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病因与发病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688841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课件-病因与发病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医学课件-病因与发病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医学课件-病因与发病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医学课件-病因与发病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医学课件-病因与发病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课件-病因与发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课件-病因与发病(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因与发病 1 2 病因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外感病因(六淫 疠气) 二、内伤病因(七情内伤、 饮食失宜、 劳逸失度) 三、病理产物性病因 四、其他病因 3 六淫概念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 然界气候。 六气的变化称之为六化。 六气的存在和交替变化,是万物生长和人 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 感病邪的统称。 淫:浸淫、太过 4 气候变化异常,超出了一定限度而致病; 太过或不及 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 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冷、暴热) 气候变化基本正常,但人体适应能力低下而生病。 足以导致人体发病时的六气就成为六淫。 六气变为

2、六淫的条件: 5 六淫致病特点 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初起多为表证 。 季节性:时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地域性:与生活、工作环境、地域密切相关。 相兼性:可单独伤人,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 人体而致病。 转化性: 邪气的从化. 6 风邪 风为春季的主气,故风邪引起的疾病以春季为 多,但其它季节亦可发生。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为阳邪,指风性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 的特性; 其性开泄,皮毛腠理开泄,可见汗出、恶风等。 易袭阳位,多见上部、肺系的症状; 7 (2)风性善行、数变:风性善动不居,行无定 处;数变,风性来去迅速,变幻无常。 病位游移不定;发病迅速,传变快。

3、(3)风性主动:风邪具有使物体摇动的特性。 受风而颜面肌肉抽掣,或口眼歪斜;破伤风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风邪 8 (四)风为百病之长: 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 ,风邪四季常在,侵袭人体致病机会最多,常 为外感邪气致病的先导。 古人常把风邪作为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 风邪 9 寒邪 寒为冬季主气。凡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或 由于气温骤降淋雨涉水,汗出当风人体不注 意防寒保暖,则常易感受寒邪。 伤寒:寒邪袭表,阻遏卫阳。 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10 寒邪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邪袭表,卫阳被遏 恶寒 寒邪直中太阴,损伤脾阳 脘腹冷痛、吐泻清稀 寒邪直中少阴,心肾之阳受损

4、 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 利清谷,精神萎靡,脉微细等 11 寒邪 2、寒性凝滞主痛 凝,凝结;滞,阻滞不通。 寒邪具有凝结、阻滞不通的特性。 寒邪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不通,从而出现各 种疼痛症状。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征。 寒邪侵犯人体部位 不同,症状各异。 12 寒邪 3、寒性收引 13 湿邪 湿为长夏的主气,时值 夏秋之交,阳热下降,水气 上腾,潮湿充斥,是一年中 湿气最盛的季节。 致病途径有感受雾露之 气、以水为事、久居湿地、 涉水淋雨等。 14 湿邪 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类水,故为阴邪。 湿邪为有形之邪,留注于脏腑经 络,最易阻遏气机 湿为阴寒之邪,阴盛阳病。 脾喜燥

5、恶湿,故湿邪最易困阻脾阳。 15 2、湿性重浊 湿邪 重,沉重。 湿邪致病具有沉重、重着不移的特征。头 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等。 浊,秽浊。 排泄物和分泌物等有秽浊不清的特点。面 垢、眵多;小便浑浊;妇女带下过多等 16 3、湿性黏滞 湿邪 黏,黏腻;滞,停滞。 一是症状的黏滞性 分泌物、排泄物黏腻滞涩,如湿滞大肠 大便黏腻不爽 二是病程的缠绵性 湿性黏滞,蕴蒸不化,胶着难解,难以速去, 故湿邪致病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时起时伏 、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17 湿邪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水性趋下,易袭阴位(下部) 水肿以下肢多见,另淋浊、带下、泻痢 、下肢溃疡等。 18 燥邪 燥邪为秋季主气

