬉遊,貪耍。行,德行。隨,因循,要求不嚴格。18.人患不知其過。既知之,不能改,是無勇也。語出唐代韓愈五箴序。人害怕不知道自己的過失。既然知道自己有過錯而又不願意改正,是懦弱的表現。19.知己之短,不掩人之長。語出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梁紀七武帝大通元年。了解自己的短處,但不掩飾別人的長處。這是作者讚揚湛僧智的話。

8、湛僧智“忘其積時攻戰之勞,以授一朝新至之將”,“忠且無私,可謂君子矣!”20.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為不善,一不善而足。語出宋代楊萬里庸言。人做好事,百件不算多;人做不好的事,一件就不算少。百,極言其多。一,極言其少。第二部分:積累與感興古詩文誦讀材料詩垓1下歌項羽力拔山兮2氣蓋世3,時不利兮騅不逝4。騅不逝兮可奈何5,虞6兮虞兮奈若何7!一作者簡介項羽(公元前232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省宿遷縣西)人,祖先是戰國時楚國的貴族。秦末群雄並起,項羽率兵起義,屢破秦軍。秦滅亡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他和另一支起義隊伍的領袖漢王劉邦爭天下。楚、漢兩軍相爭五年,最初漢軍屢為楚軍所敗,後

9、來卻反敗為勝。最後一戰,楚軍被圍於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兵少糧盡,楚軍瓦解,項羽逃至烏江(今安徽省和縣東北)自殺。二背景資料這首詩是項羽被圍於垓下時所作的。當時項羽被漢軍重重包圍,夜中聽到四面傳來漢軍高唱楚歌的歌聲,驚異漢軍中楚人之多,疑心自的根據地楚國已被漢軍佔領,於是披衣起來,坐在帳中飲酒,慷慨悲歌。項羽把這首歌自吟數遍,在他身邊的愛妾虞姬也跟他一起吟唱。在他身邊屈指可數的士卒,聽後泣不成聲。項羽在突出重圍後,覺得無面目見江東父老,在烏江(今安徽省和縣東北)邊自刎。其實項羽至死仍沒有認識到他失敗的真正原因,最後還說:今天被困在這裏,乃是上天要我滅亡,不是我用兵之過。項羽的失敗並非偶然

10、。他雖勇武過人,但缺乏遠見,又不善於用人,亦不能順應民心,終於陷入孤立,戰敗自殺。三注釋1. 垓:該。2. 兮:奚。語助詞,相當於啊。3. 氣蓋世:才能、功績等超越同一時代的人。4. 騅不逝:戰局不得利,坐騎不能衝出重圍。騅:錐。毛色青白相雜的馬。這裏指跟隨項羽多年的戰馬。逝:奔馳。5. 可奈何:可以怎麼辦?6. 虞:項羽的侍姬,姓虞,故稱為虞姬。7. 奈若何:該為你作甚麼安排呢?若:你。四賞析重點這是一曲末路英雄的悲歌。項羽在八年的領兵生涯中,所向披靡,身經大小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但如今被圍在垓下,耳聞四面楚歌,面對愛妾虞姬,憤慨之情難以抑制,深深覺得命運弄人。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不僅自誇力

11、氣大,足可以拔山,也表現了他叱吒風雲,逐鹿中原的蓋世英雄氣概,但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去。時不利兮騅不逝,項羽慨歎時運不濟,連自心愛的烏騅馬也不能再馳騁。烏騅馬不能再馳騁疆場,其實也就意味自事業的終結。不但事業終結,就連自身邊最親近的人也不能保護。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是對愛姬最後絕望的呼喚,亦是自痛苦的反問。據說虞姬聽罷這首歌,也立刻和唱了一首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即當場自殺。且不管這是真是假,但這悲淒場面,已成為後世很多小說戲曲的題材。這首詩的首句,是項羽發自內心深處的一聲長嘯,追述自一生的功業,氣勢磅礡。接三句語氣一轉,感歎天時對他不利,騅不逝三字在兩句重複,反映

12、了他無可奈何的沉重心情;虞兮二字重疊使用,充滿了傷感的情調。詩的每一句都以兮字加強語氣,增強詠嘆的色彩。這首詩充分表現了項羽陷入絕境的悲涼心境,使人強烈地感受到末路英雄的悲哀。無論歷史對項羽的評價怎樣,從藝術的角度看,他在這首詩所表現出的英雄氣概、悲壯情懷,已足以感動後世無數的讀者。【跟進活動】1. 錄影帶欣賞:穿梭三千年:項羽,光啟社製作;公共電視小組監製。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1989。2. 閱讀:漫畫中國的歷史:v.2.項羽與劉邦之戰,牛頓編譯中心編譯;王明蓀等審訂;蔡志忠監修。台北:牛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9。【想一想】1. 請舉出一則發生在香港的新聞,事件中的人物你認為可稱得上英雄。請簡單說說事件經過,並談談你的感受。 2. 你最喜歡哪個古代或現代的英雄?為什麼? 江南佚名(漢樂府)江南1可採蓮,蓮葉何2田田3。魚戲4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一作者簡介樂府產生於漢代。武帝時設有樂府這一個官方機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