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91496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8.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井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沉井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沉井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沉井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沉井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井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井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解析(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沉井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1 2 3 4 5 沉井定义 工程概况 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 安全技术措施 汇 报 提 纲 章 节 1 第 沉井定义 1 沉井定义 1.1 定义 浇筑完成的沉井 在地面上先制作井筒, 然后在井筒内挖土,使井筒 靠自重或外力下沉至设计标 高,再实施封底和内部工程 的施工方法。 井筒、刃脚、垫层、底 板、梁、盖板等。 1.2 沉井主要结构 章 节 2 第 工程概况 2 工程概况 本项目起点位于规划南环路(即 G310 新线),终点位于金牛大道 ,全长约 8.968 公里,道路红线宽度 64 米,绿线宽度 150 米。西侧 设置污水干管,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两侧中西 26m 处

2、、中东 26m 处设置污水管,管径 dn1000dn1500,污水排向华梁街现状污水干管内 ,最终排向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 污水管道采用顶管施工工艺。主要工程量包括工作井9座,接收井8 座,沉管井1座、工作井直径7m,接收井直径3m,沉井最高8.7m,最低 5.02m。 结构图如下图: 2.1 工程简介 沉井立面图 沉井断面图 本工程所属地貌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西北高, 东南低.海拔高程大约在57-70米之间,地面坡降均为 1/5000。 本区域内全部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其岩性以粉质粘土、 粉土和粉细砂为主。 道路沿线地下水属第四系潜水类型。潜水水位主要受季 节性大气降水的影响,以大

3、气降水入渗为主。排泄方式 有蒸发、人工抽取等。 道路沿线地下水位埋深2.6-8.5m。属第四系孔隙潜水类 型。潜水水位主要受季节性大气降水的影响,以大气降 水入渗和地表迳流为主。排泄方式有蒸发、人工抽取等 。 2.2 地质水文条件 章 节 3 第 施工工艺 3 施工工艺 1、施工方案:分节浇筑成型,一次性下沉。 2、下沉方法:采用长臂挖机挖土下沉的方式。 3、流程图: 沉 井 施 工 工 艺 流 程 图 拆模 凿除C15垫层 射水下沉或挖土下沉 观测、纠偏 砂、石料、水泥、钢筋、 模板,支架等进场 钢筋加工设备及机械进场 C15砼垫层 支模、钢筋及预埋件安装 混凝土浇筑 测量放线 占地范围拆迁

4、完成 水、电设施及线路完成 基坑挖土 施工准备 沉井下沉 第一、二节沉井制作 基坑开挖 浇筑C25素砼垫层 水泥砂浆 钢筋、浇筑C30混凝土 沉井封底 3.1 施工准备 3.1.1 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及平整 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 挖。基坑开挖深度距离地面 2.5m,其周围留设2.0m宽平 台作业面,其上1:1放坡。 基底水平,保证沉井制 作时刃脚坐在同一平面上。 原地基进行平整夯实, 使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浇筑15cm厚C15混凝土 垫层,超出井壁外50cm。 地基处理 3.1.2 地基处理 3.2 沉井制作 严格按设计施工图对检验合格的钢筋进行下料加工制 作。 加工好的钢筋进行整理、分类

5、,按照施工设计划分点 堆放整齐,并挂牌标明种类及使用部位。 绑扎钢筋时,弹出钢筋绑扎控制线,以保证钢筋间隔 尺寸,其偏差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钢筋保证质量 应符合规范要求。钢筋绑扎后,立即进行隐蔽工程验 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所有钢筋应在浇筑混 凝土前,按设计图纸绑扎完毕,并在适当部位加以电 焊固定,防止振捣混凝土时,钢筋移位。 3.2.1 钢筋工程 3.2 沉井制作 沉井钢筋绑扎 1、脚手架:外部搭设双排脚手架,内部搭设满堂支架。 2、模板:采用10mm厚优质涂塑胶合板,背楞采用 10cm*5cm方木,间距15cm,采用25mm环形钢筋及16mm对 拉杆加固模板,水平间距60cm,竖向

