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识图.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1611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形图识图.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地形图识图.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地形图识图.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地形图识图.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地形图识图.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形图识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图识图.(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形图识图 江西省于都县水土保持局 二一二年五月 1 1 地形图的内容和用途 一、地形图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数学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 素、整饰要素四部分。 (一)、 数学要素 1.经纬线(地理坐标网):地形图将地球上的经纬 线转到平面上,从而构成一定经纬度间隔表示的经 纬线,用来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一点的地理坐标。 2.平面直角坐标网:由纵横坐标线构成的,纵坐 标线平行于投影带的中央经线,横坐标线平行于赤 道。 3.测量控制点:指地形图上的三角点、埋石点、 水准点等。 4.比例尺:是地形图缩小的比率。 2 (二)、 自然地理要素 1.水系:江、河、湖、海、水库、运河、沟渠、井 、泉等。

2、2.地貌:平原、丘陵、山地、冰川、盆地、沙漠 及变形地貌等。 3.土地覆盖:森林、灌木林、草地、沼泽地、沙 砾地、盐碱地等。 3 (三)、 社会经济要素 1.居民点:城市、集镇、独立住房、工厂、学校以 及农林牧渔场等。 2.道路:铁路、公路、大车路、乡村路、小路等 。 3.境界:国界、省界(直辖市、自治区)、市界 自治洲、直辖市界、地区界、县界,自治县、旗、 乡界等。 4.独立地物:纪念碑、水塔等。 5.管线:通信线、电力线、管道等。 (四)、 注记整饰要素 指图廓内(名称注记;数字注记;说明注记)、 图廓间(经纬度、坐标网注记;境界线界端注记) 、图廓外(图名、图号、省市县属注记;测图日期

3、、成图方法;坐标系、高程系、等高距;测绘机关 、接图表、数字比例尺)的各种注记和图形。 4 地形图上,有一些横线和竖线组成的方格。横 线就是经线,竖线就是纬线。经线和纬线交织 成的网状的格子叫“经纬网” ,就是我们通常说 的公里网格。就是为了给地球上每个地区,确 定位置,而设置的每平方公里一个大方格。这 个方格,四条边,都是1公里长,所以,通俗 的讲,叫公里网格。不管我们的地形图,是多 大比例的,但公里网格上的每条边,都是1公 里,这点是永远也不会变的。在这里,就要涉 及到一个概念,比例尺,通常我们常听说,1 比1万或1比5万的地图,指的就是比例尺,比 例尺就是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万分之一地形

4、图 上1厘米=100米。 5 地形图识读的步骤一般为:(1)图廓外要素的阅读 ;(2)图廓内要素的阅读。 一、图廓外要素的阅读 图廓外要素是指内图廓之外的要素,图廓外要素是对 地形图及地形图所表示的地物、地貌的必要说明。 首先要了解测图时间和测绘单位,以判断地形图的新 旧和适用程度;然后要了解地形图的比例尺、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以及图幅范围和接图表。 6 7 二、图廓内要素的判读 图廓内要素主要是指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对地物、 地貌的判读主要依靠符号和注记。地形图图式,作为地物 、地貌的符号集,在地形图阅读时,可以作为判读的工具 。见附件。 8 二、图廓内要素的判读 在地貌判读时,

5、分清等高线所表达的地貌要素及地性 线,便可找出地貌的规律:由山脊线即可看出山脉连绵; 由山谷线便可看出水系的分布;由山峰鞍部、洼地和特殊 地貌,则可看出地貌的变化。另外,地貌判读,还需对等 高线的性质有清楚的认识,对各种典型地貌要熟悉如何用 等高线表示,也是非常重要的。 图廓内要素的另一方面是指社会经济要素,社会经济 要素的内容有:居民地、交通网、水路运输、行政界线及 通讯线、高压电线、输油管线等重要管线等等。通过对社 会经济要素的判读,可以了解图幅范围内地区的社会经济 发展情况。 9 一、地貌的概述 地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态称地貌,地貌和地物总总 称为为地形。地貌是自然地理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之

6、一 ,在地形图图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地貌的高低起伏与走 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热热量,水分的再分配;影响水 系的发发育与形态态,制约约植被和土壤的形成;对对居民地 和交通网的分布与发发展也有较较大的影响;在国防建设设 和军军事行动动上更有重要的意义义。 2等高线线 10 在地形图图上表示地貌有以下要求: 1能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高程。 2能判断地面的坡向、坡形和量测测其坡度。 3能清楚地识别识别 各种地貌形态态和特点。 11 二、等高线线表示地貌 12 (一)等高距及示坡线线 等高距就是相邻邻两条等高线线之间间的高差,或者 说说是两相邻邻截平面之间间的垂直距离。等高距的大小对对 表示地貌的详细详细

