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循环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8334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循环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循环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循环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循环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循环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循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循环(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二章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 21内燃机理想循环 22内燃机理想循环热效率 23内燃机实际循环 *2 21内燃机理想循环 内燃机的实际热力循环 一系列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组成。 工质存在质和量的变化, 物理、化学过程, 存在不可逆损失, 准确地描述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十分困难。 *3 一、理想循环的简化假设 二、非增压内燃机理想循环 三、涡轮增压内燃机理想循环 *4 一、理想循环的简化假设 (1)工质是一种理想气体,在整个循环中保持 物理及化学性质不变,其状态参量的变化完全 遵守气体状态方程。 (2)不考虑实际存在的工质更换以及漏气损失 ,工质数量保持不变,循环是在定量工质下进行 的。 *5

2、 (3)把气缸内工质的压缩和膨胀看成是完全理 想的绝热等熵过程,工质与外界不进行热交换 ,工质比热容为常数。 (4)用假想的定容放热和定容或定压加热来代 替实际的换气和燃烧过程。 *6 二、非增压内燃机理想循环 1、定容加热理想循环 2、定压加热理想循环 3、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7 1、定容加热理想循环 a-c绝热压缩过程; c-z定容加热过程 ; z-b绝热膨胀过程 ; b-a定容放热过程 ; *8 工质沿zb线膨胀至b点,容积的变化用后膨 胀比表示,即 沿定容线cz的压力升高用压力升高比表示 ,即 *9 定容加热理想循环的热效率: 说明: 加热过程在定容条件下很快完成,热效率仅与 压缩比有

3、关; 绝热指数k在实际循环中变化不大,t主要随 增大而提高; *10 压缩比的提高在实际情况下有一定限制,不宜 大于1013; 按照定容加热循环方式工作的有汽油机、煤气 机等点燃式内燃机。 *11 2、等压加热理想循环 a-c,绝热压缩过程; c-z,定压加热过程; z-b,绝热膨胀过程; a-b,定容放热过程; *12 工质以等压方式吸热Q1,容积的变化用初 始膨胀比表示,即 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的热效率: *13 说明: 加热过程在定压条件下缓慢完成,负荷的增加 使热效率下降; 热效率随压缩比的增大而提高,随初始膨胀比 的增大而降低; 初始膨胀比的大小标志着内燃机负荷的大小, 增大,q1增大,

4、t减小; 按照定压加热循环方式工作的有低速柴油机和 燃气轮机。 *14 3、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a-c,绝热压缩过程; c-y,定容加热过程; y-z,定压加热过程; z-b,绝热膨胀过程; b-a,定容放热过程; 返回 *15 说明: 热效率t随压缩比和压力升高比的增大而提 高; 混合加热理想循环热效率: t随的增大而降低; *16 在极端情况下, 当1时,内燃机即以定压循环方式工作 当1时,内燃机即以定容循环方式工作 混合加热理想循环是高速柴油机理想循环的模 型。 *17 三、涡轮增压内燃机理想循环 典型的理想循环要损失一部分蕴藏于排气 中的能量。 假若使工质由pz一直膨胀到进气压力pa,

5、继续膨胀循环。 *18 分析: 继续膨胀循环更完善,它在相同的加热量下能 多得一部分功,使t提高。 实际上,利用排气涡轮,使工质在涡轮中继续 膨胀作功来实现继续膨胀循环; 压缩过程并不全在气缸内进行,先在增压器中 进行预压缩,从而提高循环的平均压力pt; 所以,继续膨胀循环是对各种废气涡轮增 压内燃机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 *19 1、脉冲涡轮增压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脉冲涡轮增压 充分利用废气的脉冲能量在涡轮中作功 *20 a、无中冷脉冲涡轮增压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a-c,绝热压缩过程 ; c-y,定容加热过程; y-z,定压加热过程; z-b,绝热膨胀过程(气缸) ; b-g,绝热膨胀过程(涡轮

