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序言+一)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90321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学论(序言+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化学教学论(序言+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化学教学论(序言+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化学教学论(序言+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化学教学论(序言+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论(序言+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学论(序言+一)(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教学论 (第三版) 刘知新主编 主讲人:李金芳 绪 言 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美】R布里斯著:化学的今天和明天 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 华彤文,宋心琦,张德和,吴国庆译。北京:科 学出版社,1998 年。 2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1997 年 3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系统论,广西教育出版 社,1996 年 何谓 “化学教学论”? o 思考并试图给以回答: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育教学规律及 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学院化学系 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第一节 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和任务 一、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 掌握化学教学论基础知识和化学教学基本

2、技能; 培养从事化学教学工作和进行教学研究的 初步能力。 二、化学教学论的课程特点 化学教学论的进程是以教育学、心理 学和化学专业知识基础课为先修课程以结 合教学见习和由本科生完成规定的实践作 业为基础而进一步开展教学的。 思想性先导 师范性核心 实践性根基 三、化学教学论课程的任务: 是为了改进和完善化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 知识结构,使其初步形成正确的化学教育思想 和化学观念。 具备基本的教学、教研能力,成为比较有 市场竞争能力、有持续发展潜质的优秀化学教 师。 四、对化学教学论学习应克服的不正确的观点: 只要有化学专业知识就能当好化学教师。(化 学教师的全部职责和化学教学过程的内在规律。 学

3、了化学专业科和公共课(教育学、心理课)不 必学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课程只需告诉中学化学课该如何去上 。 第二节化学教学论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化学教学论的内容: 1、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 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理论与 实践,也是化学教学系统诸要素及其相 互关系与统一的过程,即研究化学教学 过程。 2、化学教学论研究的内容: 化学教学的任务、目的和要求; 化学教学内容和课程编制; 化学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 化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化学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化学教学中子系统的教学研究。 3.研究内容分类 基础研究研

4、究化学教学基本规律 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探索化学教 学发展和提高的新途径。 发展研究用运前两项成果,通过教学实 验来全面研究化学教学问题的认识活动。 二、化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 1、化学教学论是一门边缘学科 2、综合性强 3、实践性强 三、化学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1、主动投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结合实际,提高学习活动水平 3、积极参与,适应学科的实践性 动员全体学生走向讲堂,给大家锻炼的机会 ,为将来走向教师职业进行必要锻炼! 第三节 化学教育的发展 和化学教学论的形成 3-1 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 3.1.1 化学发展简介(课下自学) 3.1.2 中国化学教育的发展状况 3.1.3

5、国外化学教育的发展状况(参看阅 读材料,自己查找相关文献) 3.1.2 中国化学教育的发展状况 中国化学教育的发展可分为几个时期: 一、化学教育的成形期: 在19 世纪末至20 世纪20 年代,奏定学 堂章程(1903)对化学课程的设置做了明确 的规定,这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 正式确立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 形期。 二、化学教育的充实发展期: 从20 世纪30 年代进入充实发展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1)化学教育目的的扩大; (2)化学课程程度的提高; (3)大学实科的注重; (4)化学师资的改进; (5)化学设备的充实等。 变革的主要特点基本上是: 从描述性 推理

6、性; 从主要是定性的 定量的; 从主要是宏观的 微观的。 这种变革是多年来化学科学发展的总趋 势。在大学低年级和中学化学课程中提高理 论、提高学习起点,删除某些描述性(化学 元素)的内容,成为一种潮流。 三、化学教育新的关键时期 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至今,化 学教育处于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新 一轮的课程改革。 从国际范围考察,在化学教育界谈 论最多、最引人注目的命题是:化学为大 众、国民的化学,要解决国民的问题。 化学教育观念的演进和理念: 化学教育已从“化学中的教育”、“通 过化学进行教育”的观念或教育模式演进为“ 有关化学的教育”。 化学教育的总目标切实要体现“以学 生的发展为本

7、”、 “促使学生主动地自主学 习”以及“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等理念 。 3-2 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 化学教育承载着启智、益智、育人 和笃行的特殊任务。从这项活动本身分析 ,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社会价值: o 一是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化学教育是由国家主管的一种育人机构或 渠道。通过这一机构(或渠道)促进学生 的成长和发展。 大学前的化学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 发展和深化受教育者的科学知识,还要培养 他们能够进行科学判断和推理,使他们能够 科学地认识大自然和科技社会的生活,并向 他们开启探究科技世界的窗口,倡导并引导 他们树立科学人文观念; 我国的教育,由于专业分得太细,太早;急于