6、间距60cm。采用宽透明 胶带对模板拼缝进行处理,防止漏浆。 3、井壁混凝土为自防水混凝土(防水等级为P6),施工 时应保证防水要求,施工时应保证防水要求,对拉螺栓中间 满焊1001003钢板止水片。底部第一道对拉螺栓的中心 离地250mm。如图所示: 3.2.2 模板工程 模板安装及加固 4.底板凹槽模板:一是用木模板切割成小块儿拼装;二是 用泡沫板固定在凹槽内,外用铁皮包裹。 第一种费工费时,安装拆除麻烦,如果凹槽模板缝处理 不好,混凝土浆容易进入凹槽,以后还要凿除,优点是底板 模板固定较稳定,浇筑出来的底板凹槽大小尺寸规则。 第二种方法安装及拆除简单快捷,因内部有泡沫板所以不 担心浆液进

7、入凹槽,但由于泡沫板难于固定在内模板上,凹 槽模板容易上浮,造成底板凹槽抬高变形。 如下图所示: 木模板装底板凹槽模板 泡沫板加铁皮做凹槽模板 木模板做凹槽砼进入其中泡沫板加铁皮做凹槽变形 (1)混凝土浇筑应对称、均匀、水平分层连续浇筑,防 止沉井偏斜。 (2)分节制作沉井 1)沉井高度在7m以内采用一节制作,一次下沉;高度在 7m以上m的采用两节制作,一次下沉,且第一节制作高度必 须高于刃脚部分。 2)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 方可拆除模板或浇筑后节混凝土。 3)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应采用凹凸缝或设置止水带,施工 缝应凿毛并清洗干净。 3.2.3 混凝土工程 施工缝设置止

8、水带 分节浇筑 3.3 沉井下沉 沉井的下沉方法: 排水下沉、不排水下沉。 排水下沉:分为人工挖土下沉、机械挖土下沉、水力机 械下沉。适用于地下水位不高,渗水量不大,有稳定土质的 情况; 不排水下沉:分为水下抓土下沉、水下水力吸泥下沉、 空气吸泥下沉。适用于地下水位高,降水不起作用的土质, 并有严重流沙。 本工程采用长臂挖机挖土下沉。 降水井布置:本工程采用深井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在 沉井周围(距离沉井井壁7m)设置8个管井,管井入土深度 约为35m,管井采用直径500mm、壁厚50mm、长1m的水泥无 砂管。 降水:每个降水井中安装7.5KW潜水泵进行降水,7.5KW 潜水泵流量15m3/小

9、时,扬程70米。降水输水水管采用4寸钢 管进行排水。 降水效果:能确保地下水位降至沉井底高程0.5m1m以 下,满足降水要求。 3.3.1降水施工 打设降水井 降水输水管 沉井下沉前,洞口采用MU10砖 砌封堵。 3.3.2 沉井下沉 3.3.2.1 洞口封堵 必须在刃脚混凝土达到设计规 定的强度后进行拆除刃脚下砼垫层 ,拆除应分开区域,按次序,均衡 对称同步的进行,并应注意沉井四 周下沉是否均匀。 3.3.2.2 混凝土垫层拆除 (1)沉井内的分层挖土和土方吊运采用人工和机械相配 合的方法。根据本工程的沉井施工特点,在沉井上口边配 备一台液压反铲,臂长27m,负责机械开挖井内中间部分的 土方

10、和将井内土方吊运至地面装车外运。井内靠周边的土 方以人工开挖、扦铲为主,以此严格控制每层土的开挖厚 度,防止超挖。井内土体如较为干燥,可增配一台小型( 0.25m3)液压反铲挖掘机,在井内进行机械开挖。 (2)井内土方挖运实行人机同时作业,必须加强对井下 的操作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强化工人的安全意识,并 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 3.3.2.3 挖土下沉法下沉 沉井下沉作业 (4)沉井下沉控制 1)沉井的下沉控制主要是沉井下沉量的控制及沉井中轴 线位移的控制。 2)初沉阶段每2小时至少测量一次,必要时应连续观测, 及时纠偏。 3)终沉阶段每小时至少测量一次,在软土地层中如停止 取土

11、后沉井仍不能自沉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下沉,当沉井 下沉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加强观测,待8小时内沉井自沉累计 不大于10mm时方可进行封底,此时井体的标高位移和倾斜应 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并经检验合格。 (5)、助沉纠偏 1)对沉井外壁进行灌砂处理以减少下沉阻力,加快沉井 下沉速度,灌砂厚度约为20cm。 2)沉井纠偏应根据测量资料随偏随纠,当沉井偏斜达到 允许值的1/4时便要纠偏,沉井下沉过程中要做到勤测,勤 纠,援纠。 3)沉井初沉阶段在下沉中纠偏,刃脚下取土要逐步扩大 ,不能一次过量掏挖,不要通过大量取土来纠偏。 3.4 沉井封底 当沉井沉到距设计标高0.1m时,应停止井内取土,使其 靠自重下沉