6、) ; g-a,定压放热过程 ; a-a,绝热压缩(压气机) 过程; 返回 *21 2、有中冷脉冲涡轮增压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为了提高进气密度,加大进气量,通常冷却增 压器后的进缸空气; 与无中间冷却循环之间,差别仅多一个在等压 条件下向冷却器的放热过程ka。 *22 具有空气中间冷却的脉冲涡轮增压内燃机 理想循环的热效率: c空气在中冷器内的温降比 , k增压器的压缩比, 0增压内燃机的总压缩比, k增压器的增压比, 返回 *23 2、定压涡轮增压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定压涡轮增压 在涡轮中不能利用废气的动能 注意:涡轮前的压力一般与pa相近。 原因:防止气门重叠时,排气总管中的废气倒 流入进气管

7、。 *24 a-a,压气机中的绝热压缩过程; a-c,气缸中的绝热压缩过程; c-y,定容加热过程; y-z,定压加热过程; z-b,绝热膨胀过程; b-a,定容放热过程; a-f,定压加热过程; f-g,涡轮中的绝热膨胀过程; g-a,涡轮中的定压放热过程。 *25 具有空气中间冷却的定压涡轮增压内燃机 理想循环的热效率: 返回 *26 3、结论 涡轮增压器与内燃机联合工作是: 内燃机理想循环的最佳方案; 改善内燃机性能的有效途径。 (1)预压缩空气,提高进气密度,强化内燃机 的作功能力。 (2)使内燃机理想循环进行的更加完善。 *27 22内燃机理想循环热效率 从循环热效率出发 分析各种内

8、燃机理想循环; 探讨选择内燃机循环方式和提高循环热效率 的途径。 *28 根据循环热效率的定义,导出内燃机理想 循环热效率的通用表达式: 热效率、影响因素 *29 1、空气冷却的影响 有空气冷却比无空气冷却的循环总效率低, 但是影响很小。 在实际内燃机中,对循环效率的影响更小。 对空气进行中间冷却,是强化内燃机的有效 措施。 *30 2、废气能量利用的影响 在一定的0和循环加热量的情况下,废气能 量的利用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当(T/k)max=pb/pa=k时,循环热效率 最高,即式(2-4)。 (2)当T/k1,即pf/pgpk/pa时,即式( 2-5)。 (3)当T/k最小,即T1时

9、,废气能量利用 率为零,即机械增压。 *31 机械增压内燃机理想循环热效率的公式: 注意:机械增压不适合采用较高的增压压力。 原因:在机械增压的情况下,增压压力越高,经 济性越差。 *32 3、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将k1,T1,c1代入式(2-7), 得到一般混合加热理想循环热效率公式: 在极端情况下, 当1时,内燃机即以定压循环方式工作 当1时,内燃机即以定容循环方式工作 *33 比较上述三种理想循环的热效率可以看出: 当压缩比相同,吸热量相同时: tvtmtp *34 当最高压力相同,最高温度相同,压缩比不同时 : tptmtv *35 23内燃机实际循环 内燃机的实际循环是工质在气缸中实际

10、所经 历的物理、化学过程,可实测得到内燃机示功图 : 返回换气过程1、2 *36 实际循环有较多的损失,热效率较低,作功 也较少,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工质不同 理想循环的工质,性质不变,比热容不变。 实际循环的工质,燃烧前燃烧过程中及燃烧后 不同; 比热容随温度升高而上升; 高温分解使循环热效率下降。 *37 2、气体流动阻力 理想循环是闭式循环,没有任何流动阻力损失 。 实际循环是开式循环,有一定的流动阻力损失 。 3、传热损失 理想循环,无传热损失。 在实际循环,存在传热损失。 *38 4、燃烧不及时、后燃及不完全燃烧损失 理想循环,示功图上方呈方角形,无燃烧损失 。 实际循环,

11、示功图上方呈圆弧形,存在燃烧不 及时损失。 在内燃机中,后燃延续上止点后才能结束。 少量燃油来不及燃烧即随排气排出,引起不完 全燃烧损失。 *39 5、漏气损失 理想循环,无漏气损失。 实际循环,活塞环与气缸壁之间常有微量工质 漏出,存在漏气损失。 *40 一、压缩过程 压缩过程是为膨胀作功作准备的过程;也是 为燃烧创造条件的过程;是“欲取之,必先于之” ;是“为了更远的一跃而后退”。 *41 1、压缩过程的作用 1)压缩过程扩大了工作循环的温度范围; 2)压缩过程使循环的工质得到更大的膨胀比, 对活塞作更多的功; 3)压缩过程提高了工质的温度和压力,为冷机 启动及着火创造了条件。 *42 2

