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气压带和风带专题复习.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88836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气压带和风带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气压带和风带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气压带和风带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气压带和风带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气压带和风带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气压带和风带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气压带和风带专题复习.(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 A 高低纬间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热量差异 B 地转地转 偏向力偏向力 C 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的南北移动 D 海陆热力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 一、大气环流一、大气环流 南极 北极 赤道赤道 (1)考虑A: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赤 道 低 压 带 极地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2 4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7 6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1 3 5 8 9 10 (2 2)考虑)考虑A

2、 A、B B-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 偏向力偏向力 -三圈环流 90N 60N 30N 0 赤 道 低气 压 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 中纬西风 极地东风 东南信风 中纬西风 极 地 东 风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思考 1 1、副热带高压带是怎样形成的?它与极地高压带成因是否相同?、副热带高压带是怎样形成的?它与极地高压带成因是否相同? 2 2、副极地低压带是怎样形成的?它与赤道低压带的成因是否相同?、副极地低压带是怎样形成的?它与赤道低压带的成因是否相同? 赤 道 低 压 带 副热带高压带

3、副极地低压带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干湿属性气压带和风带的干湿属性 低气压带空气上升,低气压带空气上升, 水汽冷却容易凝结,水汽冷却容易凝结, 气候比较湿润气候比较湿润 高气压带空气下沉,高气压带空气下沉, 水汽受热难以凝结,水汽受热难以凝结, 气候比较干燥气候比较干燥 空气上升空气上升 地面地面 低气压低气压 空气下沉空气下沉 地面地面 高气压高气压 30N 0N 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水汽受热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水汽受热 难以凝结,气候比较干燥难以凝结,气候比较干燥 60N 30N 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冷却容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水汽

4、冷却容 易凝结,气候比较湿润易凝结,气候比较湿润 气压带分布成因特征气流影响气候 极地高压极地高压 带带(2(2个个) ) 南北纬90 度附近 热力原因冷高压冷高压下沉下沉冷干 副极地低副极地低 压带压带(2(2个个) ) 南北纬60 度附近 动力原因冷低压冷低压上升上升温湿 副热带高副热带高 压带压带(2(2个个) ) 南北纬30 度附近 动力原因热高压热高压下沉下沉干热 赤道低压赤道低压 带带(1(1个个) ) 0度附近热力原因热低压热低压上升上升湿热 风带分布 风向 影响气候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纬信风带低纬信风带 (2(2个个) )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 压带之间压带

5、之间 东北风东北风 东南风东南风 主要看风向:主要看风向: 从内陆吹来性从内陆吹来性 质干热,从海质干热,从海 洋吹来性质较洋吹来性质较 湿湿 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 (2(2个个) ) 副极地低压带与副热带副极地低压带与副热带 高压带之间高压带之间 西南风西南风西北风西北风 温湿(主要对温湿(主要对 大陆西岸)大陆西岸) 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 (2(2个个) ) 副极地低压带与极地高副极地低压带与极地高 压带之间压带之间 东北风东北风东南风东南风干冷干冷 2326N 2326S 6634S 6634N 0 (3)(3)考虑考虑A A、B B、C C-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高低纬间热量不

6、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 就全球而言:就全球而言:1 1月南移,月南移,7 7月北移月北移 一 月 七七 月月 (4 4)考虑)考虑A A、B B、C C、D-D-高低纬间热量不均;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60N 30N 亚亚 欧欧 大大 陆陆 洋洋 大大 西西 洋洋 太太 平平 副副 极极 地地

7、低低 气气 压压 带带蒙古 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阿留申 低压低压 冰岛冰岛 低压低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亚洲(印度)低压亚洲(印度)低压 亚速尔 高压 夏威夷 高压 冬冬 夏夏 冬冬 夏夏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亚洲亚洲 ( (蒙古蒙古- -西西 伯利亚伯利亚) )高压高压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冰岛低压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7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亚洲亚洲( (印度印度) )低压低压 夏威夷高压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亚速尔高压 二、季

8、风环流二、季风环流 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成因: (1)海陆热力差异 主要原因主要原因 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 的地方是哪里? 东亚东亚 这里的海陆热力差异是最大的,因而季风这里的海陆热力差异是最大的,因而季风 也是最典型的。也是最典型的。 冬、夏季节的风向有什么变化呢?冬、夏季节的风向有什么变化呢? 亚洲1月、7月的季风图 冬季风冬季风夏季风夏季风 冬季: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东亚盛行来自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 西北风西北风,低温干燥,风力低温干燥,风力 强劲。强劲。 夏季: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

9、平东亚盛行来自太平 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东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东 南风,南风,高温、湿润和多雨高温、湿润和多雨 。 成因:(成因:(2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但并并 不是惟一不是惟一的原因。的原因。 南亚 七月 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 南亚 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 一月 南亚的西南季风尤为典型,形成原因是:北半球夏季时 ,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 赤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 季风环流季风环流 项目项目东东 亚亚 季季 风风南南 亚亚 季季 风风 强弱强弱 分布分布 地区地区 对农业对农业 生产的生产的 影响影响 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 岛等地岛等地 印度半岛和我国印度半岛和我国 西南等地区西南等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两 熟或三熟 温带季风气候: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热带季风气候: 一年三熟 有利:雨热同期有利:雨热同期 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 有利:雨热同期有利:雨热同期 不利:旱涝灾害不利:旱涝灾害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