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路绪论-通信电路-课件-0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91192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电路绪论-通信电路-课件-01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通信电路绪论-通信电路-课件-01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通信电路绪论-通信电路-课件-01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通信电路绪论-通信电路-课件-01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通信电路绪论-通信电路-课件-01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电路绪论-通信电路-课件-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电路绪论-通信电路-课件-0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陈雅琴 电子工程系电路与系统教研室 (无6年级 2008.92009.1) 通信电电路 1 左渝博士: 辅导辅导 :无61、无610、无611 及05年级级 皮燕燕博士: 辅导辅导 : 无62、无63、无65、无66、微6 祁楠 博士: 辅导辅导 :无64、67、68、69、基应应61、材63 通信电电路课课助教 2 1通信电路原理学习指导书陈雅琴、李国林 高教出版社 2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 第四版 谢嘉奎等编 高教出版社 射频通信电路陈邦媛编著 科学出版社 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 张肃文、陆兆熊编 高教出版社 The Design of CMOS Radio-Frequency Integr

2、ated Circuits, Thomas Le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004, 2nd Edition) 射频电路设计-理论与应用美 王子宇 张肇仪等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7. *Digital Radio Systems on A Chip A Systems Approach Charles Chien Rockwell Science Center 参考书书 3 本课程内容 o 讨论通信系统中关于信号传输的技术与电路 图图1、通信系统简统简 化框图图 4 本课程内容 o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信号的放大。指频带信号的电压放大(小信

3、号LNA)、 噪声,与功 率放大(大信号PA)。 2、信号的滤波。(各种滤波器) 3、非线性分析方法 4、信号的频率变换。(混频、 倍频、调制与解调等)。 5、正弦信号的产生。主要是指如何产生预定频率的正弦 信号。包括正弦波振荡器,频率合成器等. 6、反馈控制电路: AGC、AFC、PLL 5 本课程特点及要求 u学习本课程需要的基础知识: 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CAD工具 (Pspice,Matlab) 二、本课程特点: 概念多,内容广(线性、*非线性);原理性、工程性(尽量 避免理论推导,合理近似)、实践性(重应用)强。 建议: 抓住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电路

4、结构;掌握概念 的应用和功能的实现。 多实践,不断积累经验。 6 本课程特点及要求(续) 三、课程要求 u掌握基本要求(每个模块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典型电路结 构,实现及应用);学会运用CAD工具;建立通信系统概念 ;激发学习兴趣。 u把好三个关: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尽可能记笔记;课后 及时复习、按时独立完成规定作业. u交作业: 一般习题1次/周,CAD 1次/月(运行结果、分析 总结,各50) 交作业时间:每周三由课代表交中央主楼917房间. *平时成绩25分(作业抄袭0分,迟交每周扣0.5分;课堂抽查 ) u积极选做综合性研究 课题(23人一起做),积极参加课堂 讨论(另加分)。

5、7 四、本课程教学安排 (1)学时分配:1(1)、2(2)、3(2)、4(3)、 5(3)、6(5)、7(4)、8(1),*复习(1)本学期无 期中考试,无实验。 (2)习题课:34次(课外,利用双周星期三或其他时间) (3)答疑:每周四下午2:305:30?地点:中央主楼917 网络学堂开放课程讨论区 附录: 综合性研究课题参考目录 1)用PSpice、MATLAB或其他CAD工具设计模拟滤波器 2)用CAD工具对C类谐振功放大器电路进行仿真分析。 3)幅度调制与解调的PSpice分析与设计。 8 综合性研究课题参考目录(续) 4)模拟乘法器的性能研究与应用 5)调频振荡器的分析;角度调制与

6、解调的仿真设计。 6)使用MATLAB进行数字调制与解调系统的仿真研究。 7)PLL的分析与仿真:一阶PLL、二阶PLL的线性与 非线性 特性的分析与仿真; 8)调频立体声广播的框图及原理仿真; 9)功率合成与功率分配电路研究 10)线性功放技术研究 11)数字移动电话机( GSM、CDMA)介绍(构成、电路功能 方框原理图,各部分的作用以及信号传输的特点。) 12)当前通信新技术介绍如超宽带(UWB)无线收、发信机等 。凡与本课程内容有关的课题均可 9 笫1章 绪 论 本章主要内容: 一、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通信系统的组成;基本特性;信道;信号;发送与接 收设备 二、信号传输的基本问题 u信