6、,气候干燥,空 气水份缺乏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 的景象。 温燥=热+燥 凉燥=寒+燥 燥 邪 19 燥邪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干,干燥;涩,涩滞不利。 “燥胜则干”,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皮肤 干燥甚至皲裂,毛发干枯不荣,小便短少, 大便干结等 20 燥邪 2、燥易伤肺 一是因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天气通于 肺,燥则从呼气中挟带津液骤增,而使肺 之阴津受损)。 二是肺开窍于鼻,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 原 因 易伤肺津,甚则损伤肺络。干咳少痰,或 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喘息胸痛以及大便 干燥不畅等。 21 火热常混称。温 、热、火三者同中 有异:温为热之微 ,热为火之渐。温 与热多属外感,

7、火 常自内生。 火(热)邪 壮火食气 少火生气 火 热 22 火(热)邪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炎,热;上,上升、向上 出现一派火热征象 “阳胜则热” 易伤上部以头面部的火热症状尤为突出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胃火炽盛牙龈肿痛、 齿衄、口臭 23 2、火(热)性燔灼,易伤津耗气 火(热)邪 伤津,火热具有烧灼、蒸迫之性, 使人体阴液耗伤。(大汗出)口渴喜冷饮,咽干舌燥 ,小便短赤,大便燥结等津伤之症;分泌物、排泄物 变为黄而稠,并有热感 耗气,人体之热靠气化而生,热太盛,势必 耗气过多,“壮火食气”。火热蒸迫津液外泄,使 气随津泄,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 24 火(热)邪 3、火(热)易生

8、风动血 “热极生风”:燔灼肝经;损伤阴液,筋脉失濡养 而生风。(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两目上 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 火热之邪入于血络,轻动则可使血脉扩张,血行 加速,甚至灼伤脉血络,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 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妇女 月经过多、崩漏等 25 心在五行属火,火热与心相应,性躁动,心 藏神故其致病尤易影响心神,使心神失于宁静 而躁动。轻者心神不宁心烦失眠重者神志 失常狂躁不安,或神昏谵语等 火(热)邪 4、火(热)易躁扰神明 26 火(热)邪 5、火(热)易致疮疡 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可结聚 于某些局部,使气血壅聚不 散,进而败血腐肉即腐蚀血 肉成脓,形成痈肿

9、疮疡。 “痈疽原是火毒生。” 27 暑邪 暑为夏季的主气,乃火热 之气所化。主要发生在夏至 后立秋前。暑邪纯属外邪, 无内暑之说。 伤暑轻 中暑重 暑 28 暑邪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出现一派典型的阳热症状 四大症:热渴汗出脉洪大 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3、暑易扰头目心神 29 暑邪 4、暑多挟湿 暑令炎热,又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 动,水气弥漫。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 外,兼见身热不扬、四肢困倦、胸闷呕恶 、大便溏泻不爽等湿阻症状。 30 疠气 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 性的外感病邪 传染途径 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人致病; 可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 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染而发

10、病。 31 疠气致病特点 (一)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瘟疫论“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二)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瘟疫论述及某些疫病,如“瓜瓤瘟、疙瘩瘟,缓则朝 发夕死,重则顷刻而亡” (三)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素问刺法论 “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32 疠气形成和流行的原因 气候反常:如久旱酷热、水涝、湿雾瘴气等 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 预防和隔离工作不力: 社会因素: 33 七情内伤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情志变化。 七情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 七情太过或持久刺激而使人发病,则成为 致病因素。 34 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情志活动与脏腑精气有着密切的关系。五脏精气是

11、情志活动产生和保持正常的物质基础。外界的各种刺激 只有作用于相应的内脏,才能表现出不同的情志反应。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肝在志为怒; 心在志为喜; 脾在志为思; 肺在志为忧; 肾在志为恐。 五志 35 七情致病的特点 1、直接伤及五脏: “怒伤肝”、“喜伤心” 、“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 “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 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2、病情变化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较剧烈的情 志波动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 36 七情致病的特点 3、影响脏腑气机气机紊乱 (1)怒则气上肝气上逆头胀而痛,面红目赤

