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散文阅读的难点-----归纳散文的主题思想教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688752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破散文阅读的难点-----归纳散文的主题思想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突破散文阅读的难点-----归纳散文的主题思想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突破散文阅读的难点-----归纳散文的主题思想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突破散文阅读的难点-----归纳散文的主题思想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突破散文阅读的难点-----归纳散文的主题思想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破散文阅读的难点-----归纳散文的主题思想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破散文阅读的难点-----归纳散文的主题思想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破散文阅读的难点-归纳散文的主题思想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归纳能力 学生把握散文的主题思想教学课时:二课时考纲考点解析【考点透析】根据考纲规定,散文阅读从三个不同的能力层级考查学生,考点分三大类,共八个考点。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散文不像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循,它的内容广泛,跳跃性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形散”主要表现在:1、时间跨度大。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2、空间转换广。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

2、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3、事件牵涉多。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4、表达方式活。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神不散”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

3、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这样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不到要点上去,多为无效答案。“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更是命题人设题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考生只有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能理解文章,提高答题准确率。一、梳理文脉考纲要求考生“分析作品结构”, 能力层级C。散文往往“形散”,笔墨似随意挥洒,为了做到“神不散”,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也可以是人物。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以写景散文为例,写景散文一

4、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例如:绿、荷塘月色以游踪为线索,灯、蒲公英、故乡的榕树则分别以灯、蒲公英和故乡的榕树为线索。我们阅读时,首先要梳理清文义,即把文中所写到的事件、景物、人物一一梳理清,理清线索,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一一吃透“形”。 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分析文章结构用语:(1)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2)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3)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4)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二、寻找“文眼”考纲要求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能力层级D。优秀的散文大多设有“文眼”。“文眼”往往

5、是文中最精采、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全文的关键,找准了理解、把握全文的突破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从表面上看,全文处处都是扣住一个“静”字,但实质上,却处处都反衬自己内心的不“静”,显然文首的“心里颇不宁静”,是揭全文之主旨的“文眼”。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寻找“文眼”,即把文中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论抒情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首尾照应的句子等找出来,加以体悟,因为这些句子往往直接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等。三、概括主题考纲要求考生“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

6、层级C。一篇优秀散文,无论是选材谋篇,还是遣词造句;无论是运用修辞,还是采用艺术手法,都是为了表现中心主旨服务的。因此命题者命题时,总会结合中心主旨来命题,我们如若成功地把握散文主旨思考问题,那么我们就不难找出答案来。但是,散文的主旨并不都是直露的,需要考生体会概括。据形悟神,即根据文中所写的事件、景物、人物等,联系“文眼”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等,再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的歌声”。注意把握文章主要意象(形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例如茅盾白杨礼赞中的“白杨”的象征意义,是理解该散文主旨的关键。如2006年全国卷绵绵土文章的中心

7、意象是“绵绵土”,它的特点是“金黄色,细柔,温暖,纯净”,在文中象征着故乡及亲情。而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往往又正是散文主旨之所在。不少散文作家都喜欢“卒章显志”的写法,我们还可以先读文章的结尾,了解其“志”,然后再浏览前面的材料,这样会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旨。再说,散文的主旨大多是抒情、明志、言理,这也给我们把握主旨带来提示,即我们可从“情、志、理”入手。 四、分析手法考纲要求考生“分析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C。散文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对表现手法的考查是高考重点之一,主要考查表现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复习应该从四个方面下功夫:一个是作品的表达方式,第二个是作品的写作手法,第三个是

8、作品的布局谋篇,第四个是作品的修辞方法。不同类型的散文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文章写的是事件,就要悟出平凡小事中寄寓的大道理以小见大;文章写的是景物,就要悟出景物中融入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或作者托物言的什么志;文章写的是人物,就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悟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征等。五、品味语言考纲要求考生“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能力层级D。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