7、号通过线性系统 u信号通过非线性系统 u干扰 三、通信电路的基本形式 10 1.1通信系统概述 n定义 :通信(广义)信息从发送者传送到接收者的过程。 实现这种信息传送过程的系统称为通信系统。 -这里仅讨论用电子电路传输接收信息的系统. (包括:广播、雷达、各种通信) 一、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n电子通信系统发展: 1837年摩尔斯有线电报 1876年贝尔和华特生电话 1894年马可尼发射了第一个无线电信号 手机(多媒 体),实现了三“W”。 有线 无线,固定 移动,点 网 11 当前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o 功能:宽带、综合、智能、个人(化) 宽带宽带 无线线接入系 统统( LMDS),可提供

8、多种 宽带交互式数据及多媒体业务 无线线局域网 ( WLAN) 手机无线线上网(WPAN) 家庭无线线局域网(HOME-RF) 人体医疗疗通信 射频标签频标签 ( RFID) 超带宽带宽 无线线通信技术术(UWB) 低功率20mW, 宽频谱7.5GHz,高速率500Mb/s p电路:集成化、数字化(数、模混合) 例如:蓝牙芯片(基带、收发信);单片收发信机芯片 12 通信系统的分类 u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 按照基带信号划分 基带信号指消息转换成的电信号 u有线通信、无线通信 按照传输媒质划分 u单工(单向,如广播)、半双工(双向交替,如对讲 机)、双工(双向,如电话、手机) 按照信号传递方向划分

9、 13 信源 基带 信号 发射机信道接收机 信宿 图1.1.2通信系统框图 传输媒质( 电缆,光缆, 自由空间) 信号变换( 调制) 逆变换( 解调) (模拟,数字) 信号变换 为声,图 像等物理 量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信息 组成框图 n调制就是按信息信号的规律改变载波的一个或多个属性的 过程。目的是将基带信号变换为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 n常用的调制方式如AM、FM、PM、ASK、FSK、PSK、 QAM(正交幅度调制)。 14 通信系统构成五部分的功能 o 信源 n将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即产生基带信号)如话筒 o 有时也包括信号的采集 o 发射机 n将采集信号转换为适宜于信道传输的信号形式(

10、调制) o 信道 n信号传输媒质(电缆,光缆,自由空间) o 接收机 n接收信道传输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为信宿接受的信 号形式 o 信宿 n将接收机的电信号转换为原来发射的信息。 15 1.2通信系统的基本特性 (一)、传输距离(一)、传输距离 (二)、通信容量 (三)、信号失真度 (四)、抗干扰能力 16 1.2通信系统的基本特性 传输距离是指信号从发送端到达接收端并能被可靠 接收的最大距离。取决于以下因素: 信号通过信道混入各种形式的干扰和噪声。 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接收弱信号能力)。 信号通过信道的损耗。 发送端的信号功率。(发射功率越大,传的越远。 自由空间,传输距离扩大1倍,需要的

11、发射功率是原 来的4倍) (一)一)、传输距离、传输距离 17 (二)、通信容量 通信容量是指一个信道能够同时传送独立信号的路数。通信容量越高, 通信系统的经济效益就越高。影响通信容量的主要因素为: 可分配频谱资频谱资 源/传输信号所占有的频带宽度 国际规际规 定电话电话 信号的频带频带 是3003400Hz,一路电话占的带宽为4kHz。 中波调调幅广播(535KHz-1605KHz),每个台占有的频带宽频带宽 度 9KHz。理论论上最多可容纳纳118个电电台。 一路电视信号占有的的频带是8MHz。 n 是否采用信道复用方式 频分复用( FDM )信道可用频带被分割若干互不交迭 的频段,每路信

