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规划总则和规划布局.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1559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旱规划总则和规划布局.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抗旱规划总则和规划布局.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抗旱规划总则和规划布局.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抗旱规划总则和规划布局.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抗旱规划总则和规划布局.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旱规划总则和规划布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旱规划总则和规划布局.(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旱规划技术大纲 2009年2月北京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规划编制必要性规划编制必要性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技术大纲总则技术大纲总则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规划布局规划布局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1 1、干旱情势发展的需要、干旱情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对水资源 需求的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干 旱灾害发生的频次增高、特大干旱发生的范围和 损失逐步扩大。面对这样严峻的干旱情势,为减 轻干旱灾害的损失,开展抗旱规划编制工作十分 迫切和必要 第一部分 2 2、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神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

2、谐 社会的要求,开展抗旱规划以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粮食安全、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保证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第一部分 3 3、提高我国抗旱减灾能力的需要、提高我国抗旱减灾能力的需要 抗旱规划是加强干旱管理,提高我国抗旱减灾能 力建设、实现主动抗旱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4 4、明确今后抗旱减灾目标和任务、明确今后抗旱减灾目标和任务 通过抗旱规划实施,为我国应对严重干旱提供决 策依据和技术支持,并给今后抗旱减灾工作提出具体 目标和任务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第一部分 (一)基本规定 (二)工作要求 第二部分:技术大纲总则 (一)基本规定(一)基本

3、规定 发生中度干旱时,城乡生活、工业生产用水有保 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不遭受大的影响 发生严重干旱时,城乡生活用水有保障,工农业 生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发生特大干旱时,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有保障, 尽量保证重点部门、单位和企业用水 各省区根据前述规划目标,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各省区根据前述规划目标,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提出具体目标和相应的控制指标提出具体目标和相应的控制指标 1 1、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大纲总则 (一)基本规定(一)基本规定 1 1、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为便于干旱灾害的评价,统一三个通用指标: 城乡饮用水保证率:衡量城乡居民饮用水的 保证程度 因旱粮食损失率:衡量农业旱灾损失

4、情况 旱灾损失率:衡量经济损失情况 大纲总则 (一)基本规定(一)基本规定 2 2、规划任务、规划任务 本次规划主要针对发生严重以上干 旱时的用水安全和应急响应方面存在的 问题,研究制定应对严重以上干旱的应 急响应对策和方案 大纲总则 l系统收集调查历史干旱资料、抗旱工程情况、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现状等 主要 任务 l分析干 旱特点和发展趋势,综合评估现状抗 旱能力、分析抗旱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形势 l逐步形成和完善我国抗旱减灾体系,全面提 升我国抗旱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发展提供支撑 l提出今后10年抗旱规划总体方案,主要包括抗 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旱情监测预警规 划;抗旱

5、指挥调度系统建设规划;政策法规、抗 旱投入机制、抗旱服务组织等抗旱减灾管理体系 规划;提出抗旱规划方案近期实施意见 (一)基本规定(一)基本规定 2 2、规划任务、规划任务 抗旱情况调查与水资源供需分析抗旱情况调查与水资源供需分析 抗旱能力评价抗旱能力评价 抗旱现状分析抗旱现状分析 投资估算与实施意见 规规 划划 布布 局局 抗旱工程抗旱工程抗旱管理抗旱管理干旱受灾干旱受灾 规划实施效益及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水资源供需水资源供需 抗旱形势分析抗旱形势分析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旱情监测预警系统旱情监测预警系统抗旱水源工程抗旱水源工程抗旱指挥调度系统抗旱指挥调度系统 抗旱抗

6、旱规划建设项目规划建设项目 规划主要技术路线规划主要技术路线 大纲总则 (一)基本规定(一)基本规定 3 3、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含香港特 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一)基本规定(一)基本规定 4 4、规划水平年及统计单元、规划水平年及统计单元 规划水平年:以以20072007年为现状基准年年为现状基准年 ,2020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年为规划水平年 基本资料统计单元:以县级行政区域以县级行政区域 为基本统计单元为基本统计单元 大纲总则 (一)基本规定(一)基本规定 5 5、有关定义界定、有关定义界定 频率频率7

7、5% 75% 的年份对应于中度干旱年的年份对应于中度干旱年 频率频率90 % 90 % 95% 95% 的年份对应于严重干旱年的年份对应于严重干旱年 频率大于等于频率大于等于97% 97% 的年份对应于特大干旱年的年份对应于特大干旱年 (1 1)典型干旱年)典型干旱年 大纲总则 应尽量利用水资源综合规划相关成果,也可根据当 地历史干旱资料,通过对降水、径流、土壤墒情、水 库蓄水以及旱灾损失等相关信息的分析,通过分析确 定三种典型干旱年 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典型年的 年数 对于特大干旱年,也可直接采用1949年以来旱情和 灾情最为严重的干旱年作为典型年 典型干旱年的确定:典型干旱

8、年的确定: 大纲总则 为便于汇总,各省区应在本省范围内明确 规定统一的三种典型干旱年(中度、严重和特 大)。各统计单元按照统一规定的典型干旱年 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 典型干旱年的确定:典型干旱年的确定: 大纲总则 (一)基本规定(一)基本规定 5 5、有关定义界定、有关定义界定 (2 2)资料系列)资料系列 基本统计单元采用19902007年旱情和旱灾损失资 料系列 城市要求收集20002007年的干旱缺水资料系列 有条件的应尽可能延长资料系列,便于干旱规律分析 大纲总则 (一)基本规定(一)基本规定 5 5、有关定义界定、有关定义界定 (3)城市 本规划所指城市是指国家批准的建制市(本规划