7、 程度有很大关系;等高距愈小则图则图 上 的等高线线愈密,地貌显显示就愈详细详细 、确切。等高距愈 大则图则图 上等高线线就愈稀,地貌显显示就愈粗略。但不能 由此得出结论认为结论认为 等高距愈小愈好。等高距选择选择 必 须须根据地形高低起伏、测图测图 比例尺的大小和使用地形 图图的目的等因素来决定。 13 在同一幅地形图图上一般不能有两种不同的等高距 。 用等高线线表示地形时时,盆地的等高线线和山头头等高 线线在外形上很相似。它们们之间间区别别在于,山头头地貌 是里面的等高线线高程大,盆地地貌是里面的等高线线高 程小。为为了便于区别这别这 两种地形,就在某些等高线线的 斜坡下降方向绘绘一短线线

8、来指示斜坡的方向,并把这这种 短线线叫示坡线线。示坡线线一般仅选择仅选择 在最高和最低两 条等高线线上表示,能明显显地表示坡度方向即可。 14 15 16 (二)等高线线的种类类 在地形图图上,为为了更好地表示地貌的特征,便于识图识图 用图图 ,将等高线线分为为:首曲线线、计计曲线线、间间曲线线和助曲线线四种。 间间曲线线和助曲线线都是辅辅助等高线线,只用于局部地区,所以 它们们并不像首曲线线那样样一定要自身闭闭合。当用于显显示微形地 貌形态时态时 ,一般应应注意对对称描绘绘。 17 (三)等高线线的性质质 等高线线的规规律和特性可归纳归纳 如下几条: (1)在同一条等高线线上的各点高程均相等

9、。因为为每 一条等高线线代表的是一个高程面,在同一个高程面上 的各点高程都相等。但不能得出结论说结论说 :凡高程相等 的点一定在同一条等高线线上。例如当基准面与两个山 头头相交时时会得出同样样高程的两条等高线线。 18 (2)等高线线是连续闭连续闭 合的曲线线。一个无限伸展的平 面和地表面相交,构成的交线线不可能不是一个连续闭连续闭 合的曲线线。由于具体测绘测绘 地形图图的范围围有限,所以 等高线线若不在同一幅图图内闭闭合,也会跨越一个或多个 图图幅闭闭合。由此特性,可得出等高线线不能在图图中间间 中断。但在提供的地形图图中,等高线线遇到房屋、公路 、独立地物符号、双线线河渠及数字文字注记记等

10、,为为使 图图面清晰可间间断开之外,其它地方不能中断。 19 (3)不同高程的等高线线不能相交和合并。因为为不同 高程的水平面是不会相交的,所以它们们和地表面的交 线线也不会相交。但一些特殊地貌,如陡壁、陡坎的等 高线线就会重叠在起;通过悬过悬 崖的等高线线其投影才可 能相交。这这些地貌必须须用相应应的符号表示。 (4)等高线线与分水线线(山脊线线)、合水线线(山谷线线)正 交,即曲线线的转转弯点在山脊线线和山谷线线上。 20 21 22 (5)两条等高线间线间 的垂直距离称为为平距。等高线间线间 平距的大小与地面坡度的大小成反比。在同一等高距 的情况下,如果地面坡度愈小,则则等高线线在图图上

11、的平 距愈大;反之,如果地面坡度愈大,则则等高线线在图图上 的干距愈小。换换句话说话说 ,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线就密 ;坡度缓缓的地方等高线线就稀。 (6)等高线线穿过过河流时时,在将近河岸处渐渐处渐渐 折向 上游,交于河岸线线上中断,再从彼岸逐渐渐折向下游。 23 等高线穿越河流 24 三、地貌的基本形态态与等高线图线图 形 地貌的形态态千差万别别,多种多样样,按其 形态态和规规模可分为为:平原、丘陵、高原、高山 、盆地。就每一个局部地貌的基本形态态来说说, 一般是由山顶顶、山脊、山谷、鞍部、凹地和山 坡等组组成。 (一)山顶顶 山顶顶是山体的最高部位,等高线线呈小的 闭闭合曲线线。按山顶顶

