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2.3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中图版必修2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91473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2.3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2.3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2.3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2.3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中图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2.3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中图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2.3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中图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2.3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中图版必修2(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一二 一、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 1.文化与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地域的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该区内文化的形成。 2.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 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一二 3.地域文化的形成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 4.地域文化的特点 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一二 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地域文化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在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 ,有的城市本身就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城

2、市的独特文化,这种文化往 往是城市的标志。 思考讨论 青藏铁路的终点站拉萨火车站,其整体建筑风格为什 么要突出藏族特色? 提示:拉萨市是一个历史名城,在其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 深深地打上了藏族地域文化的烙印。拉萨火车站是拉萨市的标志 性建筑之一,它的建设必须充分体现藏族的地域文化,才能与周围 的环境相协调,融入拉萨市的整体风格之中。 一二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地域文化影响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 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建筑 。 一二 思考讨论 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而美国街头,除特殊的 建筑,不允许有围墙。这体现出中西文化存在怎样的

3、差异? 提示: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西方文化具有外向 性和开放性。 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 地域文化的含义 我国自古有“男人养家糊口,女人生儿育女”的传统,但在云南却出 现了“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 结合材料探究: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云南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提示:云南处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大多要翻山 越岭,女人体力较弱,不适于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 以出现了“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 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 1.地域文化的形成 地域文化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人类活动的产物,其形成过程如下 所示。 2.地域文化的含义 (1)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

4、围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 可以是多要素的。 (2)地域文化既有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等,也有 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生活习惯、制度等。 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 (3)地域文化的差异 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 方法技巧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否属于文化的技巧 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不是文化要素,关键在于区分其是否是由 人类创造的。世界上凡是由人类创造的事物或现象,或者是带有人 类活动的印迹的自然事物,都属于广义文化的内容,它包括物质文 化和非物质文化。 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 【例题1】 读下列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这两幅

5、景观图中,A图位于我国的 方,B图则位于 方。 (2)A、B景观差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风俗习惯 B.气候条件 C.生产活动 D.地表形态 (3)简析A景观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间的密切关系。 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 解析:从题干中可获取以下信息:A图为竹楼景观,应位于我国 南方湿热区域,竹楼有利于通风防潮,防虫、蛇侵袭等。B图为我 国北方的窑洞,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地区,该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的优 点,利于适应当地夏热冬寒的气候特点。 答案:(1)南 北 (2)B (3)其建筑特点适应了当地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高脚”形式适应 当地湿热气候,防潮、防虫、防洪,且凉爽、通风;建

6、筑材料多以竹 木为主,便于就地取材 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北京传统的四合院是北京文化精神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 传统的四合院通常是纵向连接的二进、三进院落,体现“深”字的 含义。内部院落宽敞,四面房屋各自独立,以游廊相接,便于起居。 一个大家族老老少少居住在一起。妇女一般生活在二进院落以内, 即所谓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从外面看,四合院很封闭,只有一个大门临街,大门一关则自成天 地。四合院内的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 体现了四合院“合”的精髓。 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北京四合院 主房 后院 厢房 小耳房 过厅

7、里院 外 院 垂花门 院门 倒座 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结合材料探究: (1)老北京的四合院是如何体现“合”字内涵的? 提示:一个大家族住在封闭的四合院中,四合院内的房子都向院 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体现了四合院“合”的精髓。 (2)试从北方气候角度入手,分析四合院的封闭、主体房屋坐北朝 南建筑格局的形成原因。 提示:北京在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多西北风,四合院封闭可挡风 沙。房屋坐北朝南,窗户朝南开,采光好,房内保持温暖。后墙不开 窗,遮挡西北风。 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城市建筑景观方面,使城市建

8、筑的布局、结构、风格都深深地烙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 (1)地域文化与城市建筑 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2)宗教文化与建筑 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方法技巧分析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方法 (1)民居,尤其是传统民居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对自然环境的 指示作用非常明显,如屋顶坡度大小与雨量多少,陕北窑洞与黄土 高原的气候和土壤,西北平顶土拱与干旱气候,傣族的竹楼与湿热 气候等。 (2)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特点去认识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自 然地理环境及生产方式的关系,从建筑物结构布局特点去判读

9、中国 传统文化的种种内涵。 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例题2】下面四种房屋建筑图,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 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1)甲分布在我国 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 点是 。 (2)乙分布在我国 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 等特点。 (3)丙分布在我国 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 等 特点。 (4)丁分布在我国 地区,它反映了居住者的生产、生 活方式以 为主。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现象,这说明 地域文化是 。 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 解析:本题以景观图片形式展示不同地区的

10、文化差异。不同的 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特点的民居。北方降水少,房屋多平顶;南方 降水多,房屋多斜顶;黄土高原冬寒夏热,黄土直立性强,因地制宜修 建了窑洞;蒙古族以游牧业为主,形成了便于拆解、移动的蒙古包 。 答案:(1)南方 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2)西北 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 (3)黄土高原 气候冬寒夏热,黄土直立性强且干燥 (4)内蒙古高原 游牧 不断发展、变化的 123-456 1.读下图,图中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中,属于文化事物或现象的 是( ) 123-456 A. B.C.D. 解析:图为湄公河三角洲,图为东南亚地区,均为自然事物,并 非人类创造,故不属于文化范畴。 答案:D

11、123-456 2. 下列民居最能反映人文环境特征的是 ( ) 123-456 A.B.C.D. 解析:广西、陕北、上海民居与当地的土地、气候条件关系非常 密切,它们能较好地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而广东开平民居 、福建客家民居和北京民居则能较好地反映人文环境特征。 答案:B 123-456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 、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 的是城市中的建筑。据此完成第34题。 3.美国大城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中心一般很少见 到现代化大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 B.美国城市用地

12、紧张 C.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D.西欧地质条件差 4.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筑有围墙B.园林忌直求曲 C.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 D.建筑物线条简洁 123-456 解析:第3题,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古建筑,由于城市 古建筑的保护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市中心少见摩天大楼。第4题,中 国的建筑物线条复杂,园林忌直求曲,多有围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 内向性。 答案:3.C 4.D 123-456 5.墨西哥三角文化广场的近处是玛雅时代的神台,其后是西班牙统 治时期的教堂,远处是现代化的摩天大楼,这一现象说明( ) A.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能反映地域文

13、化特征 B.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能反映环境特征 C.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地方 D.城市的空间结构主要受地域环境的影响 解析:墨西哥三角文化广场附近的三种不同的建筑是三个不同时 代文化的反映。 答案:A 123-456 6.读山西省一些老四合院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向单面倾斜, 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23-456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C.山西人有收集雨水的习惯 D.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 (2)请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

14、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 式样,这主要与当 地 的自然条件相适应。 (4)美国的城市,除摩天大楼外,私人住宅多是有草坪的单门独户的 单层或两层套房;欧洲城市,住宅多是左右相连的多层楼房。欧美 民居与四合院相比,从外部看上去,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是什么?它 反映了欧美怎样的社会文化特点? 123-456 解析:根据山西气候条件及图示可知,“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山 西水资源较少,当地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屋脊由外面向内倾斜 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我国南方降水较多,为保证排水,屋脊多为 尖顶。受内向、封闭文化及皇权的影响,中国民居多“四合院”式建 筑,多建有围墙。而西方国家受外向、自由、开放文化的影响,房 屋建筑少围墙,多为独立性很强的独幢建筑。 答案:(1)B (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屋脊由外面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 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充分的利用。 (3)尖顶(或由屋顶的中间向内外两边倾斜) 降水较多 (4)没有围墙。外向、开放、独立性强、自由度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