12、、 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2)喜则气缓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使营卫通 利,心情舒畅。 心气涣散暴喜过度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 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 (3)悲则气消肺气耗伤气短、神疲、咳嗽 (4)惊则气乱心气紊乱心悸、心无所倚、神无 所归、虑无所定、惊恐不安 (5)恐则气下肾气不固二便失禁 恐惧不解伤肾精骨酸痿厥、遗精等症 (6)思则气结脾气郁结脾失健运纳呆、脘 腹胀满、便溏 37 饮食失宜 饮食失宜分为三个方面 饮食不节 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 38 饮食不节 病 因致病特点主要病证 饥饱失常 过饥 伤胃嘈杂泛酸 化源不足,正气虚弱 “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 日则气少矣” 气血

13、亏虚,易感外邪 过饱 损伤脾胃 “饮食自备,肠胃乃伤” 嗳腐吞酸,胃疼腹泻;消渴 、肥胖、痔疮、心脉痹阻 痰湿内生痰饮,疳积 饮食无时进食无规律损伤脾胃变生诸病 39 饮食不洁 指进食不洁净的食物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 多以胃肠病为主。 常见: 肠胃疾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食物中毒:高热、呕吐等。 40 饮食偏嗜 1、偏嗜寒热: 过食生冷易损伤脾阳 寒湿内生腹痛、泄 泻等症。 过食辛温燥热,或嗜食 烫热食品易伤胃阴 引发胃热口干、口臭 、消谷善饥等 41 偏嗜五味:酸苦甘辛咸五味 营养五脏(酸先入肝,苦 先入心,甘先 入脾,辛先入 肺,咸先入肾) 五味之偏嗜致脏器偏盛偏衰 ,久之可按五行相克

14、传变而 发病 饮食偏嗜 42 偏嗜种类:指饮食偏颇,使 某种营养成分减少,久则可 形成某种营养物质缺乏病证 。如瘿瘤(即单纯性甲状腺 肿)、佝偻病、夜盲病、脚 气病等。 饮食偏嗜 43 饮食偏嗜 偏嗜酒浆: 饮酒过量湿 热内生,损伤脾胃脘腹 胀满,口苦口腻。 偏嗜肥甘:过食油腻肥甘厚 味,损伤脾胃积湿生痰、 化热化火,消化不良,易患 胸痹、肥胖等病。 44 劳逸 正常的劳动有益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正常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 过劳 过逸 45 过劳 1、劳力过度,指较长时期的过度用力而积劳成 疾伤气(气少 力衰,神疲消瘦)形劳 2、劳神过度,指思虑太过,劳伤心脾伤心 血(心悸健

15、忘、失眠、腹胀、便溏)心劳 3、房劳过度,指性生活不节,房事过度伤 肾精(腰膝酸软, 眩晕耳鸣,遗精,早泄, 甚 或阳痿等病症)肾劳 46 过逸 安逸少动,气机不畅 气滞血瘀,脾胃呆滞 阳气不振,正气虚弱 用脑过少,神气衰弱 “逸则气滞” “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 47 瘀血 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以及因血液运行不畅 ,阻滞于经脉或脏腑内的血液。 “瘀血”与“血瘀”: 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血液瘀滞不通的病 理状态,属于病机学概念 瘀血是指具有致病性的病理产物,属于病因 学概念。 48 (1)气滞、寒邪、气虚、痰湿血行不畅瘀血 (2)热邪耗伤血中津液血行不畅瘀血 (3)气虚、热邪、外伤出血停于

16、体内瘀血 气虚无力行血致瘀,气虚不能统摄出血致 瘀:补气摄血,黄芪、当归、阿胶 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配合理气 药,如郁金、川芎、香附 血寒寒性凝滞:温里药,如肉桂、艾叶 瘀血的形成 49 瘀血致病的特点 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 肿块:部位固定。 出血:因瘀血阻滞,损伤血络,血溢脉外而见出血 色紫黯,或夹有血块。 色紫黯:一是面色紫黯,口唇、爪甲青紫等;二是 舌质紫黯,或舌有瘀斑、瘀点等。 可出现肌肤甲错,脉涩或脉结代等。 50 有形之痰 痰:稠厚 痰饮 无形之痰 饮:清稀 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 产物,是津液在体内停滞而成。 湿聚水饮痰 痰饮 饮因其停留部位不同可分: 痰饮、悬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