12、的外形特征可分为为尖顶顶、 圆顶圆顶 和平顶顶三种。 25 尖山顶顶的等高线线是由山顶顶向山脚,逐渐变渐变 稀;圆圆 山顶顶的等高线线是由山顶顶向山脚,逐渐变渐变 密;平山顶顶 的等高线线是顶顶部比较宽阔较宽阔 ,向下骤骤然变变密。 山顶的分类与等高线特征 26 (二)山脊 山脊是山体延伸的最高棱线线,山脊的等高线线坡 向下坡方向凸出,两侧侧基本对对称,山脊的等高线线疏密 反映了山脊纵纵横断面的坡度变变化;山脊等高线线的尖圆圆 程度反映了山脊横断面的形状。山脊的形状可分尖山 脊、圆圆山脊、台阶阶状山脊三种。它们们都可通过过等高 线线的弯曲程度表现现出来。尖山脊的等高线线依山脊延伸 方向呈尖角状

13、;园山脊的等高线线依山脊延伸方向呈园 弧形;台阶阶状山脊的等高线线依山脊延伸方向呈疏密不 同的方形。 27 28 (三)山谷 山谷是两山脊之间间的低凹部分。对对山脊而言, 它是山地中呈线线状延伸的负负向地形。山谷等高线线表示 的特点与山脊等高线线所表示的相反,是以山顶为顶为 准向 上坡突出。山谷的形状也可分为为尖底谷、圆圆底谷和平 底谷。 29 30 31 (四)鞍部 鞍部属于山脊上的一个特殊部分,是相邻邻两个 山顶顶之间间呈马马鞍形的地方。鞍部可分为为窄短、窄长长 和平宽宽鞍部。鞍部往往是山区道路通过过的地方,有重 要的方位作用。描绘绘等高线时线时 要注意鞍部的中心位于 分水线线的最低位置上

14、。 32 鞍部中心 33 34 (五)凹地 凹地是中间间低四周高的地形,其等高线线特点与 山顶顶相似,但其高低相反,即外圈的等高线线高于内圈 的等高线线。表示凹地的等高线线,一般加绘绘示坡线线,以 便与山头头相区别别 。 35 (六)山坡 山坡是构成各种地貌的坡面(倾倾斜面)。斜坡的特点 和类类型是通过过等高线间线间 的图图上间间距来体现现的。山地 的坡形概括起来分为为四种:等齐齐坡、凸形坡、凹形坡 和阶阶状坡 。 1.等齐齐坡:斜坡面的坡高均匀一致,断面图图呈直线线形。等高 线间线间 隔大致相等。 2凸形坡:斜坡的坡度是上缓缓下陡,断面图图呈凸形。等高 线间线间 的间间隔自上而下由稀变变密。

15、 3凹形坡:斜坡的坡度是上陡下缓缓,断面图图呈凹形。等高 线间线间 的间间隔自上而下由密变变稀。 4阶阶状坡。斜坡的坡度陡缓缓相间间,断面图图呈阶阶梯状,等高 线线疏密相间间,陡坡密,缓缓坡稀。 36 等高线间隔大致相等。 等高线间的间隔自上而下由稀变密。 等高线间的间隔自上而下由密变稀 等高线疏密相间,陡坡密,缓坡稀 37 初学使用地形图的人常有这样的感觉: 就图识图还比较清楚,一到现地就有点 晕头转向;在简单地形上感觉有些吃不 准,特别是一到生疏复杂地形就更容易 糊涂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对 图不熟,二是没有很好地掌握现地使用 地形图的要领。 38 地形图是野外实地调查的重要工具,野

16、外使用地形图 的方法步骤包括:准备工作、地形图的定向、在地形图上 确定站立点位置、地形图和实地对照等。 一、准备工作 (一)收集地形图 野外调查之前,应先根据调查地区的范围和调查目的 ,选择、收集需要的地形图。如为了进行规划或图上作业 时,应选择大比例尺地形图。 (二)了解地形图 当得到地形图后,应进行地形图的阅读和质量分析, 评价它对使用目的的符合程度。 (三)标图 为了便利阅读和研究问题,可以用彩色铅笔突出标绘与 工作有关的个别要素。 39 现场怎样使用地图?它有哪些要领?概括地 说,主要有: 判定方位、 标定地图、 确定站立点、 对照地形、 按地图行进 分析研究地形。 40 二、地形图的定向 在野外使用地形图时,首先要使地形图的方向与实 地方向一致即判定方位。 可以做到3判断: 1、是要先分析,看看自己所在位置,与地形图上哪 个地方一致;我们拿着地形图,首先要按正常方向 看,也就是字的方向,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 ,右东。这是地形图,最基本的方向。 2、利用GPS来定位,测出所在位置的GPS坐标, 再换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