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问题而发现、从假说到理论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9218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问题而发现、从假说到理论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由问题而发现、从假说到理论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由问题而发现、从假说到理论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由问题而发现、从假说到理论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由问题而发现、从假说到理论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由问题而发现、从假说到理论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问题而发现、从假说到理论讲解(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 由问题而发现、从假说到理论 内容提要 科学问题 科学假说的创立 科学假说的检验 讨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还是始于问题 ? 归纳主义发现观认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科学发 现的程序是: (1)观察和记录事实 (2)分析事实并归类 (3)进一步归纳引导出一般结论 (4)验证结论 科学问题 定义:科学问题是指在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 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 需要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问题。它包括一定的求 解目标和应答域。 科学问题的类型 1.“是什么”的问题。要求对研究对象进行识别 或判定。 2.“为什么”的问题,要求回答现象的原因或行 为的目的。 3.“怎么样”的问题,要求描述

2、所研究的对象或 对象系统的状态或过程。 科学问题的产生 1.当已有理论内部显现逻辑困难时,产生科学问 题 2.已有理论同经验产生矛盾时,产生科学问题 3.已有理论之间产生矛盾时候,产生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的解答途径 1.通过进一步获取事实来回答问题 2.通过引入新的假说来解答问题 3.通过引入新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内容提要 科学问题 科学假说的创立 科学假说的检验 科学假说 定义:是人们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 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经过一系列 的思维过程,预先在自己头脑中做出的假定性解 释。 和科学理论一样,必须具有解释性和预见性。 科学假说是通往科学理论的桥梁;科学假说是激 发

3、创造性思维的媒介;科学假说为科学研究指明 方向;不同科学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认识的发 展。 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 n 解释性原则 假说应与已知的经过实践复核的事实相符合 ,不仅能解释个别事实,而且能解释一系列相关的事实。 n 对应性原则 假说的提出不应与经过严格检验的理论中的 内容相矛盾,而应与它们在适用范围内相对应或相一致。 n 可检验性原则 提出的假说必须是原则上能够被实践检验 的,任何不能用观察、实验加以检验的假说,都不是科学 假说。 n 简单性原则 假说在逻辑上应该简单,应以尽可能少的原 理或基本假定为前提,来解释一定领域内所有的已知事实 。 溯因推理一种提出尝试性假说的推理 n 美国

4、哲学家查尔斯皮尔士曾把推理划分为三种类型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溯因推理,并着重探讨了溯 因推理。在他看来,溯因推理是独立于演绎和归纳的 第三种推理,它是一种提出尝试性假说的推理类型。 它的形式是: 观察到了令人吃惊的现象B; 如果A是真的,则B可获得解释; 因此,有理由猜想A是真的。 溯因推理的重新表述 n 皮尔士的观点被诺伍德汉森所发展。汉森确信存在发现 的逻辑。溯因推理就是一种发现的逻辑。1958年,他在 发现的模式一书中通过对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的 过程的分析,对溯因推理的形式进行了重新表述: 一些意外的令人吃惊的现象P1,P2,P3被观察到; 找到一个假说H,它能对P1,P2,P

5、3的原因作出解释; 因此,有理由提出假说H。 一种不被人们关注的推理 食品柜里的干酪不见了,仅留下一些碎屑, 昨晚听到了来自食品柜的刮擦声音, 所以,干酪是被老鼠吃了。 想象、灵感和直觉科学发现的心理学机制 n 想象 科学发现是一种“思维的自由创造”,但这种“创造”不是胡 思乱想,而是“自由性”和“严密性”的统一。能将这两者统一起来 的只能是想象。想象贯穿于创造过程的始终,没有想象做铺垫,灵感 和直觉也就无从谈起。 n 灵感 人类创造心理处于激发状态的表现,它来得快,去得也快,具 有稍纵即逝的特点。触发灵感的条件大概有三:科学家必须对所研究 的问题已作了长期的艰苦探索;科学家必须为解决问题而穷

6、思竭虑以 至达到“忘我”的境界;科学家必须在紧张之余稍有松弛。 n 直觉 灵感状态到达以前,思维的自由度是很大的,允许进行各种想 象,但往往毫无结果。只有在思维暂时中断的时候,灵感才有可能突 然而致,因为思维越活跃越难从混乱的思绪中作出最佳的选择,而直 觉就是这种选择,它是灵感状态达到高潮之后的必然结果。 凯库勒之梦苯环分子结构的发现 大陆漂移说 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 (A.Wegner) (1880-1930) ,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魏格纳受伤在医院治疗, 他的病床对面有一幅世界 地图。有一天,魏格纳盯 着这幅地图出神,无意中 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 廓吻合得非常好非洲 西