9、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如2005年高考重庆题阳台上的遗憾中有这样一句“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放在上下文中,我们应该能理解它的含义:即使在南方的宅院里,也有三纲五常的专制和文人雅士的伤感。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注:相关习题见所发资料第二课时: 归纳散文的主题思想教学过程散文类别感知

10、散文的“形”摄取散文的“神”归纳主题举例和练习(见走向高考)写景状物散文把握形象,析形入情.阅读时,要善于把握景物的层次条理关系,分出总体和局部,背景、远景、中景、近景及点景,弄清宾主、轻重、虚实,从而把握景物的全貌、基调和总体特征,进而探索蕴蓄其内的情趣和理趣。如故都的秋.1.写景散文把作者感情寄托在景物画面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如荷塘月色.2.状物散文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把感情蕴含在所状之物的象征意义中,如我的空中楼阁.3.提取散文的精要需要用足用好议论抒情文字。如灯结尾的句子:“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达到了形象、哲理与诗情的高度统一。见所发参考资料习题记叙性散文1.找出描

11、写,概括形象.2.抓住关键,感知概括.3.把握文眼,领会目的.4.利用线索,理清思路.5.结合语境,揣摩含义,6.深入分析,挖掘内涵,7.联系实际,拓展创新.记叙性散文有以少总多、小中见大的特点,只求抓住其闪光点、动情点即可管中窥豹. 如灯下漫笔写作者兑换现银这一日常生活小事和他心理的微妙变化.1.记人散文,要从有形的人物描写中概括出其抽象的性格特征, 如记念刘和珍君反复刻画刘和珍的“温和”“微笑”,借这一细节的特写表现刘和珍大智大勇的性格。;2.叙事散文,要从具体的事件中概括出抽象的道理. 如灯写作者寒夜不眠之苦和暗夜寻路之难有微言大义.见所发参考资料那两只鸟相关习题抒情散文1.把握感情.2

12、.借助画面.3.抓中心句.4.表现手法.5.感悟理解.6.激发想象.抒情的语言手段通常有:调配景语的形象色彩。利用情语指点、感染景语。移情、拟人.抒情散文往往借助对景物或生活小事的描写抒发真情.常用以情点景法,如荷塘月色为了忘却的记念同样写”月光如水”,前者因有”受用荷香月色”的点染而表乐景,后者因有”悲愤”的点染而表哀景.见相关资料哲理散文1整体感知.2分析材料.3.表现手法.4.品味语言.5.理趣情趣一般说理文中的道理是理性化的,使人折服;而说理性散文中的道理是情感化的,能使读者的心灵发生感应,受到震撼。说理性散文中的情理交融应是作家真性、真情、真知、真见的统一。哲理散文往往情由事生,理由

13、情生,情理交融;情因理而更深刻,理因情而更动人.要弄清事、情、理三者关系,着眼寄托,循情析理. 如灯下漫笔,鲁迅有感于民族的劣根性,对民众的奴性心理深恶痛绝,因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于是讲出一番道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的精辟论述。不但以理服人,而且以情动人,真正体现了“情理交融”。见所发资料总体思路据形悟神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表现在:1、时间跨度大。2、空间转换广。3、事件牵涉多。4、表达方式活。“神不散”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据形”,要入乎其内,逐一探究.一要梳理文脉,即把文中所写到的事

14、件、景物、人物一一梳理清,理清线索,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一一吃透“形”。二要分析手法: 文章写的是事件,就要悟出平凡小事中寄寓的大道理以小见大;文章写的是景物,就要悟出景物中融入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或作者托物言的什么志;文章写的是人物,就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悟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征等。三要品味语言的思想倾向性, 要联系上下文,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甚至言外之意,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准确判断语言的思想倾向。“悟神”,要出乎其外,高瞻远瞩.一要注意把握文章主要意象(形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二要寻找“文眼” ,即把文中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论抒情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首尾照应的句子等找

15、出来,加以体悟.主题思想表达程式本文通过对什么人事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赞美了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或批判了什么样的思想/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理想追求(或思想感情).例题分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亲 亲 麦 子张佐香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心坎上。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颗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