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国情下饱受争议的高考概要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9487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国情下饱受争议的高考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论中国国情下饱受争议的高考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论中国国情下饱受争议的高考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论中国国情下饱受争议的高考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论中国国情下饱受争议的高考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中国国情下饱受争议的高考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国情下饱受争议的高考概要(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中国国情下饱受争议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2 01 中国教育是否 符合国情 02 高考招生 制度改革 03 争议与出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的高考 为为了高考,我们们 我们的教育符合国情吗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认识和看法,重 庆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于2012年5月20日到5月21日随机 对重庆大学1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 关于对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所持态度的调查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的调查: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中国教育符合国情吗”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 “中国教育符合国情吗”相关的回复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回复包括: 一、收择校费、赞助费合法,使教育不公平更加明显

2、,贪污腐败严重,人才被埋没,这叫 符合国情?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结果扼杀了无数专科人才,这叫符合国情?寒窗苦读十几 年,在大学却又迷迷糊糊读完四年,学费去了不少,有用的知识还得去社会学习。高等教 育严重与实际脱节!导致一方面企业缺乏技术型人才,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叫符 合国情? 二、我有以下几个观点1、我国现在的教育和过去比好多了;2、现在的教育专家们看到了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了;3、拿我国的教育和一此发达国家比,我认为差距在于对“人才” 的理解上。在我国,人们普遍认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只有两个:一个是收入多;一个是权力 大。这也许和我们的文化有关。但是,不改变我们对人才的理解,我们的教育无论怎

3、么改 那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我很高兴的是,我们的高层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从国家 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三、我认为虽然中国教育有很多弊端,但是目前为止 ,依据中国国情谁又能想出更好的 教育方式呢?我也是一名刚参加过高考的学生,虽然考的不是很好,但是我不否认我在高 中学到很多东西,经过高中三年的洗礼,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变化,包括素质的、能力的、 以及学术方面的。至于有些同学学好学坏,关键在于对自己人生的把握 。上帝是公平的 ;国家与国家不同,不能老拿中国与外国比,中国现在已经很好了,差距是慢慢缩小的, 不可能一下子赶上别人。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国家有信心,国家领导人的学术素质是我们不

4、 能否认的,教育局的人们也都是高校人才。我们能意识到的他们不会充耳不闻,只是一时 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而已。 当今教育是符合今天中国基本国情的最佳选择。因 为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教育是这个社会中最广泛 意义上的一个事业。教育的广泛性使得社会中的每一 个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既是投入者,又是惠及者。 因此在考虑教育发展的时候,首先必须考虑今天中国 社会的组成结构。我国目前仍然是拥有9亿农民的发 展中大国,人均GDP仍然排名在世界第50位以外。 在当前的国情下,教育并不是一个贵族事业,它仍 然担负着最广泛意义上的启蒙使命。“教育是现代化 国家的基石。国家的发展最终要靠提高全民的素质。 ”而我国教育的

5、基本目标,刚刚达到基本扫除青壮年 文盲。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仍然处在起步阶 段。在这个阶段,让所有的人通过知识和思想的启蒙 ,获得个体的解放,从而由改变自身命运到推动社会 进程,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目前任重而道远的目标。 新京报 每年期间,民生话题 都是各方瞩目的焦点。而 教育,一直都被定位为民 生之首。当前,经济社会 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 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教 育资源的严重短缺,已经 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 矛盾,并由此引发了一系 列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和 难点问题。高考招生制度 改革就是其中的一个热 点、难点、关键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 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

6、完整的考试招 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 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 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 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 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 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 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 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 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 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 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了明确要求。这次深化考试招 生制度改革的五项主要任务是 :1、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2、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3

7、、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4、改革监督管理机制 5、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改革热点 在争议中前行的高考 招生制度改革 高考改革是大势所趋,不改革肯定是逆潮流而行,这是所有 人的观点。但对于如何改革,改革的步子要如何迈出,是暴 风骤雨般地一步到位还是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这是最大的 困难。因此对于此次大刀阔斧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学术 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有的看好,有的则是不看好 山东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 正方 “ 在我看来,这次高考改革是继1977年恢复高考 之后,最具有革命意义的一次改革。”张志勇说, 这次改革的核心在于招生制度的改革,能够真正 突破“一考定终身”。 目前,高校在招生时并没有太多的自主