12、、理想循环和实际循环压缩过程比 较 开始和结束时刻不同; 工质数量和比热容变化不同; 热力学过程不同; 传热过程不同。 *43 3、压缩比的选择 1)具有外部混合气形成及外源点火式的内燃机 在工质成分均匀的条件下,为了提高内燃 机的性能,应该力求高的压缩比。 压缩比上限的取值应考虑燃料的性质、可 燃混合气的成分、传热的条件以及燃烧室的结 构等因素。 原因:可燃混合气早燃或爆燃的限制。 *44 2)压燃式内燃机 为使柴油机可正常工作,其压缩比下限的取 值必须使压缩终了的空气温度不低于燃料着火燃 烧的自燃温度。 实际上压缩比的取值应该远高于最低压缩比 。 *45 原因: 1)提高压缩终点的温度可使

13、燃油着火滞燃期缩 短,燃烧时不会导致压力急剧升高,可以保证内 燃机能柔和地工作; 2)较高地压缩终点温度使内燃机具备低温工作 的可能性,以及可靠地冷机启动性能; 3)提高压缩比使内燃机具有较高地循环热效率 。 *46 柴油机压缩比上限也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 1)提高压缩比将使压缩终点的压力pc以及相应 的最高燃烧压力pz均有所增加,从而曲柄连杆机 构要承受较大的机械负荷; 2)随着作用于活塞上的最大压力升高,机械磨损 加剧,机械效率下降,增压内燃机更加如此; 3)随着温度的升高,CO2分解成CO,以及燃烧 产物中NO的数量增压,使内燃机排放的气体毒 性加剧; *47 所以,选择柴油机压缩比的依

14、据是其最小值 ,只要能保证燃油可靠着火即可。 *48 结论: 压缩比的取值取决于内燃机的使用条件及 其结构特点。 不同型式内燃机的压缩比的大体范围如下: 化油器式汽油机6.511.0 煤气机610 非增压柴油机1522 增压柴油机机1116 *49 4、多变指数的确定 a、初期,工质的温度低于周围 表面的温度,n1k1; b、工质的平均温度与燃烧室表 面的平均温度相等时,瞬时绝 热, n1k1; c、末期,工质的温度高于燃烧 室表面的温度, n1k1。 *50 说明: 1)实际压缩行程是一个变指数多变压缩过程, 可用一个平均多变压缩指数n11.321.39代 替; 2)在整个压缩阶段有热量传出

15、,但是,总的热 量不大,实际压缩行程十分接近绝热过程; 3)周壁散热强度及充量扰动的速度、气缸尺寸 、曲轴转速等是影响多变压缩指数大小的主要因 素。 *51 根据有关资料,推荐下列n1的经验数据, 供选用时参考: 水冷汽油机1.361.39 风冷汽油机1.391.42 煤气机1.371.39 非增压柴油机(活塞冷却 ) 1.351.40 增压柴油机(活塞冷却)1.321.37 *52 5、压缩终点的状态参数 确定和n1后,根据多变状态方程,得压缩 终点的状态参数: *53 二、燃烧过程 燃烧过程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的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如图2-6上cz线所示,实际循

16、环与理想循环 的燃烧过程有所不同。 *54 三、膨胀过程 内燃机的作功过程,工质的部分热能转 变为机械功。 实际循环与理想循环的膨胀过程有所不同: 绝热等熵过程。 存在热交换和漏气损失,后燃和裂解物质的 复合,是一个复杂的热力过程。 *55 1、主要原因: (1)燃烧过程的后期渗透于膨胀过程的初期, 后燃或多或少总是存在的。 膨胀过程的起点: 最大燃烧压力点z,以燃烧过程的缓燃及后 燃为主。 膨胀过程终点: 排气门开启点b,以工质膨胀为主。 *56 (2)膨胀过程中存在高温分解产物的重新化合 ,并放出热量,工质成分也发生了变化。 (3)工质向周壁传热情况比较复杂。 工质与周壁间的温度差不断变化: a、散热面积不断扩大,活塞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