8、培养有 用之材,忽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加之传授为主,内化不足 ,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技术或艺术 ,但往往知识狭窄,能力畸形,缺乏较深厚的素养,特别是 作为现代人的综合素养。其中,尤其是人文素养。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 科学、艺术、人文。 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 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 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 信仰使人虔诚。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 深厚的情感魅力。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 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所以,我们也可 以把人的综合素养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 文素养。 科

9、学人文观念 从概念上讲,可以这样认为,人文就 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 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 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 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大学后的化学教育 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受 教育者在科学与技术专业或高层次素养层 面上得到培养和训练。 o 素养和素质含义接近,但素养与素质相比 更强调后天修习涵养的作用,即学习提高 的重要性。 二是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 。 这种社会行动,主要靠在学校内设置相 关课程及社会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来运作完 成。各级学校所设计的科学或分科化学类 的课程,应依随教育的总目标,处理好社 会需求、个人发展、学

10、科专业与升学就业 之间的平衡。 21 世纪需要高文化水平、高科学素养 与人文素养及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三是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 内容。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这种 特有的活动要依托实体性的教育内容来运 作。学校教育内容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而学校教育内容在 目的性、预见性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更为 强烈的国家计划性。 四是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 教育的产品比较理想的结果来自:学校教 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统筹,遵照办教育的 规律,处理好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两种功能的 关系,促使受教育者人人成为成功者。 从总体上看,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自己期 望的三张“教育通行证

11、”: 学术性通行证; 职业技术通行证; 事业心和开拓能力通行证。 同学们谨记并实践以下箴言: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对教师来说, 修养是教育的载体, 境界是教育的起点, 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学习本门课程参考书籍 课堂教学设计丛书张立言主编 历年的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 学参考、中学化学等化学教育杂志。 思考: 1.你对教师职前教育、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目的 是怎样认识的? 3.结合你在中学时学习化学课程中印象最深的事例 ,谈你对学习化学教学论的必要性的认识。 第一章 化学课程 前言 一、课程: Curric

12、ulum 源于拉丁语的 currere ,意指 race course ,原意是“ 跑马场”,引申为“课业及其进程”。 定义: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 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份量 和进程的总和。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 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 ,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 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 适应学 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 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化学的基本观

13、点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 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 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 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 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 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 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 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程体系,理 解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 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 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 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

14、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 新的“平台”。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 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鉴于化学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 领域,与国家的四化建设有密切的关系,中 学必须设置化学课程。国家以颁布课程计划 和教学大纲的形式对化学课程实行管理。化 学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指导教学、考核学 生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 为了掌握大纲精神,必须深入领会 大纲规定的化学教学目的要求和选择教学 内容的原则。教科书的体系对教学质量影 响甚大,只有做到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学 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简称“三 序”)的合理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 果。教师应善于选择和评价教科书,扬长

15、 避短,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服务。 第一节 化学课程的设置 一、 化学课程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中学教育的任务 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任务是培养成“四有”公民,为各行 各业输送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 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 2.我国目前状况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不 发达。我们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 实现四个现代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 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的知识、才能越来 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中共中 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 在于人才。 人才,主要靠教育来培养。 人才 教育在四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教育是开发

16、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投资部门,教 育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日本、新加坡自然资 源都很缺乏,但经济发展都很快,最重要的一条 经验就是非常重视教育。 外国的经验和我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的经验都证明了这样一条真理: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 战略地位,加强智力开发,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 级各类人才。 化学通过提供大量化肥、农药和其他技术手段 ,促进了农业的稳产高产,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食 物、衣着。 化学为国民经济提供大量钢铁、有色金属、各 种合金、塑料、橡胶、合成纤维,为空间技术、海 洋开发、电子工业等尖端技术提供各种具有耐高温 、耐低温、耐高压、耐辐射、耐腐蚀、高强度、密 度小等特殊性能的原材料。 化学帮助我们合理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 石能源。 化学为我们治疗疾病、保护健康制造各种药物 ,为消除公害、防治污染,创造优良、舒适的环境 作出贡献 从前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化 学科学是创造人类文明的强大武器,每一 个合格的公民都应该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