8、权, 基本上是省级招生考试部门按照最低录取线不断 地向学校输送学生,这一做法,张志勇形象地描 述为“单向批发学生”,这样很容易出现教育畸形问 题,比如“我上某所高校,不是因为我对某所高校 的某个专业感兴趣,而是因为我的分数够了”。( 我有话说) 他希望,经过这次改革之后,能够建立“多投多录 ,双向选择”的录取模式:一个学生可以向多所学校 投送自己的入学申请,也可以拿到多个学校的录取 通知书,但他可以自主选择最喜欢的学校和专业。 反方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 我认为高考改革根本没有好好地慎重听取各方意见。高考不用一考定终 身,那么两考定终身就合理吗?三考定终身就合理吗?总有人会说,你看那我考第四

9、次就好了,你不能根据个人的要求来调整,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我认为通过一考 来做决定对绝大多数人讲是合理的,个别人没有发挥出来,但是素质高也包括应试 能力强。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提供一个数据来分析分析,我们的高考有多少学生是 因为试卷不好而考不好的。 我认为高考改革最后的结果是不理想的,解决不了实际 问题。在现有的高考录取名额固定的情况下,再怎么改 革都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必然会有人不愿意承认自 己竞争的失败,反而是要说你考试制度的不合理。(我 有话说)考上的人有几个批评这个考试制度?考不上是不 是因为考试办法不好呢?还是他本身没有合格呢? 尽管各界要求改革的诉求十分强烈,教育规划纲要对高考招生

10、制度改革的原则和 内容作出了明确部署,但从目前的总体推进情况看,改革举措及效果与社会预期仍 有差距,争议不断,公平与效率、近期与长远、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矛盾相互交织, 改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1、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呈多样化趋势。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体 制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增多。不同的群体,站在不同的立场,分别对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表达了各自的诉求,提出的观点和建议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显然,这种多元化的诉求,一方面增强了改革的驱动力,使得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势 在必行,另一方面由于目标诉求差异很大,价值取向各不相同,导致众说纷纭、众 口难调,难

11、以形成改革的共识与合力,加大了改革推进的难度。 2、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必须应对多元化的目标诉求,并受政治、经济、文化等 诸多因素制约。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必须对这一制度的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表面上看,高考招生制度的功能是为高等学校提供甄别和选拔人才的依据;但实际上 ,高考招生制度还肩负着更多的社会功能和使命。 改革出路 在进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时,必须 要处理好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内部主要指的是: 高考招生制度属于教育制度的范畴,必须遵循教 育规律,服务于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目标。外部 主要指的是:高考招生制度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保 障制度,改革这一制度,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和 全局意识,应“

12、跳出教育看教育”。 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既要积极主动,又要遵循 客观规律。一方面,不能一味等待所有条件都成熟后 才启动全面改革,而应坚持有限目标,成熟一项启动 一项,以免耽误改革时机,增加改革成本。另一方面 ,改革应选择在一些地区和高校率先进行试点探索, 同时建立纠错机制。另外,还要加强对改革的科学论 证和风险评估,确保风险可控,以免造成大的偏差 个人总结 改革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教育领域同样不例外。我国关于高考 的改革措施密集出台,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高考改革无疑是教育改革中最为 敏感、最为重要、最具导向性的改革。 对于高考改革,我本着探讨的心态,从政策角度、专家角度来解 读他们对于高考改革的态

13、度,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大家的意见大相径庭,但这 些分歧的出发点都是从高考改革的良性发展出发,都是为了让高考更好地发 挥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作用。不管怎么样,此次高考改革,是中国高考体制 改革的又一里程碑,从不敢拿刀,到现在的挥刀落地,这无疑将会是高考发 展史上的一次进步。 高考改革不是一个孤立的改革,需要放在更大视野、更大平台上来 设计、规划、落实好。高考改革不应舍本逐末,只着眼于升学率,更需要培 养具有高竞争力的学生。只有这样,高考改革才能走得行稳而致远。 当前,要看到高考改革以及教育改革与人民期待和社会呼声还有 差距,高考改革的道路依旧艰辛、漫长。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已经驶入改革 快车道中的中国高考,一定能够答好改革这一时代命题。 谢谢 你们的观看和倾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