12、号占据其中一个频段。 时分复用( TDM)各路基带信号周期性地轮流使用信道。 码分复用( CDM )用不同的伪随机码将各个用户信号转换成宽带 扩频信号。 1.2通信系统的基本特性(续) 18 (三)、信号失真度 信号失真度指的是接收设备输出信号不同(失真)于发送端基带信号 的程度。失真主要原因: n 信道特性不理想。 (四)、抗干扰能力 信号通过信道时,总要混入各种形式的干扰和噪声, 使接收机输出信号的质量下降。提高抗干扰能力措施: n选择合适的通信体制(例如FM优于AM,数字调制优于模拟调制 ) n 选用高质量的调制和解调电路。 对信号进行处理的电路(发送与接收设备)特性不理想。 1.2通信

13、系统的基本特性(续) 19 1.3通信系统信道(有线、无线)特性 1、衰减特性 信道的衰减特性是指信号经信道传输时,信号能量被 衰减的程度。 2、工作频率范围 不同的信道具有不同的工作频率范围。 3、频率特性 指在信道的工作频率范围内,当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时, 由信道引起的幅度衰减和附加相移是不同的。 4、时变与时不变特性 在某些信道中,信道的传输特性是随时间变化的。 例如:无线信道。 5、干扰特性 信道特性与信号传播方式有关 20 返回 21 n 第一种直射传播(超短波和微波)电波沿直线传播。 应用于卫星通信、中继通信、移动通信、调频和电视广播 以及雷达、导航系统 。 电波的直射传播 电电信

14、号在无线线信道中的传传播方式 22 n第二种传播方式是绕射(中、长波)电波沿着地球的弯 曲表面传播 。中波波段主要用于中、短距离的无线电广播。 长波通信系统多用于导航和播送标准时间信号 。 n第三种传播方式是利用电离层的折射和反射 (短波 ) 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输 如短波 通信 常用于国际无线电 广播,远距离无线电话与电报通信以及中、近距离小型移 动电台等 。 电波的绕射 电离层的反射 电电信号在无线线信道中的传传播方式(续续) 23 移动通信中信道的特殊问题 n多径效应选择性衰落(频域)和延时扩展(时域) l选择性衰落:在频带内不同频率分量的传输衰减不同。 原因:直、反射波沿不同路径到达接收

15、机产生的相移 不同。有的频率点信号增强,有的频率点信号相互抵消。 延时扩展:反射波使接收点信号有多个延时不同的信号,接 收信号在直射波信号后还要延时一段。 n 多卜勒频移 在高速移动情况接收,收到的电波将发生频率变化, 多卜勒频移。它与移动速度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 如何克服移动无线通信的多径问题,是当前 移动通信中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24 1.4 通信系统中信号 1.基带信号与基带信号传输 特点:频带信号.即被传输的信号,由在一定频率范围内 的许多频率分量组成,占有一定的频带宽度。 举例:国际规定电话信号的频带是3003400Hz。 我国采用的电视图象信号的频带是06MHz等。 定义:直接表

16、示原始信息的电信号为基带信号。 直接传 送基带信号称为基带信号传输。 电话线可传输电话基带信号。视频电缆可传输电视基带信 号。 25 2. 载波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载波传输 利用调制技术将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信道的工作 频率范围内某一频率(载波)附近。例如:中波广播 用调幅技术将声音基带信号搬移到中波波段(535 1605KHz)某一频率附近。这种传送基带信号的方法 称为载波信号传输。经调制后的信号称已调信号。 调制(模拟)一般有调幅、调频、调相。 举例:单频正弦调制的标准调幅信号 1.4 通信系统中信号 (续) 26 单音标准调幅信号波形示意图 27 基带 载波 已调波 标标准调调幅信号频谱频谱 示意图图 28 3. 多路复用信号传输 1.4 通信系统中信号 (续) 一个实际信道可用的通频带往往比一路基带信 号所占有的频带宽得多,为了充分利用信道, 需要将多路基带信号合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