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ppt课件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689389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ppt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各位老师欢迎各位老师 莅临指导莅临指导 授课人: 授课人: 李楠李楠 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之上,伫立 着一座高台,与之相伴的只有萧瑟 的秋风和枯黄的野草。年轻的诗人 登上高台,举目四望,苍茫天地间 只有一人、一楼。秋风吹过,卷起 漫天的黄尘,不只是风沙眯了眼还 是怎的,诗人已是泪流满面。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陈子昂 公元661公元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 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 )人。初唐著名诗人, 代表作品有登幽州台 歌、组诗感遇38 首诗等。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 蹈 杜甫 题解题解 登幽州台歌 歌即歌行体,古诗的一种体裁,在 字数、句数、对仗、押韵等方面较律诗、绝句 更为自由。 幽州台

2、又名黄金台、招贤台。相 传为战国时燕昭王为招揽人才而建。 诗人登上幽州台有感而 发写下的诗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愉悦 惆怅 惊喜 暗淡 迷茫 明快 失落 得意 惆怅 暗淡 怆 迷茫 失落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在鉴赏诗歌的时候,除了关注在鉴赏诗歌的时候,除了关注 文字本身所透露出的信息,还要充文字本身所透露出的信息,还要充 分了解作者所处的分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个和他个 人的人的人生经历人生经历。在此基础上,假设。在此基础上,假设 自己就是作者自己就是作者,有着和作者一样

3、的,有着和作者一样的 身份和身份和 经历,经历,用自己的所思所想去用自己的所思所想去 反推作者当时真正的想法反推作者当时真正的想法。 时代:初唐,文人集团开始走上政 背景 治舞台。每个文人心中都有 一个治国安邦的梦。 个人:素有才名 年少得志 经历 不被重用 壮志难酬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朝的不少弊政,常常 提出批评意见,却不被采纳。他的政治抱 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 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 攻陷营州。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 子昂随军出征,参谋军事。武为人轻率, 少谋略。次年兵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 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

4、后,陈子昂又向 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 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 此登上招贤台。 思考题 如何理解“前”、“后”、“古人” 、“来者”? 这里的“前”、“后”并不是表示方向 上的前后,而是指时间的前后,“古人” 、“来者”也具有特殊的含义,专指那些 能像燕昭王那样尊重人才、礼贤下士的明 君圣主。 前两句表面上写不见前代和后代的明 君圣主,实际上则表现了在当世不被统治 者赏识任用的苦闷无奈。 第四句中的“独”作何解?是因为作者一 个人登上幽州台无人陪伴,所以感到孤独吗? 独自登台无人相伴只是作者孤独的 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作者不被统治 者重视,所提的治国建议不被采纳,

5、他 所有的理想抱负得不到施展的途径。因 此他才会感到孤独, 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明君 既不复可见,后世的贤明之主 也来不及见到。登台远眺,见 天地苍茫,而我却孤独一人, 空怀抱负才华却无人赏识,不 禁悲从中来,怆然落泪。 。 陈子昂通过本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陈子昂在诗中抒发了怀 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痛 苦与无奈,以及对赏贤 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 。 合作探究 试比较登幽州台歌与观沧海两首诗的 相同于不同之处? 相同 1 两首诗都是歌行体诗歌 2 都是诗人游览名胜,观景抒怀的作 品,使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不同 所抒发的情感不同 登幽州台歌是陈子昂登台远眺,看天 地苍茫,想到自己满腔报国热情却不被赏识 ,报国无门无处施展才华,而写下的忧愤之 作,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无奈。 观沧海是曹操在带兵征战过程中游览 碣石山而写下的名篇。借写沧海浩荡波涛澎 湃,抒发了自己胸中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 的豪迈之情 作业 1.背诵登幽州台歌,体会作者 的情感 2. 预习杜甫的望岳,了解杜甫 的生平 完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