9、所指城市是指国家批准的建制市( 包括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城区范围,包括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城区范围, 城区范围可根据各城市具体情况自行确定城区范围可根据各城市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大纲总则 本规划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是指在本规划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是指在 遇到中度、严重或特大干旱时,为解决常规水遇到中度、严重或特大干旱时,为解决常规水 源工程无法保证受旱地区城乡居民饮水,以及源工程无法保证受旱地区城乡居民饮水,以及 重点工业、农业和生态核心区基本用水而建设重点工业、农业和生态核心区基本用水而建设 的水源工程及配套工程。的水源工程及配套工程。 (一)基本规定(一)基本规定 5 5

10、、有关定义界定、有关定义界定 (4)水源工程 大纲总则 水源工程水源工程 保障发生严重以上干旱时保障发生严重以上干旱时 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 保障干旱期间维持必保障干旱期间维持必 要的农业生产用水要的农业生产用水 保障干旱期间生态核心保障干旱期间生态核心 区基本生态用水区基本生态用水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 城镇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城镇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生态应急补水工程生态应急补水工程 农村饮用水应急工程农村饮用水应急工程农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农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保障严重以上保障严重以上 干旱期间城镇干旱期间城镇 生活

11、和重要企生活和重要企 业用水业用水 大纲总则 (一)基本规定(一)基本规定 6 6、投资估算、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以2007年末价格水平为准 大纲总则 1 1、收集相关规划和成果、收集相关规划和成果 (二)工作要求(二)工作要求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流域、区域和城市水资源规划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 灌区节水改造规划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 农业区划成果 大纲总则 2 2、做好与相关专业规划的协调衔接、做好与相关专业规划的协调衔接 与抗旱有关的规划成果:根据需要可以直接引用,或作适当 修正后引用并做出说明 与水资源规划相关成果:对水资源规划相关

12、成果的引用,要 注意基准年不一致存在的差异 与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成果:关于城市饮用水水 源工程规划成果可以引用,同时需要评价已有水源地在发生严 重以上干旱期间的作用和供水能力,如果现有水源地在发生严 重或特大干旱时不能充分保证饮用水需求,就需要在本次抗旱 规划中对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进行规划 (二)工作要求(二)工作要求 大纲总则 3 3、加强对规划基础资料的管理、加强对规划基础资料的管理 做好基础资料的调研和核查工作,对所 采用的基础性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复核和分析 ,保证基本资料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二)工作要求(二)工作要求 大纲总则 4 4、规划的组织与协调、规划的组织与协调

13、应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应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做 好与有关部门的合作,注重规划各个环节之好与有关部门的合作,注重规划各个环节之 间的协调,保证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间的协调,保证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工作要求(二)工作要求 大纲总则 5 5、确保规划的进度和质量、确保规划的进度和质量 按照技术大纲要求开展工作,及时对各 阶段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检查,保证工作进 度,确保成果质量 (二)工作要求(二)工作要求 大纲总则 6 6、编制进度安排、编制进度安排 2008年8月开始启动 2009年3月,各省区基本完成抗旱基本情况调 查、分析和评估工作 2009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规划核心

14、内容 2009年8月底前完成省级抗旱规划 (二)工作要求(二)工作要求 大纲总则 第三部分 规划布局 抗旱规划布局 p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是抗旱减灾的基础 p旱情监测预警系统是主动防旱抗旱的重要手段 p抗旱指挥调度系统是抗旱减灾工作的决策支撑 p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是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重要保障 抗旱工程布局 p因地制宜,针对区域特点,对地表水、地下水、跨流域调水、 及非常规水源进行工程布局 1、本次规划主要是考虑发生严重和 特大干旱时应急抗旱的问题。规划的 重点包括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 、旱情监测预警系统、抗旱指挥调度 系统和抗旱减灾管理体系等方面 2、各地在编制规划时,要以旱灾易发地 区

15、作为重点规划区域,结合规划具体目 标,在区域抗旱能力评估、抗旱存在问 题及抗旱形势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 问题类型和区域特点,进行规划布局 3、规划布局要统筹协调好区域内部 和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根据区域 实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 规划建设项目 4、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是抗旱减灾的 基础。在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和 供水水源总体布局的前提下,根据区域自然 地理特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充分考虑现 有工程设施条件,结合水资源条件及承载能 力提出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总体 布局方案 5、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根据不同 典型年水资源供需分析结果,综合考虑本次 规划具体目

16、标,明确规划工程所要解决的缺 水范围和程度,确定工程建设规模,从规划 工程建设条件、规划工程建设标准等方面论 证工程建设的可能性,因地制宜地选择工程 类型 6、在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布局 时,应优先考虑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兼 顾重点工业、农业和生态区基本用水 工程规划布局东北地区 水资源相对丰沛,要在现有抗旱水水资源相对丰沛,要在现有抗旱水 源工程进行配套完善的基础上,以源工程进行配套完善的基础上,以 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为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为 前提,统筹地表和地下抗旱应急(前提,统筹地表和地下抗旱应急( 备用)水源工程,备用)水源工程,重点是适度增加重点是适度增加 地表水蓄、引、提水能力和适当新地表水蓄、引、提水能力和适当新 建地下水机电井建地下水机电井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河湖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河湖 生态亏缺和地下水超采严重。生态亏缺和地下水超采严重。 要根据水资源规划相关成果,要根据水资源规划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