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感知觉.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91239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感知觉.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幼儿感知觉.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幼儿感知觉.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幼儿感知觉.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幼儿感知觉.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感知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感知觉.(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相应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事物的颜色作用于眼睛视觉 事物的气味作用于鼻子嗅觉 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 。3 36 6岁的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大岁的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大 小、声音等来认识世界的。小、声音等来认识世界的。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不仅对整个认知活动有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不仅对整个认知活动有 重要作用,而且对控制自己的行动有一定重要作用,而且对控制自己的行动有一定 的意义。的意义。 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相应感官的客观事物 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苹 果 形状、颜色 大小、滋味 气味、滋味 质量

2、、温度 眼 舌 鼻 皮肤 “苹果”知觉人脑对苹果的知觉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 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 主要部分。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 官的训练。触觉训练在于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的 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和大小、厚薄、长短以及形体。她认为,由于幼儿 总是通过触觉来认识周围事物,所以,在各种感觉训练中,触觉练习是其 主要方面。视觉训练则在于帮助幼儿提高鉴别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形状、 颜色、大小、高低、长短及不同的几何形体;听觉训练主要使幼儿习惯于 辨别和比较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训练过程中,培养起初步的审美

3、和 鉴赏能力;嗅觉和味觉训练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蒙台梭利 希望通过这种感觉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增进和发展他们 的一般感受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各种感觉处于更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 以完成诸如阅读和书写等复杂的动作。 1 1、视觉、视觉 眼睛是人最重要的感觉通道,眼睛是人最重要的感觉通道,80%80%左右的信息通过眼睛这个左右的信息通过眼睛这个 视觉感受器输入大脑。视觉感受器输入大脑。 视敏度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 微部分的能力。即通常所称的视力。幼儿视敏度的发展速度不微部分的能力。即通常所称的视力

4、。幼儿视敏度的发展速度不 是均衡的。是均衡的。5 56 6岁与岁与6 67 7岁的幼儿视敏度水平比较接近,而岁的幼儿视敏度水平比较接近,而4 4 5 5岁与岁与5 56 6岁幼儿的视敏度水平相差很大。岁幼儿的视敏度水平相差很大。 颜色视觉(颜色视觉(俗称辨色力俗称辨色力) l l定义:即区分定义:即区分颜色细微差别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的能力 l幼儿初期(34岁) 幼儿能辨认基本颜色,但不能很好地区 别各种颜色的色调,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幼儿中期(45岁) 儿童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异的能力逐渐 发展起来,并开始认识一些混合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 色的名称。 l幼儿晚期(56岁)不仅能认识颜

5、色,而且在画图时,能运 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用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黑、白、红 、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 l l配对法配对法:向儿童出示几种颜色的卡片,然后让他:向儿童出示几种颜色的卡片,然后让他 们在许多颜色卡中选出相同的颜色与其搭配。们在许多颜色卡中选出相同的颜色与其搭配。 l l指认法指认法:向儿童出示若干颜色卡片,成人说出某:向儿童出示若干颜色卡片,成人说出某 种颜色的名称种颜色的名称, ,让儿童根据名称指出或拿出相应的让儿童根据名称指出或拿出相应的 卡片。卡片。 l l命名法:命名法:成人每向儿童出示一张颜色的卡片,就成人每向儿童出示一张颜色的卡片,就 请他说出该颜

6、色名称。请他说出该颜色名称。 训练幼儿识别颜色能力的方法:训练幼儿识别颜色能力的方法: 2、言语听觉 幼儿辨别语音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幼 儿中期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差别,到幼儿晚期,几乎可以毫无 困难地辨别本族语言包含的各种语音。 教师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幼儿听力。 3触觉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 视触协调主要表现为眼手探索活动的协调。眼手协调活动 是婴儿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 的开始。 幼儿已能很好地协调视觉,进而实现对客观事物的更精确 的反映。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一)含义: 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

7、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 而总是有选择的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 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 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 (二)影响因素 客观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2、对象的活动性 3、对象的特征 主观因素:经验 兴趣 情感状态 (三)教学中的运用 1、根据目的,强调重点 2、避免双关图 一只鸭子,还是一只兔子? 一个年轻的女人? 还是一个老妇人? 2、知觉的整体性 (一)含义: 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 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 ,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 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 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影响因素 抓住事物的关键部分 (三)教学中的运用

8、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 应把注意力放在事物的关键 性的特征上。 看见这棵树, 你会想到什么? 3、知觉的理解性 (一)含义: 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 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 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 的形式把他们表示出来,这种特 性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中间是13还是B? 中间是13还是B? 2、影响因素: 主要是知识经验。 此外,个人的动机、期 望、情绪与兴趣以及定势都 有影响作用。 3、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的言语启发提供线索 避免过多提示,以防思维 受到限制。 你看见了什么? 4、知觉的恒常性 (一)含义: 当知觉的条件发生一定的 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 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