7、海岸突出的部分与南美 洲东海岸凹进的部分正好 拼成一个整体。于是魏格 纳突发奇想:大西洋两岸 的陆地在远古时代曾经是 连接在一起的,后经裂开 和漂移成了今天格局。他 广泛收集地质学和古生物 学等方面的证据。1915年 出版了大陆和海洋的起 源,阐述了大陆漂移的 观点。 证据1:相邻大陆的边缘形态可以拼接 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 分与非洲西岸直角凹进的几 内亚湾非常吻合。 1965年 ,人们曾根据大西洋最新海 深图通过计算机对1000米等 深线处进行拟合,发现两岸 几乎可以完美无缺的拼接。 具有如此高的拟合度不可能 是偶然造成的。 证据2:相邻大陆在地层上有许多相似性和可拼合性 例如挪威到苏格兰的

8、加 里东褶皱山系在北美东海岸 再现;南非开普山与南美布 宜诺斯艾利斯的二叠纪地层 可以拼合;非洲高原的前寒 武纪片麻岩在巴西重现等等 。这就象被撕碎的书页,不 仅毛边可以拼接,连印刷文 字都恰好齐整切合,显然就 不是巧合了。 证据3:古生物化石的分布 由于相同的生物种不可 能在相隔十分遥远的地点分 别独立出现,它们应该起源 于同一地区,然后再逐渐传 播到其他地区。但是,魏根 纳通过对比发现,在远隔重 洋的大西洋两岸许多生物种 群却存在着亲缘关系,其中 特别是那些根本无法远涉重 洋的陆生生物群落,只有用 “联合古陆”的观点才能得 到圆满解释。 内容提要 科学问题 科学假说的创立 科学假说的检验

9、什么是检验蕴涵? n 从语言形式上看,科学假说大多表现为全称命题。 由于全称命题无法直接与经验进行比较,因此,检 验一个假说,只能通过间接的途径,即通过检验由 假说推导出来的结论而实现。 n 设受检验的假说为H,H为全称命题。显然,如果H为 真,则可以推出某个命题I,I是可观察事件。于是 ,检验假说H的真假就可以通过检验命题I的真假来 间接实现。由于I是以H为前提演绎出来的,即I为H 所蕴涵,因此称I为H的检验蕴涵。 假说检验的三个步骤 n 从假说推导出一些预期的、可观察事件的陈述, 即推出假说的检验蕴涵。 n 进行观察实验获取观察事实,并检验假说的检验 蕴涵与观察事实是否相符。 n 作出检验

10、结论,即如果假说的检验蕴涵与观察实 验结果相符,就可以认为假说得到了证实,否则 ,就可以认为假说被证伪了。 关于假说的确证 n模式 如果H,那么I I 所以,H n实质 结论具有或然性,属归纳推理。 n意义 提供了一个证据,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 个假说,并且这样的证据越多,该假说为真的可 能性就越大。证据支持包括四个方面:数量、种 类、精确和创造性 关于假说的证伪 n模式 如果H,那么I 非I 所以,非H n确定性 逻辑上具有必然性,属演绎推理。 n复杂性 当检验蕴涵与观察实验结果不一致时, 要考虑两种情况:观察实验结果是否正确;辅助 性假说是否正确。 案例:塞麦尔维斯-“母亲的救星” 维也纳

11、总医院死于产褥热的产妇 1844年1845年1846年 第一产 科病房 8.2%6.8%11.4% 第二产 科病房 2.3%2.0%2.7% 可能的原因 一、“宇宙-地球-大气变化”传播到整个地区而引 起的 二、过分拥挤 三、第一产科病房所有接受训练的医科学生的粗暴 检查造成的创伤 四、心理解释 五、仰卧分娩与侧卧分娩 可能的原因 六、医生的双手是传染性物质的携带者 检验: 产褥热能由化学方法消灭粘附在手上的传染性 物质而得到预防。 能解释更多的事实: 1.第二产科病房死亡率低得多 2.“街道分娩”死亡率比较低 什么是判决性实验? n 如果关于同一问题存在着两个相互竞争的假说, 已有的证据并非有利于其中的一个而不利于另一 个,即这些证据不足以决定这两个假说孰是孰非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设置同样的条件,由 两个相互竞争的假说分别推出相互排斥的检验蕴 涵,通过相应的观察或实验,来看检验结果与哪 一个检验蕴涵相符,从而断定需要放弃哪个假说 、接受哪个假说。这样的实验就是判决性实验。 辅助性假说和特设性假说 n 如果H,那么I 非I 所以,非H n 如果H,A1,A2,A3,,那么I 非I H(?) 思考题 o假说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试结合科学史的具体案 例分析怎样形成科学假说? o谈谈你对判决性实验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