12、至或接近设计标高,应停止井内挖土和排水,使 其靠自重下沉至或接近设计底标高,即可进行沉井封底。常 用封底方法有以下两种:排水封底(干封底)、不排水封底 (水下封底)。本工程采用排水封底即干封底。 封底前把井内积水和浮泥排净;封底混凝土应施工均匀 、对称分格,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并宜先沿刃脚填筑一周, 宽约70厘米,厚度根据刃脚斜面高度确定,逐步向锅底中心 分层浇捣。封底结束以后绑扎底板钢筋并依封底的方法进行 底板浇筑。 封底砼浇筑 底板施工 章 节 4 第 质量控制 4.1 监测 (1)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监 测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 4.1.1 监测目的 (1)

13、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沉井下沉施工;(2)为沉井周围 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 4.1.2 监测项目 (1)沉井监测: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2)地质监测 :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3)周边监测: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表有无沉降、塌 陷、裂缝及滑移。 4.1.3监测要求 4.2 纠偏 主要下沉量和中轴线位移控制。下沉过程中,有时会 出现倾斜、位移及扭转等情况,应加强观测,及时发现并 采取措施纠正。 (1)初沉阶段每2小时至少测量一次,必要时应连续 观测,及时纠偏。 (2)终沉阶段每小时至少测量一次,在软土地层中如 停止取土后沉井仍能自沉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

14、下沉,当 沉井下沉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加强观测,待8小时内沉井自沉 累计不大于10mm时方可进行封底,此时井体的标高位移和 倾斜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并经检验合格。 4.2.1 沉井下沉控制 原因:刃脚下土质软硬不均;拆刃脚支架及模板时 ,破除刃脚推土未对称同步进行,或未及时回填;挖土不 均,使井内土面高低悬殊;刃脚下掏空过多,使沉井不均 匀突然下沉;排水下沉,井内一侧出现流砂现象;刃脚 局部被大石块或埋设物搁住。 措施:可采取在刃脚较高一侧加强取土并可在较低的一 侧适当回填砂石,必要时配以井外射水,或局部偏心压载, 都可使偏斜得到纠正。待其正位后,再均匀分层下沉。 4.2.2 沉井倾斜 位移产生的

15、原因多由于倾斜导致,如沉井在倾斜情况下 下沉,则沉井向倾斜相反方向位移,因此预防位移应避免在 倾斜情况下下沉,加强观测,及时纠正倾斜。位移纠正措施 一般是有意使沉井向位移相反方向倾斜,再沿倾斜方向下沉 ,至刃脚中心与设计中心位置吻合时,再纠正倾斜。 4.2.3 沉井位移 4.2.4 沉井扭转 沉井下沉产生扭转的原因是多次不同方向倾斜和位移的 复合作用引起的,可按上述纠正位移、倾斜方法纠正位移, 然后纠正倾斜,使偏差在允许范围以内。 4.3 允许偏差 沉井下沉完毕后的允许偏差: (1)刃脚平均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偏差不得超过100mm; 当地层为软土层时,允许偏差值可根据使用条件和施工条件 确定。

16、(2) 刃脚平面位置的偏差不得超过下沉总深度的1%; 当下沉总深度小于10m时,偏差可为100mm。 章 节 5 第 安全技术措施 5.1 沉井基坑临边防护 (1)临边防护栏杆采用钢管48* 3.0mm的管材以扣件连 接固定。 (2)防护栏杆由二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横杆离地高 度为1.2m,下横杆离地高度为0.6m,立杆总长度1.7m,埋入 地下0.5m,立杆间距1m。 (3)防护栏杆应从下至上设置安全网,上应悬挂“禁止 翻越”、“当心坠落”等禁止、警告标志。 (4)基坑周围应明确警示堆放的砼管等材料不得小于基 坑边2米范围警戒线。 5.2 高空作业 1、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 品。 2、悬空作业处应有可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网、栏 杆或其他安全设施。 3、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设施,均 须经过技术鉴定或检证后方可使用。 4、建筑施工进行作业前,应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逐项检查和验收。验 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高处作业。验收也可分层进行或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