9、常性。 (二)种类: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三)教学中的运用 注意变换条件使学生 掌握事物本质。 1、能区分形状明显不同或相似的 物体; 2、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 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 3、用几何图形的标准名称去“解释 ”物体形状特征。 圆形 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一)形状知觉 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 是:圆形是:圆形正方形正方形半圆形半圆形长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三角形八边形八边形五边五边 形形梯形梯形菱形。菱形。 当视觉、触觉、动觉相结合时,幼儿对几何图形感知的效当视觉、触觉、动觉相结合时,幼儿对几何图

10、形感知的效 果较好。果较好。 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 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如 对上、下、左、右、前、后的知觉 。 (二)方位知觉 1、方位知觉的发生: l出生后就有听觉定位能力 l空间定位主要依靠听觉和视觉 l随着年龄的增长,主要依赖视觉定位 2、方位知觉的发展: l3岁 辨别上下 l4岁 辨别前后 l5岁 开始辨别左右 幼儿对于比较广阔的空间距离,他们还不能正确 认识物体或场所的远近。 幼儿对空间的安排是根据画面的需要而不是依照 视觉的真实性。画的人和物在形体上是分离的, 分散的,通常不会有遮挡现象 幼儿对画面的空间分布意识都围绕着主题物设定 幼儿是在宽和窄的平面上来展现

11、自己的想法的,至 于三度空间幼儿还没有意识去学习了解的愿望。 (三)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 和顺序性的感知。 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 1、幼儿时间知觉水平比较低。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 。 2、时间知觉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关。 3、幼儿可以通过学习来发展时间知觉。 4、成人的言语指导(具体的、观察得到的)对幼儿建 立时间知觉很重要。 5、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的能力与年龄相关。(大约7岁 时儿童才开始利用时间标尺估计时间) 五、幼儿观察力 的发展与培养 (一)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1、观察目的性不强; 幼儿初期还不能进行有组织、有目的地观察,观察常受无关事物或细节的吸引或干扰。

12、到了幼 儿园中班、大班,幼儿开始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较系统的观察。 如原本想让孩子观察一只兔子 的形象,孩子却一下子就被兔子的红的晴或吃草的动作所吸引,再也顾不上注意观察兔子的短 尾巴,长耳朵等 2、观察持续时间不长; 研究表明,34岁幼儿坚持观察图片,一次的持续时间乎均只有6分8秒,岁增加到7分6秒,6 岁可达12分秒。总的来说,幼儿持续的观察时间都比较短。 3、观察的系统性不够; 幼儿观察事物,往往有两种偏向:注意轮廓,忽视细节;或者注意某些细节,而忽视整个轮廓 。如幼儿画人像,往往画了一个大体上完整的人,却忽视了画人的脖子把头和躯干直接连在一 起。这是因为脖子夹在头和躯干之间,是个不大为孩

13、子注意的细节。 4、观察的概括性很差。 幼儿园小班儿童观察事物只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有趣的部分,到了中班、大班,在教师 的引导下,开始注意事物比较隐蔽的、细微的特征。如他看到大人给花浇水,看到花天天长 大,于是他也天天给花浇水,盼望花儿一天天长大。但是,由于浇水过多,花被淹死了。这就 可以看出,幼儿只观察到大人浇水,花儿长大这些孤立的现象,观察过于肤浅。 (二)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1、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 (1)捕捉孩子的观察兴趣 例如:一次户外活动中,一名幼儿发现了一只蜗牛,这立刻引起了孩子 们的极大兴趣,争着看,七嘴八舌的议论,根据幼儿的这一兴趣点,我 利用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认识蜗牛

14、,从寻找五官到观察爬行,再 到蜗牛的食物等等,整个活动幼儿始终积极主动兴趣浓厚。 (2)让幼儿体验观察成就感,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例如:在一次参观养殖厂的活动后,孩子们对小猪吃不吃肉的问题产生 了争议,当时我并没有直接说教幼儿,而是再一次结合养猪场,带着不 同的食物,再一次进行观察活动,让幼儿在观察中得到正确的结论,在 正确的结论中体验成就感。 2、帮助幼儿确定观察的目的任务 例如:观察柳树和杨树,教师就要帮助幼儿提出观察任务,杨树的叶子,树 枝,树干是什么样子的,柳树的叶子,树枝,树干是什么样子的,比较一下 二者有什么不同,这样幼儿有目的的观察效果明显提高。 3 3、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教

15、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 1、顺序法:即从一定的顺序来进行观察 ,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 下等,这种顺序适合于观察一件事物 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 2、比较法:即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 或现象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适合于观察多种事物间的异同。 3、追踪观察法:即让幼儿在对某一事物 或现象的变化发展进行间段性的,有 系统的观察,适用于同一事物不同时 间的变化,例如:观察植物动物的生 长过程。 4 4、创造机会,培养幼儿勤于观察、创造机会,培养幼儿勤于观察 我们在一日活动中要以幼儿自己去看去观察和发现为 教育目标,为幼儿随时提供观察的机会,教师只是这个 过程的架桥者。 (1)观察生活中的物品 (2)在观察中进行对比 (3)在观察中感觉 (4)在观察中设问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